与高嵩一起读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

惠龙

<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读完了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天黑的很慢》,20万字,读得速度很快。谈几点感受。</p><p class="ql-block">1、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言,或许成为不了一个作家,但是需要有评析和感悟作品的基本能力,具有把握并剖解出作品是如何和时代共振的能力。周大新作为一个作家,着重表现到了老龄化这个题材,并且在作品中对老人的心理变化【如何从不接受衰老到寻找长寿的途径,以及上当到最后接受自己的窘境……】层层剖析,对本不相交的两个阶层人生轨迹的戏剧性的转变与刻画【如笑漾由护工变为家中的顶梁柱,原本的陌生和提防变为互相支撑与关怀】,这些能看到作者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对老人群体的观察力度,对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的忠实地把握。这些都是他忠于现实,力求勾勒出生活进入暮年时分所年面临的种种来自社会的脱轨,家庭的压力,自己的心理调整种种危机。题材现实,笔法稳重细腻,这是值得肯定的。而选择年轻护工的视角,以两个层面的不同人生的交织与碰撞,也就更能凸现出在年轻人眼中的暮年生活,那些在平淡中的微笑所显示的“不可思议”。这样的叙事视角就额外为作品增添了一种复调之感,老人是一重视角,而笑漾则是另一种视角,两者不断摩擦,冲突,甚至在最后笑漾也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是家里人,把老人的和她的离婚当成是怕她抢夺财产。显性和隐性的视角互相交叉穿梭,使文本呈现出张力。其中,可以看到老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这才让他对笑漾不信任,因为一旦真正信任则会害怕失去,老人更多偏向情感需求;而笑漾则是理性和情感并存的,她需要金钱,她有她的家人需要照顾,她不可能护工一辈子……所以她的为难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而她最终对不断遭遇厄运的老人的不离不弃也就显得可贵。最后的吸吮奶头让我想起了毕飞宇在《推拿》里描述的盲人之间的做爱。我认为这时候的肢体碰触已经不再是仅仅有情欲【推拿中是有的】,而是两个人互相拯救和救赎的过程,是互相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而笑漾在怀疑,猜测,为难之中最后的对老人的这个行为,无疑是一个情感层面的升华。所以,在这一层面看,周大新是匠心独具的,两个视角,两个年龄层,甚至两个阶层所带来的差距是巨大的,差距如何汇成生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从复调性质的叙述中,他给出了戏剧性的回答。或许,这也就是这部作品在内容上和艺术布局上共同汇聚而成就的思考结晶。</p><p class="ql-block">2、周大新的笔是真实性的,诉说性质的。他没有莫言那样的狂欢色彩,泥沙俱下似的多种颜色,可以同时享受视听盛宴。他更多像路遥,陈忠实这类以朴实的笔法勾勒生活复杂性的作家,所以很可能不受追求新鲜感的大众的喜爱。但生活中往往缺少的就是在平淡中发掘美、痛苦、善良的那一双慧眼,那发现人性温度的笔触。在缓缓诉说中,我进入到了他的城堡,这是扎实的一座立于乡土中国,带着风土的力和城市的漂泊感的一座城市,我闻到了泥土的清香与漂泊的茫然。这是不确定的迷茫感让我困惑,如果能更为深入,或许能更好。正如,寿命的延长来源于根的溯源,乡土的“俺”,母亲和姐姐带来的泥土的味道却没有更为深入刻画,老人的记忆在童年时分被唤醒,但却丢失了在城市中的一部分,这是否又表现了什么?城乡结构性的转变或许也隐藏在了老人的生命历程里,但作者并未深入挖掘。如若能再深入,揭露出鲁迅那样的“故乡”感,或许也是现实主义笔法下更深一层的洞察。</p> <p class="ql-block">《天黑得很慢》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敏感关切老龄化社会庞大人群的涌动,以及他们复杂隐曲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文中写道:……许多老人说来什么都懂,其实他们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这一段路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父辈、祖辈等亲人大都已离你而去;同辈多已自顾不暇;晚辈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荡荡的日子。你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品尝和面对孤独。</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风景,是社会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小。不管以前事业曾怎样辉煌,人如何有名气,衰老都会让你变成普通老头和老太太,聚光灯不再照着,你得学会安静地呆在一角,去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p><p class="ql-block"> 第三种风景,是前行路上险情不断。骨折、心脑血管堵塞、脑萎缩、癌症等,都可能来拜访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学会与疾病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无一点疾病的安稳日子。保持良好心态,适当的运动,是你的任务,你得勉励自己不断努力。</p><p class="ql-block"> 第四种风景,是准备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状态。母亲最初把我们带来人世是在床上;经过一生艰难曲折的奋斗,最终还要回到人生原点——床,去接受别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们来时有母亲照料,我们准备走时,不一定有亲人照料。即使有亲人,有的也远不如母亲。更多的可能是面带微笑心里厌烦的无亲无故的护理人员。你得低调,甚至你得感恩。</p><p class="ql-block"> 第五种风景,是沿途的骗子很多。很多骗子都知道老人们口袋里有些积蓄,于是想尽办法要把钱骗走,打电话、发短信、来邮件,试吃、试用、试听,快富法、延寿品、开光式,总之,一心想把钱掏空。对此得提高警惕,捂紧钱包,别轻易上当,把钱用在刀刃上。