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丧葬题材的电影是第一次看。看完以后就想写点儿什么,可迟迟没有动笔。说到这个题材就想到了日本电影《入殓师》,但当时我只是看了简介,并没有深入去看。之后网上一搜果然有很多网友把这两部影片做了比较:</p> <p class="ql-block">导演刘江江说,《人生大事》在一场场葬礼中讲述的核心其实是莫三妹和小女孩武小文相互救赎的故事。服刑出狱的莫三妹对被生活放逐后的冷漠和绝望,以及表现得倔强任性的武小文内在的孤独和无助,在他们遇到彼此后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冰释,最终实现了情感上的相互温暖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这样一个被大家所忌讳的话题抬到了水面,容大家审视与思考。他运用了一个出狱的混混莫三妹关心着失去奶奶的天真孩童的温情故事来展现这个冷漠主题。如此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却如一道光,穿越了生与死的界限,让每一个因思考而沉重的人,因为他们之间的互动而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相互救赎源于爱的唤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三妹因为有了小文,才有自我意识的觉醒,被小文“需要”成了他成长的一个动力,在小文的“帮助下”逐渐与父亲和解、与这个行业和解、与自我和解。正如影评中说,一个感受到爱的人才有力量去和解;被别人需要也会带来幸福的能量;爱是一种能量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洒下治愈的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源于乡土更需职业化</b></p><p class="ql-block">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确,虽然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武汉这样一个大城市,但是丧葬的仪式都源于乡土——小文外婆去世,要装进了“大盒子”时唢呐声乍响,莫三妹念起悼词:“宽脚穿鞋走大路,平安走过奈何桥!”小文在幼儿园里表演孝子贤孙伺候着出殡:孝子打碗,西方接引。“上天堂”里的纸人、纸花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最富有乡土气息的丧葬文化。乡土是中国人的根。</p> <p class="ql-block">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恰逢老家一位婶子去世,老家人请父亲回乡帮助主持丧葬仪式 。父亲已经年逾七旬,加之天气太热,母亲十分担心父亲的身体,但父亲毅然回乡帮助操持。一来父亲是族中德高望重之人,二来现在乡村里懂得丧葬礼仪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无疑需要丧葬行业更加职业化,需要殡葬司仪以及葬礼的规划设计由城市到乡村的普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每颗星都曾是我们爱过的人</b></p><p class="ql-block">看到影片结尾的这句话,我想起了我初中时候的班长,班长是留守儿童,有一次被家里养的小狗咬伤后,没有打狂犬疫苗(80年代注射狂犬疫苗的意识也不够)在半年后发了狂犬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班主任杨老师组织我们前去班长的家里为他送别。我个子小站在最前面,班长的妈妈一把抱着我们前排的几个同学撕心裂肺的哭喊“娃子呀——”那是我第1次真正的接触到死亡,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班长家有一块地恰好在学校的围墙外,班长就安葬在那块地里。老师和同学们都说班长爱学习,长眠在学校附近可以时时听到读书声也是好的。</p><p class="ql-block">那么校园上空一定有一颗星是那个爱学习独立能力很强的班长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死亡是一场告别它不是结束</b></p><p class="ql-block">前几日去十堰市看望姨妈,姨父去世后,姨妈就算是独居老人了。不过表哥细心,总是尽力陪伴,悉心照料。和姨妈聊天,姨妈突然说:说离开就离开了,永远就离开了,再也看不到了。年近九旬的姨妈眼睛里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第二日,我和爸爸、波先生还有表哥一起去墓园给姨父扫墓,我们小心的擦拭墓碑,清理周围的落叶,撤去旧的花篮换上新的。大家都不敢开口,后来爸爸说了一句什么,就哽咽了。我本想劝爸爸一下,可一开口我的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p><p class="ql-block">死亡是一场告别,它不是结束,因为那些记忆和情感不会消失,在你想念的时候,一遍遍浮现在你的脑海。</p><p class="ql-block">姨父是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从一汽长春到二汽十堰,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汽车的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强大。姨父对我家有很大的恩情,在我们家有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小时候常常在姨妈家度过,第一张照片,第一次爬山,第一次吃午餐肉……这些都是姨父带给我的。姨妈家只有表哥一个孩子,他们曾希望我做他们的女儿,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金窝银窝舍不得自己的穷窝”</span>。虽然没有做他们的女儿,但在内心里姨父和姨妈表哥都有着很重要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姨父的去世很突然,去年五一我们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姨父还陪我们去虎头山、樱桃沟游玩,一路上给我们讲柳陂和均州古城的故事,讲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我觉得姨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讲的有条有理。去七月份发病,国庆节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就瘦的变了形,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已经萎缩了,身体疼痛起来,他抱着脑袋,无力的靠在那里。十月底姨父就脱离了病痛,升上天空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最好的死亡教育就是好好活着</b></p><p class="ql-block">姨父走的时候,我出差在外因为特殊原因需要上交手机封闭管理。当我结束工作领到手机后看到家群里姨父辞世的消息顿时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立即和波先生联系,波先生早已向单位告假带着我的父母和弟弟、姐姐姐夫一起奔赴十堰。波先生代我为姨父戴孝、守灵、送葬……葬礼结束后又将我的父母送回家,来来去去好几天,不停的开车奔波,其中辛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波先生离开十堰的时候还安慰大姨,说我下周休息就会去看望她。第二周他又不辞辛苦的带着我去十堰。我对波先生充满了感激,虽然他是我的老公,可是这么周到这么细致这么不辞辛苦……我对他说:“谢谢老公!”他却说:“谢个啥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死事大,但爱更大!</span>人生,不过是生与死之间的一段路。而最好的死亡教育,就是好好活着,去体味平凡生活里的每一次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