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年7月19日新闻报道中得知,上海苏州河水上航线计划今年9月将开通。<br>前期,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已专门组织专业力量,对苏州河沿岸涉及长宁、普陀、静安、黄浦、虹口五区约27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文旅资源普查,具有较高文旅价值的资源就达205个。<br> 上海市文旅局已会同沪上9家单位和沿岸五个行政区,按照苏州河世界级滨水区建设目标,合力推进苏州河文旅功能提升工程。目前,“外滩源”“四行仓库”“天安千树”“西康路”“梦清园”“中山公园”“长风公园”“丹巴路”等首批8个苏州河游船码头已完成设计和立项工作,其中4个码头的建设或改造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投入使用。相信不久,苏州河两岸如同黄浦江一样将打造成世界级“水上会客厅”,著名的城市滨水休闲区。<br> 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苏州河的变化,2008年至今,曾先后3次徒步对我们的母亲河——苏州河(外白渡桥至外环线吴淞江桥)全程约25公里两岸区域进行了考察游览,留下了不少照片和资料,并曾于2019年9月,在新中国70华诞之时,笔者编撰了一份介绍“苏河”的资料在QQ空间网上转登,今趁苏州河水上航线即将开通之际,特将这份资料稍作整理后,在“美篇”上再次登载,望有助于即将参加苏州河两岸观光的游客参考。 今日苏州河(外白渡桥至乍浦路桥)面貌(拍摄于2019年9月) 昔日苏州河(外白渡桥至乍浦路桥)面貌 今日苏州河西康路桥一带面貌(原为沪西小沙渡工业区一带,拍摄于2019年9月) 昔日沪西小沙渡苏州河状况(今为西康路桥一带,翻拍于纪念馆) <div><b> </b></div><div><h1><b> (一)苏州河 综述</b></h1><br></div><div> 苏州河是吴淞江上海段俗称。吴淞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昆山,后进入上海嘉定、青浦,穿过上海市区,在上海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br> 吴淞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54公里(俗称苏州河),她是比黄浦江历史更久远,孕育大上海的一条母亲河,其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水,恰似缓慢搏动的历史脉络,目睹着上海这座东方明珠的变迁整个过程。对于老上海人来说,苏州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近现代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变迁的历史见证,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永远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因而,苏州河之魅力始终深深吸引着人们。<br> 我作为一个游览爱好者,一个目睹苏州河变化的“老上海”,始终对苏州河有着挥之不去的深深情感。我喜爱时常来到苏州河旁,静听苏河那丝丝流水声,那似母亲娓娓讲述历史故事的声音,那似母亲吟唱的美妙歌声。<br> <b> 1、苏州河综合改造成绩巨大</b><br> 苏州河的综合改造治理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改革开放为彻底改造苏州河带来了历史机遇。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8月17日发布了《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而后,上海市政府一届接一届,20年持续不断,组织规划、环保、水利、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房地、建设、交通、农林、计划、经济、商业等部门协同作战,投入千亿资金,在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顽强拼搏,终于使苏州河流域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昔日乌黑恶臭的河水、两岸“脏、乱、窄”的马路和破旧不堪的民居、河中来往不息的垃圾船、运粪船、运货船以及垃圾码头、粪便码头、散货码头等等,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河水变清,堤防工程全面达标、马路拓宽,新楼林立,多数旧厂房经改造,变成了科创中心、创意园区、文化生活休闲区,河滨生态景观廊道基本建成,不久前两岸已基本全部贯通,真正还河于全体市民。<br> 20多年的改造治理,苏州河已基本实现当年《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所制定的治理目标,即努力把苏州河打造成为“城市项链、发展名片、游憩宝地”,可以说,这是上海人民和市政府,历经20年奋斗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的伟大胜利。<br><b> 2、苏州河上的桥</b><br> 游苏州河,不能不看桥,苏州河的近现代史,以及它令人神往的魅力,离不开河上的桥。<br> 目前苏州河,东起黄浦江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西至外环线吴淞江桥之间,共有31座桥,由东至西依次为:<br> 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乌镇路桥、新闸桥、南北高架桥、恒丰公路桥、昌平路桥、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坪路桥、宝成桥、武宁路桥、朝杨路桥、华政桥、凯旋路桥、中山西路三号桥、强家角桥、古北路桥、泸定路桥、中环立交桥、祁连山南路桥、外环吴淞江桥。