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天气炙热,空气中的热浪扑面而来,好似厨房里涌出来的热气一般。<div> 我躲在房间里,享受空调带来的丝丝凉爽,很是惬意。突然,手机里出现了社区发出的告知书:从即日起开始对园区实行封园7天。其中对园区内的1号楼封楼。</div> 来上海多日,这的疫情防范和管理很严格。每两天做一次核酸,到各种场所都要扫场所码,全程佩戴口罩。可遇到封闭小区的事还是被吓了一跳。说明所在园区疫情有异常,情况比较严重。我们都很紧张和害怕,内心燥热起来。 由于封园来得比较突然,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我急忙打开冰箱,检查还剩多少蔬菜水果。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家里食物储备量在3天左右,7天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决定省着点用,并通过网购补充。<br> <div> 巧的很,正在盘算时,手机想起,通知几天前网购的食品到货。按社区告知书规定,居民可以延时、错开到园区门口取快件。于是,我戴上口罩、手套,坐电梯下楼。</div> 来到园区,发现园内人员很少,比较冷清,没有了往日的喧嚣。<div> 我往园区门口走去。远远望见位于小区门口西侧的一号楼拉起了警戒线,几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值守在楼的出入口。园区门口也拉起了警戒线,起落杆横在面前。在起落杆下,还并排摆放几张桌子作为障碍物,将道路彻底阻断,以阻挡车辆和人员进出。几名小区保安和多名防疫工作人员在那值守。</div> 后来才知道,封园的原则是只进不出。允许人员进入园区,但不能出去。主要考虑居民下班、外出回家或出院等一些因素,只要有24小时核酸即可。其做法还是比较人性化的。<br><br><div> 我在门口桌子上找到我的快件,小区保安马上手提喷壶对快件左右消杀。我看了一眼栏杆外,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人行道那边的商场、店铺人来人往。<br><br></div><div> 回到家,我立即将外包装去掉,并妥善处置好。然后摘下口罩、手套,用清洗剂洗手消毒。<br> </div><div> 这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div> 18日晨,3号楼微信群通知八点下楼做核酸。居民们陆陆续续来到楼外,按先后顺序间隔二米排队。长长的队伍中,还有推车里的婴儿、轮椅上的老人等,每家每户都倾巢出动。<div><br></div><div> 看得出,人们心理素质很好,很自觉,也很淡定。这可能和刚刚过去的四、五月连续2个月封楼不无关系。大家按工作人员的指引和要求扫核酸码、口腔取样后,按来去两条路线离开。绝大部分人回楼,少数人像无事一样,远去散步。</div><div> 看到上海人如此从容,我也跟在后面,向园区深处走去。</div> 园区内共有9栋楼,约450多户居民。我所在的楼是3号楼,位于园区东北侧。<br> <div> 园区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感觉设计比较合理,绿化、硬化、亮化都非常好。</div><div> 分别设有地下停车场、地下摩托车停车场、设有各式健身器材的休闲小广场,每单元入口处均另设有残疾人通道,7条柏油马路环绕整个园区,9条步行道曲径通幽,四通八达。</div><div> 地面上,绿色植物昌盛。一些一楼住户的窗户被外边的植物遮挡,难怪这的夜晚蚊子比较多。</div> 放眼望去,园区掩映在树木茂密的绿色林海里。<div> 我仔细观看:矮的草本植物形状千姿百态,一团团一簇簇色彩斑斓的各种鲜花盛开着;高的木本植物粗壮挺拔,有的在郁郁葱葱的枝叶上开着一些红色的小花,有的在树干上长着朵朵紫粉色的大花。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在北方家乡是看不到的,我只认得芭蕉树和竹子。</div><div> 阳光透过植物缝隙射在地上,一道道,一条条,点缀在人们的脚下。</div> 园区内,在西侧和西南角还有两处核酸检测点在检测。<div> 我绕过8号楼前,隔空望向1号楼。只见1号楼许多阳台上站着人,有一人的,也有多人的,他们默默地注视着外面,望向我们。</div><div> 看得出,他们在羡慕我们悠闲自得。