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克拉玛依,让我走进你。

王小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别喀纳斯,我们一路向南,驱车400多公里,来到了美的冒泡、富得流油的城市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一百多年前,一位维族老人放牧到此看到了地下涌出黑色液体,可作燃料。老人定期赶着毛驴车来这里掏几桶带回家,这就是最初的发现。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进克拉玛依。发下誓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在这荒无人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打下了第一口油井,克拉玛依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勘探开发的大油田。</p><p class="ql-block">易中天所作“克拉玛依赋”将克拉玛依非常形象的描绘出来。“浩浩乎平沙,茫茫乎戈壁,巍巍乎钻塔,猎猎乎旌旗。雄哉,壮哉,克拉玛依!……谨祷曰:海纳百川,川流不宕;壁立千仞,仞高无傍。天道行健,君子自强;自强之路,坦坦荡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油山维语克拉玛依</p> <p class="ql-block">发现黑油山的维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黑油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油泉</span>涌(美的冒泡)</p> <p class="ql-block">原油漫流(富得流油)</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第一口油井</p> <p class="ql-block">大油泡第一口油井就在下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同龄都属羊的</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博物馆的件件藏品,都把我们带回到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财富的开拓者们为国家寻找石油、开采石油,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宝贵的生命,那首曾广为传唱的《克拉玛依之歌》,“……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反映了克拉玛依昔日的荒凉和建设者创业戈壁滩的艰苦历程。博物馆中展出的那感人至深的事迹一次又一次使我们热泪盈眶,冲击着心灵。</p> <p class="ql-block">雕塑:开拓者</p> <p class="ql-block">第一口井的决策人,荒漠背景就是当年的克拉玛依。</p> <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的女儿西北大学地质专业为找油献身大漠</p> <p class="ql-block">艰苦创业的采油工人</p> <p class="ql-block">荒漠风大只能住地窝铺</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地窝铺油田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用水要靠骆驼运</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城市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之歌》的作者和首唱</p> <p class="ql-block">2002年,克拉玛依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如今的克拉玛依,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夜景灯光妩媚动人,俨然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街道绿化</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饮水渠</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九龙潭夜景</p> <p class="ql-block">克拉玛依灯光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