<br> 其中只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桥梁依次是山西路桥、新闸桥、普济路桥、西康路桥、宝成桥、华政桥、强家角桥共7座。<br> 历史上曾有过桥,后被拆除再未重建的有两座,在此也顺便介绍一下。一座是江西路桥,原连接江西北路和江西中路,旧名“自来水桥”。1882年英商自来水公司在杨树浦建自来水厂,为将自来水输送到苏州河南岸租界,选址在此建设越江管道工程,经过权衡,决定建一座桥,由桥栏“抱”着水管越过苏州河,同时“一桥两用”,也方便了苏州河两岸人员往来,故这座跨苏州河的水管桥,又俗称自来水桥,1942年被拆除,此后再未复建。现据有关信息报道,这里不久还准备新建江西路桥。<br> 另一座是吴淞路闸桥,北连吴淞路,南连中山东一路,紧邻外白渡桥西侧,1988年10月开工修建,1991年4月30日建成。吴淞路闸桥是上海市当时最重要的防汛工程之一,桥闸一体,为实现2000年底基本消除苏州河干流黑臭目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当时外白渡桥严重的交通“瓶颈”状况。 <br> 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上海外滩进行综合改造,其完成历史使命,于2009年10月17日拆除。<br> 苏州河上建于不同年代以及建筑风格、艺术形态、材质各异的众多桥梁,形成了一条少见的上海“桥梁露天博物馆”,又因这些桥梁“目睹”了上海百年沧桑,它们又成了一座“露天历史纪念馆”。<br> 游览苏州河上桥,是我每次观光的重点。它不仅是苏州河上一道最具特色的风景线,其实也是整个上海的一条风景线。<br></div><div> 苏州河上的31座桥,将在下节《(二)苏州河上的桥》中再详细介绍<br></div> <h1><b>(二)苏州河上的桥(外白渡桥~外环吴淞江桥)</b><br><br><div> 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向西至外环吴淞江桥之间的苏州河上共有31座桥,若将横贯上海浦西的苏州河比拟为一条金项链的话,31座桥就是镶在金项链上的珍珠。游览观光苏州河,不能不看河上的桥,且更要了解河上桥的历史,这是了解上海百年近现代史的钥匙之一。现将苏河上的桥由西向东依次介绍如下:</div></h1> <b>1、外白渡桥(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北连东大名路,南联中山东一路,旧名“外摆渡桥”)</b> 外白渡桥是苏州河河段上的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是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桥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br> 上海开埠之初,苏州河两岸没有桥梁,原有的三个渡口,即位于今乍浦路桥附近的头摆渡、江西路口的二摆渡和靠近苏州河东面的外摆渡,已远远不能适应租界殖民当局的需要,于是有一个名叫韦尔斯的英国人,联络了英商宝顺洋行大班韦勃、兆丰洋行大班霍格等12个股董,发起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耗资1.2万银元,于1856年在此建成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取名为“韦尔斯桥”,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都习惯地称之为“外摆渡桥”。过该桥中国人均要缴纳过桥税,而外国人可免交,引起上海市民的愤慨。<br> 1873年8月,由工部局出面,在外摆渡桥西侧约数十米处建造了一座长约100多米,宽约12米的木桥,因桥在外滩公园旁,故定名为“公园桥”,俗称外摆渡桥,又因中国人过桥不再交钱,可以白渡苏州河,又称“白渡桥”。<br>1907年,工部局又在此建造了铁桥,原有的外白渡桥木桥也被拆掉,但原外白渡桥的称呼,一直沿用。<br>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外白渡桥钢桥除桥墩以外部分整体进行一次彻底大修,良知当时特前往外滩,亲眼目睹百年大铁桥身,从原处拆下整体移位,以及大修后复位的过程,现大桥已重新焕发它的英姿,可再使用50年。 <b>2、乍浦路桥(北连乍浦路,南连南苏州路,旧名“二摆渡桥”)</b> 乍浦路桥与外白渡桥毗邻。上海开埠后,1873年之前,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在此渡口之西曾建造过一座浮桥,1873年,工部局将浮桥改建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 中国人称头摆渡桥,里摆渡桥,亦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为长72米、宽17.7米的3孔钢筋混凝土桥,载重量10吨,以乍浦路路名命名。 <b>3、四川路桥(北连四川北路,南连四川中路,旧名“白大桥”、“里摆渡桥”)</b> 四川路桥址处原为二坝郎渡口,清光绪四年(1878年),工部局在该渡口处建造宽3.66米的木桥一座,名里白渡桥、又名白大桥。清光绪九年(1883年),工部局在原址重建9.45米宽木质新桥。1922年至1923年,木桥拆除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桥,悬臂梁结构,下部设木基础桩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总长度70.97米梁。因桥北侧有建于1922年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因此该桥又俗称邮政局桥。1943年,该桥被命名为四川路桥。 <b>4、河南路桥(北连河南北路,南连河南中路,旧名“天后宫桥”、“三摆渡桥” “铁马路桥”、“铁大桥”)</b> 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时,此处曾设舢舨渡口。从入黄浦江口的“外摆渡”算起,往里沿河,今乍浦路桥处叫做“里摆渡”、“二摆渡”,河南路桥处渡口排行“三摆渡”。