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古城,心中多少存着几许憧憬。可叹的是,自己纵然实现了些微经济自由,却只是在偶然翻动书页或划动视频之际领略了一番。不管是五峰拱秀的徽州古城、阆苑仙境的阆中古城,还是高原水乡的丽江古城、四合院式的平遥古城,对它们的印象仅仅定格于他人的文字描述或视音剪辑,自己的足迹未曾踏至。</p> <p class="ql-block"> 为了圆一次古城之旅,趁着假期到来,自己遂匆忙决定了游玩的去处——崇武。之所以选择崇武,除了旅程短、用度少的缘故,更多是因为这座海滨小镇保存了一座古城。信游崇武的三天,随走随看的行迹粗略勾勒了这座小镇给我留下的印象——滨海古城惠女情。</p> <p class="ql-block"> 崇武是惠安县域东南的一个半岛,西连陆地,三面环海。作为中国万千海滨小镇之一的崇武,竟是中国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然而,真正让我惊叹的却不是这座小镇的地理意义,而是它的海湾。</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崇武的海湾当得起金沙碧海的美誉。在那条蜿蜒漫长的海岸线上,缀落着12个白浪翻沙、沙拥白浪的海湾沙滩。行走崇武的三天里,西沙湾是我经常打卡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 常去打卡,是因为这个海湾离住所很近,只消一公里的脚程。走至海湾入口,吹自海上的海风迎面扑来,浸漫了咸湿味。稍稍往前,便是长达2000米的金色海滩。踩在滩上,最先感觉到的自然是海沙的细腻。当一颗颗细沙触着脚底、挤进趾间,敏感的末梢神经似乎总能从沙粒中捕捉到一股股电流,微弱而又轻舒。当沙滩上的双脚从十分干燥的此处逐渐挪至三分微湿的彼处、十分润溽的那处,一股股电流也逐渐从脚底弥散至全身。站在被海水浸润的沙滩上,最美的感觉应是来自任凭海浪携着细沙冲刷双脚,尽由海风吹着双颊远眺近看。远眺时,海浪从天际滚滚而来,腾跃而起的水汽模糊了水天界限,一派茫然。银白皎洁好似白线一般的浪涛在海面上由远及近地推涌而来,越近浪花越高,越近浪声越响。近看处,海浪在脚下哗哗而至,波涛涌至的沙滩弥漫着白色水泡,一片娟然。往两边看去,冲刷着细软沙滩的海浪勾勒出一条银边,宛如给浩瀚的大海镶嵌了一条银框。</p> <p class="ql-block"> 蓝天、碧海、白浪、金沙,构筑了西沙湾的美丽倩影。虽未走遍12个海湾,但这道倩影应该会美妙地展现在每一个海湾上。</p><p class="ql-block"> 对于崇武这座小镇,更多人是因为古城记住了它。我这次踏访崇武,也是为了一睹古城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古城离我的住所没有多少距离,五分钟即可到达古城牌坊。牌坊前,石雕大象分立左右,俯首垂鼻,恰似迎接四方宾客;牌坊上,金色行书镌写坊头,线实字朴,正好展现古城印象。穿过牌坊,稍走一段,即可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古城城墙均由当地特产的花岗岩砌筑而成,站在城墙下仰首一望,只觉蓝天湛湛、城墙巍巍。眼前这座围长2467米的城墙,由5米深的墙基承托7米高的墙体,墙体采用长方形条石按照横直“T”字结构进行垒建。望着历经烈日暴晒、海风吹蚀而屹立不倒的城墙,不禁暗暗思考:明代周德兴于危难之间奉命巡视泉州、经略海防,他是以怎样的军事战略眼光驱动自己详察地形、细勘地貌,又是以哪般的庇民护国情怀组织民力深挖墙基、高垒墙体?两千多米的城墙,从选石、裁石到运石、垒石,不仅聚合了岩石的坚实,更倾注了百姓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城墙上的岩石经简单打凿之后流露的是古朴之美,那么林木间的岩石在细心雕镂之后展现的则是精巧之致。为了提升古城的观赏价值,景区内的林木间摆放着众多石像,或是神话传说中的众仙诸神,或为四大名著里的重要人物。只是这些石像并未引起我的观赏兴趣,倒不是因为雕工不精、雕像不美,而是因为这些雕像与古城的历史文化并无太大关系。</p> <p class="ql-block"> 然而,古城南门前的一尊雕像令我驻足良久,那便是民族英雄戚继光。这尊雕像高达10米,采用黑色花岗石雕刻而成。抬头瞻仰,只见戚继光形体魁梧,身穿锐甲,肩系披风,头戴精盔,迸射出一派伟烈英气:左手握住剑柄,右手捻着胡须,握捻之间激荡着一股武将抗倭的骨气;两眼眺望海疆,双眸凝视海门,眺视之时流露出一腔英雄护国的志气。回溯历史,戚继光奉命入闽,率军剿倭。在崇武最艰难的时刻,他兴修城防,演武练兵,组建“戚家军”,创造“鸳鸯阵”,把倭寇打得胆寒心颤,替百姓谋得乐业安居,为崇武博得威镇海门!