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学习:“奇梦幻境”超现实主义摄影展》

温璟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去今日美术馆观看了瑞典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埃里克•约翰逊的摄影展。看完展览后我得到了一些启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导言中可以看出,埃里克•约翰逊的作品有很鲜明的个人特点:他大量使用了后期制作,甚至可以说是拍完素材之后,一点点拼贴出来的。每幅作品只有标题没有解说文字,他把解读的权利交给了观众,但我恰恰认为他的作品是自我意识非常突出的。</p> <p class="ql-block">《给我点时间》</p> <p class="ql-block">《walk a way》</p> <p class="ql-block">《追雨》</p> <p class="ql-block">《信仰之跃》</p> <p class="ql-block">《梦魇一瞥》</p> <p class="ql-block">《一生》</p> <p class="ql-block">《觅星》</p> <p class="ql-block">《春天未曾来到》</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上》</p> <p class="ql-block">《午夜奇想》</p> <p class="ql-block">《入梦》</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p> <p class="ql-block">《全方位换月服务》</p> <p class="ql-block">《鱼岛》</p> <p class="ql-block">《仍然是水》</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看展时我受到的最大启发是这位摄影师的摄影思路,也可以看作一种方法论。摄影爱好者或多或少能够学到一些东西:</p> <p class="ql-block"><b>1.摄影是有条理、有规划、有逻辑的流程</b></p><p class="ql-block">虽然灵感转瞬即逝,但是这种感性的激情的瞬间迸发的火花是可以通过理性而严谨的准备工作保留并呈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埃里克•约翰逊并不是学习艺术相关专业出身,他学习的是计算机,也许是受此影响,我发现他在做准备工作时是特别有条理的。</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在有灵感时,他会先画手稿记录下自己脑中的构思。这点我发现自己和他不谋而合(这波属实登月级碰瓷了)。</p> <p class="ql-block"><b>2.摄影师的动手能力其实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在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他会自己去协调场地,制作道具(作为一个心疼钱的摄影师我也自己做道具)。这说明摄影师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摄影在很多时候和置景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摄影师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记录型角色了,而是导演、灯光师、道具师、化妆师等诸多角色的集合。(当然,也有可能是像我这样找不到助理什么都得自己干不会做也硬上的贫民窟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埃里克•约翰逊的摄影作品后期制作极其复杂,通常是先拍素材,然后根据之前的草图对素材进行重新组合,一些作品甚至要做三百多个图层,工程量巨大,制作周期也很长。当然他再次强调了摄影的条理性,拍好素材,做好准备工作会让整个过程更加顺利。不过看完了我还是想说,感觉自己不光摄影技术不行,后期技术也不行,技术手段跟不上自己的灵感,另外就是没时间拍。</p> <p class="ql-block"><b>3.摄影灵感并不只来源于其他摄影作品</b></p><p class="ql-block">埃里克•约翰逊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那里收获了不少灵感,他还提到自己有时候会看儿童书籍里的插画,他说“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秘诀是永远不长大”。因为儿童永远保持好奇心,对外界事物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摄影是一种自我观照,也是自我存在的反映。但是我认为作为成年人,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很多东西都能成为我们的灵感来源,比如说我会从电影、舞台剧、绘画中得到一些场景调度、氛围制造的启示,甚至还会看歌曲MV、专辑封面、海报来寻找灵感。</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是灵感的捕猎者,也是梦境的制造者。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心灵世界的反映,我的镜头表现着我之所念,我之所爱,我之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