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良渚博物院,品上下五千年

志 明

<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州公园内,以良渚遗址作为考古背景,博物院以展示的各式文物生动立体的形式,展现了一幅五千年前良渚遗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遗产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对于华夏文明的意义已经不用赘述,是确认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发现。第二次来杭州,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良渚!</p><p class="ql-block">展出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多件(组)。</p><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大型油画、场景复原、数字多媒体及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良渚遗址进行了复原说明和重现,很多场景栩栩如生,非常有沉浸感。</p> <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水乡泽国:讲述了一个建立在湿地上王国的崛起与发展。七千年前太湖的形成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创造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稻米是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p> <p class="ql-block">夹砂黑皮陶,因出土于河沙中,其表面多呈锈红色,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称其为“前所未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文明圣地: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历程,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具有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玉魂国魄:良渚时期的用玉已形成明显的等级之分。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玉琮出土于反山十二号墓,重达6.5千克,是迄今为止雕刻精美、品质佳、体量ZUI大的玉琮,堪称“琮王”。</p> <p class="ql-block">嵌玉漆器为一瘦长形带把宽流杯,其外壁镶嵌有玉粒,玉粒与漆面经过精心设计,呈现重圈、螺旋、直线、卷曲的纹样,其工艺极为复杂,是良渚文化中的“高精尖”产品。</p> <p class="ql-block">带有刻符的玉璧,是良渚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上面刻画的鸟形符号被考古学家称为“鸟立高台”。如今这一图案也被营运在这类文创衍生品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