如今,斯人已去,此心长存。面对浩瀚的海域,戚继光的雕像默然坚守。外表的默然掩盖不住内心的热爱,正是因为对眼前的海疆爱得深沉,戚继光以一种无声的形式默默践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人生誓言。我想,他身上“犯我海疆者,虽远必诛”的抗倭底气,既是响彻明代的英雄气节,更是延承千年的华夏精脉。</p> <p class="ql-block"> 其实,比这尊雕像更受游人关注的是南门之内香火鼎盛的关帝庙。虽说崇武流传着关云长拨走日军炮弹、庇佑城中居民的美好传说,可我到底没有踏入。毕竟,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的崇武人,数百年来倚仗的从来不是寺庙庵堂里的神灵庇佑,而是崇武古城的坚实城墙和戚继光式的坚毅骨气。</p> <p class="ql-block"> 对于崇武来说,惠女服饰是一张最靓的名片,是游人在旅途中不可错过的风景。为了寻觅惠女服饰,我便游览了大岞村里以惠女民俗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惠女风情园。</p> <p class="ql-block"> 这座风情园背山而建,面海而立,园中设有茶馆、餐厅、博物馆、观景台、海边栈道等。休闲园内,望海即是烟波浩渺,看山便有岩石奇异,可谓海有海的气象,山有山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但是,比起山海辉映的景色,惠女服饰别具一番特色。</p><p class="ql-block"> 行走园内,总算遇逢了几位穿着传统服饰、保留传统装扮的惠安女。一方花头巾,从后脑往下颌扎结:头顶上,别着塑料梳子,留出发髻刘海,用心梳理的发饰流露了惠女的秀丽娴淑;脸颊处,捂住两耳双颊,露出眉眼嘴鼻,欲捂还露的五官衬出惠女的羞涩含蓄。裹出惠女容颜的花头巾,以海水的蓝色为底,以各色的图案为纹,精美的设计作出无声的证明:惠女是大海哺育的原生态花朵。一袭蓝短衫,衣身短小,仅至腰部,醒目的颜色凝注了天空的清澈、大海的深邃,海天一色的圆融被完美地诠释进惠女的短衫里。一条黑折裤,宽大飘逸,裤腿的褶皱源于起伏的海浪,裤子的颜色取自黑色的礁石。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海浪冲击礁石,礁石阻拦海浪,这对海中矛盾经惠女之手之后竟精妙地在黑折裤里走向了和谐。感到缺憾的是,风情园中的惠女并未戴上金色斗笠。若能戴上中间隆起如海岛、颜色金黄似沙滩的斗笠,那便能构筑起绝配的惠女印象。或许,惠安女子正是用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黑折裤的服饰再现沙滩、蓝天、碧海、礁石的颜色,将源于自然的灵感化作高于自然的艺术,因而博得了“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的舒婷之赞。或许,四方游人之所以要一睹惠女服饰,不只是为了寻觅深藏在斗笠头巾之下的惠女芳容,更是为了从别具一格的美丽穿戴中领略自然与人文的圆融风情。</p> <p class="ql-block"> 其实,真正的惠女风情应该流动在海天辉映的金色沙滩上。寻觅之中,多少又生发了好事之叹。如今,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惠女的穿戴风格悄然嬗变,沙滩上并未见到穿着传统惠女服饰的当地居民。若干年后,惠女服饰是否只能在博物馆、视音资料里觅得?纵使现代技术自有介绍传播的方式,可是脱离人之精气神的惠女服饰,终究会失去活的魅力,成为死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三天的信游让我粗识了崇武,可是依然还有未尽的游兴:古城内,明清街巷纵横交错,会是何等气象?沙滩上,惠女赶海绰约浪漫,又是哪般风光?</p><p class="ql-block"> 也许,旅行就是一场缺憾的修行。有这次留下空白的缺憾,才有下次尝试补白的追寻。</p> 记壬寅季夏初游崇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季夏乘闲日,游观尽慕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铜墙标史炳,碧海映天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入石头巷,还思惠女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留崇武梦,再作此中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