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老白兔</p> <p class="ql-block"> 1953年我进入“山西省太谷中学”读书,1999年还是在这里,结束了近四十年的教书生涯退休,回首往事,恍如昨日!</p> <p class="ql-block"> 是啊 ,长大了——年老了 ——皱纹爬上脸颊,乌首变成白发,不知不觉 ,退休了 。</p><p class="ql-block"> 该休则休吧 ,不必被“返聘”。听说年轻人并不喜欢退休人员退而不走。</p><p class="ql-block"> 趁着身体尚健,尽量多为儿女服务,只要力所能及,就尽力而为……</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终于有了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1999年秋,我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为英雄的形意前辈撰写故事集。</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上是中国形意拳发祥地太谷城内武家巷“吉安堂”。</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是形意拳师祖李老农当年的住所,下图右是形意拳创始“军师”孟綍如先生旧居。</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上是我(后左二)与形意宗师车毅斋之嫡孙车福奇、车福珍(前左右)与其子(后左右)和吴门形意拳掌门人吴殿科(前中)及吴秀峰、程素仁(后中)等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是采访形意大师刘儉之女,右是拜谒形意“铁腿”賀运亨之墓并采访其曾孙。</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有了闲情逸致,千万别当“葛朗台”、守财奴,趁着腿脚利索,最好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五彩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先欣赏伟大祖国的壮美山河(上图)</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五大洲的异国风情(下图)</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左上) 美国国会山(右上) 日本富士山(左下)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右下)</p> <p class="ql-block"> 非洲埃及金字塔(左上)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右上) 太平洋塞班岛(左下)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右下)</p><p class="ql-block"> 不同国家,不同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各有其长,但从人文,制度,交通 ,环境,生活,习俗等等方面综合来看,我深切感受到生活在现代的中国是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什么才是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 答曰:老有所为,老有所好,就是幸福。</p><p class="ql-block"> 像我的同学、同事、退休了的学生,有的爱唱爱跳,有的吹拉弹奏,有的好写诗作画……他们人人过得充实快活,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我教了一辈子语文,就喜欢舞文弄墨。有时早上起来头晕脑闷,往电脑桌前一坐,把键盘一敲,呵!立刻神清气爽,精神焕发……</p> <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我笔耕不辍,最感到惬意的是代父撰写长篇小说《形意英雄传》。有时半夜梦中喃喃呓语,有时电脑桌边开怀大笑,有时泪水泉涌滴洒键盘……儿子悄悄与老伴嘀咕:咱们家的“作家”会不会走火入魔?</p><p class="ql-block">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作家”正情不自禁陷入角色,陶醉在无法比拟的幸福之中呢!</p> <p class="ql-block"> 所以窃以为常常动脑,有益于健康。我的父亲,积四十年心血写就了形意拳史上第一部内容最为完整、全面、系统的形意拳专著《形意拳术大全》。直到年逾九旬,眼不花,耳不聋,牙齿个个完好,行动起居如常人,去世前几天仍旧整理资料,接待宾客 ,直至无疾而终。</p> <p class="ql-block"> 这不,老爸离世20年后,我也83岁,进入耄耋之年了。</p><p class="ql-block">回顾23年的退休日子,心中颇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一)不偷懒,多活动。与其得病住医院,不如平时多锻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应该量力而行,运动适量。</p><p class="ql-block"> (二) 宽宏大量,不操闲心。</p><p class="ql-block"> 万事要容人,也别“愤世嫉俗”。因为古今中外,任何时候,时世总不可能叫人人满意。对于社会的“不公”应该客观看待,相信日后总会越来越好——这是长寿之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知足自慰。《老子》云,“知足之足长足矣”,人之不知足,往往由于“怀才不遇”,自命不凡。宋代朱敦儒的《西江月》太适合老年朋友了。我就将它作为座右铭 ,时时告诫自己。</p> <p class="ql-block"> (四) 承认年老,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生老病死无法抗拒,老了就做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我现在的“工作”,一是步行,并坚持骑自行车(摩托车已被儿女“没收”)免得丧失了骑车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二是找到了新的“岗位”——遛狗。这可真是个好差事,与其说是人遛狗,毋宁说是狗遛我。正是由于这份“工作”,我每天被拖着走七八千步哩!</p> <p class="ql-block"> 三是必须勤于动脑动手,以免老年痴呆。</p><p class="ql-block"> 我有自己的“公众号” ,还常常玩“美篇”:躺椅上一仰,手机一响,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呼之即来,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 人活到这把子年纪,功名利禄有甚用?一切从兴趣出发,喜欢甚就抓紧干点甚,既能寻求乐趣,又能延年益寿哪。</p> <p class="ql-block"> 看看老朽上面的“美篇”,谈古论今,信口开河,暂时痴呆不了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了旅游,写书——练拳——遛狗狗——玩手机,这就是我现在的退休生活,不赖吧?</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头子儿孙满堂,女贤子孝,其乐融融,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还不是得益于我们生活在了现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p><p class="ql-block"> 该满足了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