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大暑时节访圣地<br><br>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由于前两天刚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连阴雨,所以却并没有平日那样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也许老天知道这天我和好友要去瞻仰革命老区、有着河东"西柏坡"美誉的山西省闻喜县陈家庄村。所以特别眷顾我们似的。<br> 五十年以前走亲访友时,我曾到过陈家庄,但那时的陈家庄道路崎岖难行,到处山丘林立,沟壑纵横,环境恶劣,人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我当时的印象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不毛之地。<br> 主要是那时我还年轻,还不知道陈家庄的光辉历史,不知道这个地方曾孕育过革命,是我党领导广大民众艰苦抗日与老蒋殊死斗争中曾建立过功勋的圣地。也许正是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才是我党能在此立足并得以生存发展,为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r> 陈家庄是一个大村子,位于稷王山东麓,峨眉岭南部,同蒲铁路以北,闻喜县城以西20公里处。全村有4000多亩土地,居住着200多户,1100多口人。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就曾有河东早期共产党人,革命家嘉康杰、金长庚等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初期,建立了这个村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秘密党支部。自1940年至1947年6月,这个村先后为闻喜地下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大岳军区三分区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柴泽民、金长庚、岳维藩等一批革命领导干部曾在这里从事革命领导工作。这个村里曾有11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战争中,这里的群众为革命战士筹衣、筹粮、筹款,踊跃参军参战,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br> 乘车从运城出发,在宽阔平整的大运二级公路上,一直向东,刚进入闻喜境内便有一条同样宽阔平整的二级公路与主路分开,向北伸去。行驶不到5公里的样子,便有一块“革命老区陈家庄”的大牌子出现在眼前,我们向往好久的陈家庄到了。<br> 进村一看,我的眼睛忽然一亮。昔日的面貌不复存在,一个街道整齐,青石铺路,路边两排木本花草开得正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在眼前。一座座高大的瓦房豪华的门楼屹立街道两旁。路两边房子的墙壁上是一幅幅彩色的宣传画夺人目光。与我记忆中的陈家庄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能令人想象。<br> 进村就是一个诺大的广场。广场一分为二,西边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停车场,东边首先进入视野的便是一尊雄伟壮观的“稷麓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面前,我们迈着庄严的脚步走过四周用汉白玉制做成围栏的纪念碑碑座,就是一座庄严肃穆,内容详实丰富,让人敬仰的“太岳三地委纪念馆”。<br> 在纪念馆里,我们目睹那一幅幅革命先辈们的遗照、事迹记录和先烈们曾使用过的实物,不禁使人联想到革命战争年代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和一场场与敌殊死搏斗的场景。我们一边瞻仰一边拍照,不知不觉已过去一个小时,但我们仍然不忍心离开。<br> 村里设立了十几个纪念景点,我一一观看拍照,想把敬仰的记忆永久留在我们的脑海和相机里。<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