</p><p class="ql-block"> 第六种风景,就是要善待你身边的亲人,说话处处要温柔体贴,多关心他们,他们是你人生的最后一笔存款,年过60岁了,指望儿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后还是身边老伴儿相依为命。这把年纪了谁也不会再变心,只有怕失去对方。天黑之前,人生最后一段路途的光线会逐渐变暗且越来越暗,自然增加了难走的程度。因此,60岁以后更要看透人生,尽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揽社会、包揽子孙的锁事。更不要以老卖老,说起话来居高临下,既伤人,又伤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时,更要理解、看淡这最后的日子,做些心理准备,道法自然,泰然处之!</p><p class="ql-block"> 《天黑得很慢》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说得非常透彻,句句掷地有声,说到老人的心坎里了! 转发给周边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共同安排好人生的最后一站!</p> <p class="ql-block">读周大新的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感觉若芒刺在背,令人惊恐不安。一部小说能令我有一种疼痛的感觉效果,委实也并不多见。</p><p class="ql-block">  从写作的题材上说,《天黑得很慢》所描写的退休老人余生晚景的生活故事,是当下的小说写作里较少反映的,带有一定的弥补空白的性质。但周大新的这次小说写作,用心比较狠,手法也比较辣,他把人到老年之后从心理状态到生活情态的种种无奈情景、无常情状,描写得彰明较著,入木三分,犹如放大镜一般历历在目,纤细无遗,让人看得有些心有戚戚,更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  作品在真实揭示退休老人萧成彬变着花样的“抗老”斗争以及与小保姆钟笑漾的别样情感中,既蕴含了一定的批判的成分,也释发出了不少温暖的气息。这样的一个冷热的相互“对冲”,使得作品弥漫着一种氤氲乃至浑象的意蕴,从而既引人深省,又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退休多年已年过七旬的老法官萧成彬,步入老年之后,越来越“恐老”,为别人把自己“看老”而不安和不服,为自己身体的日渐衰老的而焦躁和焦虑,因而想方设法地“抗老”,并不遗余力地寻求各种长寿方法:练延寿操、学龟龄功、吃千岁膏等,结果,无论是采自民间的,还是来自网上的,都被证明是乘伪行诈的伎俩与以售其奸的骗术,他既花了钱,受了累,还上了当,受了骗。只有去到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元阳村与一些高龄老人接触之后,才由他们的无欲无求的自然生存方式得到触动,心态逐渐回归自然,“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在他的这些纷至沓来的“抗老”战术的背后,深藏着的,是萧成彬“不认老,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的心态,是一直“努力消除自己身上‘老’的痕迹”的企图。但一场意料之外的口角引发的脑溢血,却使从不服老的萧成彬接连遭遇了耳聋、失明的剧烈病变,乃至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在86岁上完全变为了一个失去记忆力,没有了认知力的痴呆者。</p><p class="ql-block">  一心“防老”、“抗老”,老境依然如期而至;力求长寿、高龄,却使余生缺少了原本该有的质量。怕什么,来什么,求什么,缺什么,一切都朝着萧成彬个人意愿的相反方向发展。不能说萧成彬自己是自己悲剧的制造者,但他的“不认老”,不服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悲戚的成分,加快了走向悲剧的节奏,却是显而易见的。</p><p class="ql-block">  人要走向老年,是人生历程的一个自然阶段。在这样的人生后半程里,既要干好自己该干的,做好自己可做的,也要学习在人生舞台上的“退场”,在事业打拼中的“收尾”,在人们视线中的“淡出”,善始善终地做好人生最后阶段的“谢幕”工作。但有些人并不这样去想问题,更不这样去看自己。他们在年龄上已迈入老年,心态却不情不愿,总是不甘,甚至以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去对抗“老年”,进入一种自欺欺人的“瞎折腾”的恶性循环。萧成彬的晚年悲剧,是作者笔下虚构的一例个案,但却带有极大的社会普遍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是许多老人晚年人生真实写照的一个缩影。作者把萧成彬的悲情故事告诉人们,是给更多可能进入这种状态的人们以警策。</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黑得很慢》所以没有让人陷入悲观失望之中,盖因作者以故事中的故事,生发出了新的意蕴。这就是作品由萧成彬对钟笑漾的倾力帮衬,钟笑漾对萧成彬的全力呵护,以及由此生产的超常情感纠葛,让人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爱的力量。萧成彬在钟笑漾与私生子被男友无情抛弃,几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以与钟笑漾假结婚的方式,使钟笑漾母子得以在北京落户和立足,却为此付出了几乎是身败名裂的代价。而钟笑漾在萧成彬痛失爱女又完全无人照顾之后,就把自己的全部工作放在了照顾萧成彬上。在萧成彬罹患痴呆症之后,她没有撒手不管,而是到处求医问药,甚至听从道士讲说的秘方,以喂奶的方式来唤醒毫无意识的萧成彬,可以说是为了救助萧成彬其人而逾越了人际伦常,而这终于使得萧成彬逐渐有了意识,也证明爱的力量的神奇与伟大。萧成彬与钟笑漾,有爱有情,但无关爱情,这是相互的爱护,这是彼此的倾情,它超越了男女两性的世俗范畴,是带有不是父与女、母与子又胜似父与女、母与子的复杂元素的综合情愫。因为这种情愫,萧成彬沉睡的意识被唤醒了,钟笑漾的特别努力成功了,他们也都在这一相互付出的过程中,从平凡中显出了非凡,使平淡的生活添加了色彩,让人们从中感到了情的力量,爱的能量,从而使悲剧在落幕的时候闪现出一丝亮光,让人受到了某种撞击,感到了某些温暖,这使故事的悲凉题旨得到了某种调适,也使作品富有了另外的人生意涵。</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2009年间,周大新创作了《预警》一作,由某机密部队作战局局长不知不觉地被情报分子所利用一事,既向国家安全工作的防漏洞提出“预警”,也向人性弱点的不自知提出“预警”。他在近10年之后写作这部《天黑得很慢》,其实也是一种“预警”,是向步入老年的朋友“预警”。这种“预警”,因为涉及了众多已经步入老年的人们和更多即将步入老年的人们,更有现实性的力量,也更具普遍性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