187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此始造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自然而然称“三摆渡桥”。<br> 1876年1月20日,洋商吴淞铁路公司修筑上海市区到吴淞口的铁路,从上海市区至江湾区段6.3公里铁路于1876年6月30日先期竣工。而铁路上海市区的起点站就在苏州河三摆渡北岸,而上海市民将铁路上开行的火车叫作“铁马”, 因而这里的北河南路得名“铁马路”,“三摆渡桥”随之改名“铁马路桥”、“铁大桥”。<br> 1883年,原木桥破损,租界当局在原址另建宽9.46米、两侧有人行道的木桥替代,。与之同时,清廷上海地方官在桥北堍建造了祭祀妈祖的宫阙,以妈祖之封号名为天妃宫或天后宫,木桥继有“天妃宫桥”、“天后宫桥”的俗称。<br> 1923年,租界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为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加挂梁钢筋混凝土桥梁,三孔,中孔跨径37.64米,翌年底竣工,正式取路名为河南路桥至今。<br> 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2009年1月19日,全面开通,由原先的3孔桥变为5孔桥(陆上两孔),桥长增加到111.5米;桥宽从18.2米增加到29米,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 改建后的河南路桥保持了原有的欧式风格灯座、灯柱及宫灯等,做到“建新如旧”,保存百年老桥余韵。 <b>5、山西路桥 (北连山西北路,南连山西南路,旧名“盆汤弄桥”)</b> 上世纪三十年代,工部局即在苏州河上建了一座木桥,名为盆汤弄桥,为六孔人行木桥,几经修缮,一直保留到上海解放后,木桥也易名为山西路桥。1956年木桥已破损不堪,加之城建部门要在苏州河修建防汛堤岸,就拆除了木桥。<br> 2006年6月,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考虑到在重建过程中可能影响行人过河,因而在修筑河南路便桥的同时新建了山西路人行桥,于2007年12月底建成。采用全钢结构,桥宽6米,弧线的钢桥一跨过河,水中不设桥墩,净跨达到51米,只对行人开放。 <b>6 、福建路桥(北连福建北路,南连福建中路,俗称“老闸桥”)</b> 福建路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1864年建成木桥,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新桥于同年10月建成。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 2001年,将被船多次撞击已成危桥的福建路桥拆除。2004年2月,开工建设新桥,2007年底竣工通车。新桥桥宽由原来的9米扩至20米,车行道从原来的6米扩至14米,两边各有宽度3米的人行道,巴洛克式灯柱,欧式浮雕壁画,中世纪古堡式桥头堡或花盆式桥头堡耸立两端,已成为游人观赏的景观桥。 <b>7、浙江路桥(北连浙江北路,南连浙江中路,旧名“老垃圾桥”)</b> 1879年,工部局在今浙江路架起步行木桥,因当时租界内生活垃圾多在桥旁码头外运,俗称垃圾桥。1899年,泥城桥(现为西藏路桥)建成后称新垃圾桥,浙江路桥便被称为老垃圾桥。<br> 1887年,桥已朽损,工部局拆除旧桥后另建宽5.19米的新木桥。为通行有轨电车,工部局于1906年10月又拆木桥改建为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改建后的钢桁架桥为木板桥面,桥长61米,宽14.81米,两边人行道各为1.3米,载重量15吨,桥下单孔,通航净宽度58.52米,梁底标高6.31米。1908年,桥上铺设单轨,通行英电5路、6路有轨电车。1924年为配合电车复线运行改铺双轨,同时将木板桥面改建水泥混凝土桥面,人行道亦改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1942年,更名为浙江路桥。<br> 1974年,加高桥台,升高桥面,拆除原有轨电车轨道,通行14路、15路无轨电车;2008年又对桥体进行了加固整修;2015年4月至2016年初,对已有107年历史的浙江路桥进行全桥封闭,整体大修,特将钢结构骨架桥身整体拆除,移到距离苏州河北岸150米临时盖建的厂房内“修旧如旧”,然后再回归原位,大修后的“新桥”可再使用50年。 <b>8、西藏路桥(北连西藏北路,南连西藏中路,旧名“泥城桥”、“自来火厂桥”、“新垃圾桥”)</b> 1853年,今西藏路处筑有木桥,因毗邻泥城浜,故称“泥城桥”。1899年,工部局拆除旧桥,重建木桥,被称为新垃圾桥。而原垃圾桥被称作老垃圾桥。1922年,连同木桥一并拆除,在原桥东侧建一座混凝土桥。1942年命名为西藏路桥。 2002年,拆除老桥在原址重建新桥,2004年1月8日西藏路桥改建工程竣工,新桥桥面由原来的4车道拓宽到6车道,宽度从18.68米增加到33米;跨苏州河中梁底标高提高了6米,提升了水上船只通行能力。 <b>9、乌镇路桥(北连乌镇路,南接新闸路)</b> 乌镇路桥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乌镇路桥始建于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 <b>10、新闸桥(北连大统路,南接新闸路)</b> 新闸桥是苏州河上最早的桥,堪称为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1735年,水利通判徐良模在该处建造一座三洞石闸桥,闸上设抽板浮桥,1737年竣工。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将它改建为3孔帘桥。1897年,仿西式桥型,改建成木桥,取名新闸桥,成为嘉定、太仓、宝山诸县通往上海老城的要津。 <br> 1910年,因桥面朽烂,桥墩坍裂,予以封闭,另备渡船专渡行人。1911年在旧桥旁建成临时浮桥,1913年拆除旧桥。1916年由工部局建成钢桁架桥,该桥长60.35米,宽6.1米,上部为钢桁架结构,下部是重力式木桩基础桥台,载重量3吨,机动车不能通行,桥下单孔。1999年11月至2000年底,拆旧建成现在的新桥,水中不设桥墩,53米钢梁直跨对岸,全长262米,宽21.6米,为非机动车人行桥。 <b>11、南北高架路桥(北连共和新路,南接成都北路)</b> 1993年10月,上海建设南北高架路(即成都路高架路一期工程),1995年11月30日完建,苏州河上南北高架桥属一期工程之中,同时建成。整个南北高架路于2002年12月4日建成,标准段宽25.5米,主线为6车道。 <b>12、恒丰路桥(北连恒丰路,南接石门二路,旧名“汇通桥”、“舢板厂桥”、“麦根路桥”) </b> 1903年,由广东、浙江商人集资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桁架桥,在光绪29年定名为“汇通桥”,俗称“新木桥”。这儿曾经是外国人办的赛船总会所在地,上海人称之为“舢板厂”,又称“舢板厂新桥”,又名“麦根路桥”。<br> 1927年因桥桩柱腐朽而倒塌,当年重建了木桥,改名为“恒丰路桥”,1948年拆除,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孔桥。1986年为配合上海新客站工程拆除重建,1987年竣工通车。 <b>13、昌平路桥(西起昌平路,东跨苏州河,接恒通路)</b> 昌平路桥,是近年开通的一座新桥。2016年底开工,2020年12月建成通车。<br> 西起昌平路-江宁路路口,沿昌平路向东跨苏州河,接恒通路,止于恒丰路,总长853米。跨河钢拱桥梁跨径为59.86米,河中不设墩,一跨过河,道路设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br> 昌平路桥造型独特,宛若一只明眸凝望苏河的眼睛,被称为“苏河之眼”,成为苏州河上一道靓丽景观。 <b>14、普济路桥(东北连普济路,西南接海防路)</b> 历史上普济路与海防路之间只有小摆渡船,1997年10月,普济路桥竣工通车,桥长423.33米,主桥车道宽7米,为人行和非机动车二用桥。。 1<b>5、长寿路桥(东连天目西路,西接长寿路)</b> 长寿路桥此处原没有桥梁,两岸交通均依赖船渡,称为广肇渡。长寿路桥正好在苏州河的第七湾上,桥呈东西向,东面连接天目西路,西面直通长寿路。<br> 长寿路桥是上海解放后在吴淞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混凝土桥,1951年5月28日奠基开工,1953年9月28日建成通车。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单悬臂梁,斗拱式栏杆,5孔,其中河道为3孔,边孔跨西苏州路成立交状。桥长101.4米,宽20.1米,其中车行道宽14.5米,4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2.8米,载重20吨。同时辟建天目西路接通上海火车站,为联系市内东西向交通的重要桥梁。<br> 1996年,长寿路拓宽,并对长寿路桥进行改造,在其左右两侧各建一条宽12.5米的新桥,形成两座新桥包围着一座旧桥,三桥合一,总宽40米,8车道,于1998年底通车,即为现今的长寿路桥。 <b>16、昌化路桥(北连中潭路,南接昌化路,旧名“归化路桥”)</b> 这里曾经是潘家湾、潭子湾一带一个著名的苏州河渡口,叫潭家渡。建国初期,上海市政府在渡口建造了长50米、宽4米的7孔人行木桥,桥名归化路桥,后改名为昌化路桥。1974年,昌化路桥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中承式肋拱桥。2000年再次拆旧建新,新桥桥面由拱肋通过吊杆联接,把大跨度桥梁分成多个小跨弹性支承连续梁,主桥长49米,桥面宽24米,其中车行道为16米,两侧各为4米宽的人行道,2001年9月建成通车,成为苏州河上独特的景观桥梁。 <b>17 、江宁路桥(东连江宁路,西穿过清水湾路,接光复西路,旧名“造币厂桥”)</b> 江宁路桥一带,在建桥前原是靠摆渡船沟通苏河两岸的,1922年,江宁路对岸我国第一个中央造币厂建成后,屡次要求当局架设桥梁。1929年,江宁路与造币厂之间建起了一座5孔木桥,名“造币厂桥”。1949年4月,造币厂桥破损不堪,停止使用。在桥西新建了一座木质排架简支梁桥,改名为“江宁路桥”。1968年拆除木桥,改建钢筋混凝土桥。2011年12月起,江宁路桥拆除重建。新江宁路桥于2012年12月22日恢复通车,全长约588米,其中桥梁总长约318米,主桥桥宽22米。车道由原来双向两根固定车道再增加一条可变车道,以调节上、下班高峰期间的潮汐式车流。南引桥的东、西两侧还分别增设了4至6米的人行道和辅道。 <b>18、西康路桥(北接光复西路,南接西康路,旧名“小沙渡”)</b> 此地原为西康渡口,又名小沙渡口。1981年撤除渡口,新建了钢筋混凝土桥。该桥为重力式桩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人行桥,长48米,宽4.4米,命名“西康路桥”,自行车可推行。 <b>19、镇坪路桥(北接镇坪路,南接常德路)</b> 镇坪路桥位于江宁路桥和武宁路桥之间,于2007年开始兴建。建成后主要解决了普陀区与静安区的过河交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市中心西部地区苏州河的桥梁密度。<br> 全长660米,其中桥梁长度200米,共分5跨,主跨47米,一跨过河,桥宽25.6米,设双向4车道,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各2条,南北引桥东侧各设置一座人行梯道。2009年7月9日竣工通车。 <b>20、宝成桥(北接光复西路,南接叶家宅路,又名叶家宅桥、叶家宅路桥)</b> 宝成桥原是小木船摆渡口,叫“谈家渡”,1931年北岸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了一座五孔行人木桥,因位于宝成弄(今叶家宅路),故取名“宝成桥”,主要供工人上下班用。<br> 1937年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梁的人行桥,自行车可上下推行。2009年至2010年,又对桥身进行全面改建,它的桥身整体采用宫廷黄色,桥的两头增添了四根希腊古典艾奥尼式艺术灯柱,显得十分华丽,使这座双曲拱桥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了该处地标性的建筑。 <b>21、武宁路桥(武宁路跨苏州河段)</b> 武宁路桥1956年建成,1967年进行改建,2000年扩建,2008年再次改建 。