我在心里同情他们,担忧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早点出来,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地漫步在林荫路上。</div> 看着眼前的情形,联想到园区外的热闹景象,我感到很沮丧,不由得想起了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div>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div><div> </div><div> 我不免感叹:同住一个园区,可你在楼里,我在楼外,仅十几步之遥,你却不能如我这般自在。倘若再看园外,同样居住在一个街道,可我在栏杆里边,他们在栏杆外边,我们又失去了他们那无拘无束的自由。</div><div><br></div><div> 我知道,这种忧愁是疫情造成的,我更知道,这种忧愁是暂时的。待雨过天晴后,我们一定会共享阳光普照,闻听鸟语花香。<br><br></div><div> 我不敢在园区久留,匆忙回家。</div> 晚上,3号楼微信群通知:“明天周二不做核检,自己做抗原。若发现抗原有异常,及时与居委联系。谢谢!”<br> <div> 抗原检测用具是社区提前发放的,我们在家里按要求和操作程序做了抗原。结果为一道红线,属于正常。</div> 园区封闭前,小孙女刚出生,预计19日出院,然后由我妻子替换儿子去月子中心照顾儿媳和小孙女。<div> 现在园区被封,妻子出不去,加之妻子的核酸到19日超过24小时。现实的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急得我们团团转。</div> 如果在平时,园内没有核酸检测,我们就到园区外附近的三个社会核酸检测点做检测,随去随做,非常方便。但现在出不了园区,而园内当天又没有核酸检测。<div> 大家通过电话商量,只能等20日的园内核酸检测,推迟小孙女出院。可有了核酸检测,如何出园区呢?</div> 远在浦东的亲家母建议找园区相邻的社区试试,看能否申请出园。好在社区与园区一墙之隔,而这个墙还是一个铁质栏杆。<div> 我隔栏喊出一名社区人员,说明情况。可能由于语言交流不方便,上海话我听不懂,东北话他也听不惯,我说好一阵,他才明白我的意思。但表示不敢同意,也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div> 亲家母得知后,想再努力争取一下,立即给这个社区打电话,反复陈述出园理由。可能由于她在大学工作,办事能力和语言逻辑性都很强,加之沟通顺畅,终于说服社区同意出园。<br> <div> 事情有了转机,我们静等20日的核酸检测。</div> 核酸检测,一般从采样到检测结果出来大约需要7个多小时。这是我从18日的检测推算出来的,当天我9时许采样,16:30时出结果。<br><br> 为了及早采样,20日天刚蒙蒙亮,我们早早起来,从13楼阳台俯视下面,看是否有工作人员前来检测。 我们知道核酸检测一般8点进行,但还是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还没到7点就急忙下楼等待,争取第一个检测。7:40时左右,检测人员抬着桌椅和保温箱来了。这时,微信群里也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br><br><div> 我们排在第1、2名做的核酸,时间为8:15时。估计15时左右能出结果。有了这个结果,就可以出园区、进月子中心。月子中心为了安全起见,不允许频繁更换陪护人员,一次一人至少陪护一周或半个月。</div> 其实,我们也准备了第2、3套方案:<div> </div><div> 一是亲家母做好核酸,提前安排人员代替她照顾高龄的外公外婆。一旦这边情况有变化,她就去月子中心。</div><div> 二是如果核算检测出现意外,那么几夜没怎么合眼、极度疲惫的儿子可以继续坚持。<br><br></div><div> 等待的感觉是漫长的,更是焦虑的。我们不停地翻看手机,查看核酸结果。</div> 15:10时,我手机上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兴奋之余,查看妻子的核酸检测,没出结果。但考虑是前后脚做的,应该会很快出结果。所以,儿子办理完出院手续后,与前来接送的亲家母、大妈(上海叫法,东北叫大姨)的闺蜜,一同坐大妈儿子开的车,从第一人民医院出发,赶往园区接妻子,然后一同去月子中心。<br><br><div> 接送的车在路上疾驰着,车上亲属的心随着车的起伏而上下颠簸着;我和妻子盯着她的手机屏幕,目不转睛地看着、盼着,等着。