<br><br> 武宁路桥现为三跨钢结构箱形截面连续梁,跨径分别为28米、47米和28米,桥宽39米,设6快2慢共8车道及人行道,下部结构利用老的桥墩。2008年借鉴法国巴黎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式样,对桥面和引桥进行仿欧化装饰,桥两头4座高达27米的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装饰的4座主题雕塑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桥的两侧扶栏也进行了精致装饰,现已成为苏州河上最具个性化的观赏性景观桥,2009年7月1日完成。 <b>22、曹杨路桥(曹杨路跨苏州河段,又名三官堂桥、曹家渡桥)</b> 曹杨路桥始建于1928年,有原达丰纺织印染厂杨杏堤厂长倡议并捐资建造的,因在浜南桥堍下有一座三官堂的道观,此处原是曹家渡渡口,因此又名三官堂桥、曹家渡桥。1937年木桥被日军炸毁,随后修复。1949年3月在此桥西侧建造了一座临时木桥,名为“曹家渡西桥”,老桥就叫“东桥”。二座木桥相隔二三百米,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拆除。<br> 1976年8月在该处重建钢筋混凝土桥,于1980年12月建成通车,是上海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连续梁桥,取名曹杨路桥。 <b>23、华政桥(华东政法学院内跨苏州河专用桥梁,又名上海校园桥)</b> 1924年,圣约翰大学为连接苏州河两岸的校园,便于师生往来,建成木桥一座,荣德生曾为之捐款。1967年,因年久失修、人行桥危险而拆除。1980年8月,在此新建钢筋混凝土单悬臂双面拱梁结构桥,长44.6米,宽4.3米,仅供人行往来。 <b>24、 凯旋路桥(北连凯旋北路,南连凯旋路,原名铁路桥)</b> 1915年,民国政府交通部,为建沪杭铁路,在现桥址建了一条火车通行的钢结构桥梁,同时还可供行人步行通过,人们称其为“铁路桥”。 1997年后沪杭线改由外围通行,原来的铁路不再使用,后在此建上海第一条轨道髙架线(当时称为“明珠线”,即3号线)时,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 <b>25、中山西路三号桥(北连中山北路,南连中山西路)</b> 1927年,南起龙华路北至交通路建造了环租界的中山西路,1930年竣工。此桥定名为“中山西路三号桥”,桥长49米。1937年桥被日军炸毁,后来,先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军用桥,随后又在西侧另建了一座人行桥。<div> 1949年为阻止解放军进入上海,国民党军队将桥炸毁。上海解放后,修复了中山西路三号桥。1958年拆除老桥,1960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 <br></div> 1993年至1994年10月,上海建设内环高架路一期工程时在此建造跨苏州河高架桥,同时对中山西路三号桥东、西两桥及过河管道架也进行了彻底改建。因此,中山西路在此跨苏州河共有三座桥,即中山西路三号桥东桥、内环高架路桥、中山西路三号桥西桥,三桥同跨苏州河,十分壮观。 <b>26、强家角桥(北接光复西路,南连万航渡路) </b> 苏州河流经周家渡(现古北路桥)成S形到强家角桥,南岸西侧过去是强家角村。最早苏州河这里是一个小木船渡口,很不方便,又不安全。1827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捐资建造强家角渡口,两岸设木质牵引大转盘,人力用绳索牵引拉动木船过河。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上海沦陷,渡口停运8年。<br>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燃煤小火轮渡船。1949年,解放后强家角轮渡逐步纳入市轮渡公司统一管理。<br> 1997年12月16日,市有关部门在此建设强家角人行桥开通,强家角渡从此撤销,成为苏州河上原7个轮渡中最后撤销的一个渡口。 新建的强家角桥建在原轮渡码头东侧。桥长51米,一跨过河 ,宽5.5米。上下梯宽3.5米,是座非机动车和人行桥。 <b>27、古北路桥 (北接大渡河路,南接古北路)</b> 古北路桥位于长宁区与普陀区苏州河地段交界处,古北路桥于2004年着手改建,2007年4月竣工通车,定名为古北路桥。<br>古北路桥全长735米,桥梁长度为411米,为东西双幅桥,其中跨越苏州河部分长度为154米,在河中不设桥墩,主跨一跨过江,跨径达70米,桥梁采用了中式仿古风格,铺设白色的大理石覆集桥栏及人行道。人行道的宽度为3.5米,并在中间铺设了盲道。站在桥上眺望四周,宽敞的人行道及桥栏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 <b>28、泸定路桥(北连普陀区泸定路,南接长宁区威宁路)</b> 建造泸定路桥是中环髙架路的配套工程,为上海外环高架路、中环高架路和内环高架路之间增加一条南北通行的城市次干道,加速上海出入江浙等地的交通能力。2010年2月11日,泸定路桥正式竣工通车,桥长491米,主跨57米一跨过苏州河,桥宽27.1米,设双向二车道,两侧各一条非机动车道和一条人行道。 <b>29、中环立交桥(北连真北路,南连北虹路)</b> 1932年,在真北路靠苏州河端建有一座跨苏州河的木桥,1964年拆除木桥改建成混凝土结构公路桥,桥长80.4米,桥宽10米,桥名北新泾桥。北新泾桥北连真北路,南连北翟路、长宁路、哈密路,是上海西部交通的一座重要桥梁。<br> 1992年北新泾桥改造、重建,桥名改为真北路桥。并且在桥的两侧各建了一座南向、北向的立交桥,真北路桥现标有中环立交桥的字样,仍保留在两座桥的侧面。这里跨苏州河桥,其实是两座中环立交桥,中间夹真北路桥,三桥一起过河。 <b>30、祁连山南路桥(北接普陀区祁连山南路,南接长宁区淞虹路) </b> 祁连山南路桥,2007年开工,2008年5月竣工,2008年10月全线开通,总长度1306.53米,宽39米,最大高度5米,最大宽度70米 ,一跨过河,河中不设桥墩,桥面设6快2慢8车道,自行车也能通行。从地理位置上看,该桥处在外环与中环间,连接普陀、长宁两区,是苏州河两岸新的交通纽带。 <b>31、外环吴淞江桥 (祁连山南路桥上游约2公里处)</b> 外环吴淞江桥是外环高速公路通过苏州河的桥梁,1997年7月,与外环线一期工程同时开工,于1998年11月通车,是黄浦江苏州河闸口往上游的第31座桥。 外环吴淞江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三跨,中间一跨过河,跨径65米,南北两跨各40米。桥为双幅,每幅各宽17米,只准通行机动车,无上下匝道。<br> “外环吴淞江桥”六个字是整体的名称,因其上游5公里处,还有座桥叫“吴淞江桥”,故这里不可省略“外环”二字。 <h1><b>(三)苏州河历史记忆</b><br> <div> 苏州河是一部“历史书”,它“记录”了上海自开埠以来150多年,中国人民从贫瘠、屈辱、抗争,到站立、振兴、腾飞,从积弱贫穷、任人宰割,到民主幸福、富裕强盛的全过程,要懂得大上海,要了解我国的近现代史,苏州河确是一部难得的不错的“史书”!<br> 这部“史书”繁杂、厚重,令人震撼,这里仅“摘录”其中的几页,供大家一起历史回顾。</div></h1> <b>1、黄浦公园和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b> 黄浦公园,这是位于苏州河口南岸的一座已有150历史的上海最早公园,现地址为中山东一路28号,建成于1868年8月,占地31亩。公园开放初,那时只对外国人开放,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租界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br> 建立新中国后,公园经多次改建,最近一次为1989年1月11日,公园进行闭园改建,并决定在黄浦公园内建立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大型浮雕,外滩历史纪念馆等。1989年12月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br> 现在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已成为黄埔公园内主体,是上海市民祭奠先烈的重要场所。黄埔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150年的沧桑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b> 2、上海源和原英国领事馆</b> 苏州河口的中山东一路33号,原为建于1873年的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一个外国领事馆,这里又是最早出现“租界”的地方,开创了“国中之国”殖民地的“先驱”,记载下了我国一部屈辱史。 整个建筑群占地38559平方米,由英国人设计,是一座别墅与草坪绿树有机组成的典雅而大气、朴实而庄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式花园,它是欧洲园林建筑的典范。因这里的别墅是外滩最早的建筑,开创了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先河,被认为是外滩的源头,故这里又被誉为“外滩源”。曾经的“租界”,已成为历史,现已对市民开放。 <b>3、天主教原新安堂</b> 南苏州路107号,紧靠苏州河南岸,“外滩源”范围内,又名联合礼拜堂,1886年建成,1901年又扩建,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中间33米高的八边形尖塔,建成时为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2007年新天安教堂不慎烧毁,后在原地按原样修复了新教堂。 <b>4、上海邮政博物馆</b> 位于四川路桥堍,北苏州路276号,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为上海邮政总局,该楼建成于1924年11月。<br><br> 上海邮政经历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的几度沧桑,它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该博物馆内的藏品均记载了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 <b>5、四行仓库和抗日纪念馆</b> 四行仓库和抗日纪念馆位于苏州河畔光复路1号。 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某团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在这里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坚持4昼夜,与日寇英勇拼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现已建成为一座著名的抗日纪念馆。 <b>6、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b> 位于苏河畔的上海莫干山路50号,地处苏州河流经普陀区在这里形成的第一弯地区。<br> 这里历史悠久,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变化。M50 的前身是上世纪初来自青岛的徽商周氏家族企业信和纱厂,也是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的前身,后来陆续更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春明艺术产业园”,2005年命名为“M50创意园”。园内留有50多栋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工业建筑。岁月留下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甚至国家的变迁兴亡。<br> M50是以视觉创意艺术为主题的创意园,国内外一百四十多个画家的画廊、工作室等在这里聚集,且许多著名的汽车、服装、电子产品品牌在这里举行过大型的推广活动。M50 相当于纽约苏豪区、北京798——艺术家聚集地,曾经在2003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到上海必做的十件事”之一。 <b>7、上海纺织博物馆</b> 上海纺织博物馆位于苏州河南岸、普陀区澳门路150号,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户外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4480平方米。 <br> 上海纺织博物馆展现了我国纺织业自远古至近现代整个发展历程,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上海的纺织业起步早、发展快,以1878年开办宝昌丝厂和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为标志,上海纺织因孕育了整个近代现代机器工业,而被称为上海的“母亲产业”。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上海产业工人28.5万,其中纺织行业就达20万人,至1949年解放时,共有纺织企业4552家,棉纺锭243.54万枚,占全国棉纺锭总数的47.23%,号称“半壁江山”。据上海统计部门公布的有关数据,上世纪整个50年代,上海纺织业当年创造的利税约占全市工业的60%,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纺织员工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80%,纺织创汇约占全市工业出口创汇额的90%。纺织业始终是上海财政的“第一支柱”。 <br> 而苏州河畔的纺织企业,当时就占全市的纺织业的近一半,由此可见,苏河湾地区的纺织业在上海,乃至全国所处的重要地位。<br> 苏州河畔的纺织行业,曾经辉煌了一个多世纪,苏河潺潺的水声与织布机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复兴的史诗乐章。如今虽已曲终,但承载着130年历史记忆的苏州河畔的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旧址,则成了一座“上海纺织博物馆”,继续诉说着上海的纺织记忆。 <b>8、顾正红纪念馆</b> 顾正红纪念馆位于苏州河南岸,澳门路300 号,总面积1300平方米,全馆由顾正红纪念广场、馆内陈列、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三部分组成。顾正红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影响着我们一代。<br> 顾正红,江苏盐城人,1921年,16岁背井离乡到上海,先后到日本人开办的内外棉九厂、七厂做工,目睹了日方资本家的残暴。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沪西工友俱乐部,接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迅速成长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1925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5月15日,因日本资本家无理撕毁与工人达成的协议,开除工人、关闭工厂,对工人进行挑衅,顾正红率领工友冲进工厂,与日方评理,惨遭日方狠击四枪,英勇牺牲。24日,中国共产党在沪西苏州河畔的潭子湾举行上海各界万人公祭顾正红追悼大会,这是进一步扩大反帝斗争的誓师动员大会。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席卷全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顾正红的牺牲,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索,顾正红烈士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大革命运动的先驱者,顾正红烈士永垂不朽! <b>9、上海造币厂和造币博物馆</b> 上海造币博物馆位于苏州河畔的光复西路17号,设于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造币厂)办公大楼内,面积约600平方米。<br> 中国近代机械化造币,始于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广东钱局,1889年开铸"龙洋"。随后,各省纷纷设局仿造,全国共建立了20多家造币厂。从清光绪开始,中国各省设立铸币局自铸银元,但是成色得不到保证,实重又各不相同,多种银元同时流通,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更为经济发展带来困惑,无所适从,于是各界提议由上海银行业公会出面筹建上海造币厂,筹造新币。1920年,上海造币厂开始建设,1933年投产,最终统一了全国的铸币。<br> 上海造币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我国的铸币史,馆内陈列了中国各个时期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钱币产品,其中包括:流通币、金银纪念币、普通纪念币、纪念章、获奖产品及当代造币工艺等。<br> 上海造币厂的历史,既为我们留承了中国百年铸币史,又是一部中国百年金融史,同时其厂房、办公楼等,又为我们城市留下了一座非常有特色的优秀历史建筑。 <b>10、上海火柴厂和火花博物馆</b> 上海火柴厂位于光复西路2521号,现为苏州河畔的长风壹号绿地中。<br> 上海火柴厂前身是日商燧生火柴厂,1923年创设。1928年,在美国注册的瑞典火柴公司借助美商招牌,兼并日商燧生公司;1931年将其改组为美光火柴公司,建造锯齿形六连体的车间(见图),安装“火柴自动连续机”,称为大车间 。1953年由华光工业公司承租改名为地方国营上海华光火柴厂,改为国营厂后,积极为各地同业兄弟厂培训操作技术,将火柴连续机推广到全国。1966年10月23日更名为上海火柴厂。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更新了30年代外商遗留下来的旧设备,全部改装使用了新的国产设备,1990年,又从国外引进一套制盒、装盒、印磷和包封等为一体的自动流水线。<br> 改革开放后,浙江、广东等地的各式各样打火机,几乎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取代了天天要用的“自来火”。在全国有火柴龙头企业之称的上海火柴厂经济效益断崖式跌落,于本世纪初关闭,其土地后置换。<br> 近百年历史的上海火柴厂,作为上海工业企业的典型,见证了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史。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长风生态商务区最东端壹号绿地中的上海火柴厂原址,新建了由四个火柴盒造型构成的“商标火花收藏馆”,面积达3775平方米,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展馆以"火柴盒"和"火柴棒"立柱为建筑造型,用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创办的大中华火柴公司的"龙游"火柴商标制作成漂亮的巨幅马赛克壁画,醒目地矗立于南墙,馆内藏有中外火花20余万种、700余万枚,以及相关实物、照片、图片等。<br> 原火柴厂锯齿形厂房,现予以保留改造为饭店。<br> 充满民族工业文化魅力的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商标火花为主的专题博物馆,现已正式对外开放,以崭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由于篇幅关系,我只例举了这次收集的部分,苏河一带留存的历史遗迹和故事真看不完记不尽。<br> 我们的母亲河——苏州河,流淌上海54公里,每一座桥,每一个弯,桥桥有历史,弯弯有故事,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比。苏州河这150年近现代史,就是上海的发展史,中国的发展史,“母亲河”的历史以及继续在创造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翻阅和关注! <h1><b> (四)苏州河观光</b></h1> <div> 以上对苏州河上的桥、两岸的历史遗存、纪念馆、博物馆等都作了一定介绍,这些也属观光之列,本篇《苏州河观光》,突出的是苏州河河滨景观长廊、公园绿地、休闲设施等人居环境变化的观光。当你漫游在苏河岸边,亲临其境,首先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苏河漂亮的景观,你会眼睛一亮,立刻会有“苏州河变化真大”的感觉!上海老年“阿拉”体会会更深。我们的母亲河确实很美!<br> 本节为图集,通过图片来介绍苏州河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图片顺序从外白渡桥始,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直至外环吴淞江桥止,方便于有兴趣朋友今后游览苏州河时参考。</div> 苏州河口外白渡桥堍绿地 四川路桥至河南路桥之间南岸景观 浙江路桥至西藏路桥之间,北岸景观 西藏路桥~乌镇路桥之间,北岸景观 共和新路桥~恒丰路桥之间,北岸景观 恒丰路桥~普济路桥两岸景观 昌平路桥一带两岸景观 长寿路桥~昌化路桥之间两岸景观(岸边大楼即为著名天安千树购物中心) 昌化路桥~江宁路桥之间两岸景观 昌化路桥~江宁路桥之间,两岸景观 昌化路桥~江宁路桥之间,苏河南岸“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原上海啤酒厂旧址) 昌化路桥~江宁路桥之间,苏河南岸“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 昌化路桥堍,苏河南岸,天安阳光“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西康路桥~镇坪路桥之间景观 镇坪路桥~宝成桥之间,苏河两岸景观 镇坪路桥~宝成桥之间,苏河南岸景观 镇坪路桥~宝成桥之间,苏河南岸景观 宝成桥~武宁路桥之间,苏河南岸景观——苏堤春晓 武宁路桥~曹杨路桥之间,苏河南岸景观 武宁路桥~曹杨路桥之间,两岸景观。此照为武宁路桥上拍摄 曹杨路桥~华政桥之间,苏河景观。此照为在上海政法大学校园内的华政桥上向朝阳路桥方向拍摄 华政桥~凯旋路桥之间景观,此照为在上海政法大学校园内的华政桥上向凯旋路桥方向拍摄 华政桥~凯旋路桥之间,苏河北岸政法大学内拍摄的苏河景观 强家角桥~古北路桥之间景观,站在古北路桥上向强家角桥方向拍摄。河对岸为长宁壹号绿地。 强家角桥~古北路桥之间,苏河北岸长风壹号绿地 古北路桥~泸定路桥之间苏河景观,右侧为长宁路。 古北路桥~泸定路桥之间苏河景观,在古北路桥上向泸定路桥方向拍摄,左侧为长宁路。 长风滨河绿地 长风滨河绿地 苏州河观景步廊 苏州河观景步廊 风铃绿地——苏河南岸,中环立交桥~祁连山南路桥之间,紧靠苏河 祁连山南路桥~外环吴淞江桥之间,苏河两岸景观(近祁连山路桥) 临空滑板公园 临空滑板公园 临空1号公园——长宁区广顺北路592号,近外环吴淞江桥。南临纵泾港、临华路,西临广顺北路,东、北紧临苏州河,于2019年建成,总面积99016平方米。中央建有一块面积16250平方米的大草坪,可举办大中型音乐会等活动。公园入口及水景区设有18座乐器小品,公园核心场地轮廓为一把电吉他,核心位置是它的音孔,这是一座以音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 每次游览苏州河,其实都是一次历史的回顾、心灵的洗涤,同时又是一次美的享受。苏州河的近现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其实就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br> 借此,祝愿我们的母亲河——苏州河越来越漂亮,祝愿我们的祖国取得更大辉煌!(全篇完) <div><br></div><div> (照片拍摄 良知,文字资料收集于百度、纪念馆、书刊等,此文曾于2019年9月登载于QQ空间网站,本文经重新整理编撰。) </div><div> <br>(良知 2022.07.24)<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