</div>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又过去5分钟,10分钟,20分钟……我们的心悬着,可手机上仍然显示检测中。儿子几次来电话询问。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br><br><div> 15:35时,手机屏幕终于出现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我们急忙边下楼边通话,一溜小跑来到园区门口。妻子递交出门证,登记,扫码。刚巧,妻子一出园门,车也到了面前。</div><div> </div><div> 妻子上车,轿车一个转身,消失在车流里。</div> 憔悴的儿子下车后没敢直接进园,进来就出不去,所以直接去附近超市购买了许多蔬菜水果。我心里窃喜:这回食物够了,可以挺到解封了。<br><br><div> 21日下午2时许,门铃突然想起。</div><div> 我意思到有情况了,在这关键时期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很敏感。我忐忑不安地轻轻开门。看到门外地上有一个装着东西的黑塑料袋,抬头看走廊,远处站着一个中年男士,尽管戴口罩,但看得出,是微笑着的。只见他指着那袋东西说:“拎进去吧,政府发的。”我一阵惊喜,连忙点头致谢:“谢谢!谢谢!”</div> 打开袋子,里面是蔬菜:西红柿2个,茭白4根,丝瓜2个,小葱一小把,西芹一小把,毛豆半塑料袋。<br><br> 菜虽不多,但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感到心里暖暖的。我不认识送东西的人,但我知道,这是党和政府的一片心意。<br><br><div> 15时许,门铃再次想起。还是那位工作人员,不过这次他没说话,在远处指指门边的袋子,又指指门里。我明白了,这是让我将袋子拿进屋。我说一声:“谢谢!你辛苦了!”<br><br></div><div> 这次是裹得严严的保温袋子,挺重。拆开两层包装,里面是蛋类和冰冻肉食:<br><br> 鸡蛋1盒,咸鸭蛋1盒,鸡根翅1袋,猪肉1盒,鸡肉1盒,排骨1盒。</div> 上海的食品、蔬菜和水果都很贵,比抚顺高出很多,至少在二至三倍以上,甚至更高。当然,据儿子说,平时没有这样高,可能是疫情期间的缘故。<br><br><div> 这些蔬菜肉蛋,价格在300元左右,还不包括包装、运输等费用。一户如此,一楼如此,全小区哪?我在心里发出一个问号。<br> 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每天被封在院内、楼内,看似无人理会我们,其实,党和政府一直在关注我们,关心我们。</div><div> 疫情的肆虐,不仅仅破坏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而是在考验我们,考验我们的政府,考验我们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我们要感谢党,感谢国家。</div> 16时许,一号楼微信群里发来一条消息:<div><br> “非常时期高温天气,本楼长及安保同志为本楼区居民户送上政府关怀,谨此特别感谢您们:辛勤付出,辛苦了!你们才是我们楼区的英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您们点赞了,好人一生平安!”</div> 晚上,月光撒在园区里,与点缀着的各色灯光相互辉映。空气好像变得凉爽一些,人们感到了一丝春意。<br><br><div> 我坐在阳台上,边喝茶边向下张望:</div><div> 园区的景物笼罩在夜色里,树上的婵儿在鸣叫。和往常一样,一些老人在散步,一些小孩各自骑着小车相互追逐玩耍。在幽暗的光线里,只有他们脸上蓝白色的口罩更加醒目。<br><br></div><div> </div> 今天是园区封闭第五天,按原计划两天后解封。我们在期盼解封的同时,又有些担忧。若一号楼平安,则大家平安。若一号楼有异常,则可能还要继续封园,甚至可能还要对其他楼进行封楼。<br><br> 但我们坚信,解封的日子不会太远,一定会到来的。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响应政府号召,按要求和规定去做。<br><br> 明天园区又要做一次核酸检测。我在心里祝福着:<br><br> 小区平安,上海平安,中国平安……<br><br><br> 2022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