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说明:兰亭和父母及两个姐姐,右后是看她的小保姆。</p><p class="ql-block">十七. 2014年 ---- 《东行漫记》和《数字的秘密》</p><p class="ql-block">二零一四年,老爸出书的筹划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老爸一生游历甚广,不仅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包括欧洲ˎ 北美ˎ 东南亚等各国。我们出游时一般都是懵里懵懂跟着瞎逛,而老爸的难得之处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所到之处十分勤奋地记满一本当地的历史知识和人物风情,让我们懒惰小辈自惭形秽。这次他将游历杂文集定名为《东行漫记》,像是要跟斯诺的《西行漫记》叫一回板。该书封面封底均为我家老大 – 画家大姐的画作,出版运行均为我家老二 ---- 作为图书发行社领导的二姐的运作。我做为被家人宠溺惯坏了的老小向来坐享其成,啥事不干,但这次姐姐们却鼓动我撰文助兴,让我犯了傻。 </p><p class="ql-block">虽说一家子都算文学爱好者,但我的职业是会计,靠码数为生,一辈子就没写过几个字,实在掰不出来,咋整啊!不过在人生的这条长河中淌久了,就知道有些事摆在面前时,你咬咬牙跺跺脚费点儿事儿也就办了,如果犯难犯懒犯怯后退了一步,也许就是一辈子的遗憾。老爸眼看年近八旬,还能指望他以后出几本书?如果做为小女儿此刻不为他起哄造势凑热闹,有可能抱恨终身。那时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起码两小时,高速堵车时间刚好头脑风暴,居然也想出来一些小时候的不少糗事,搬出来码成字儿给姐姐们发了过去,算是交了这份作业。新书出版后十分精美,我的小文也包括其中。我是在野乡民,所以语言放肆调侃没啥顾忌,而老爸是正统的国家干部政府官员,视线观点有所不同,所以对于我文中的敏感部分和调侃略为过分的地方都做了删除修改,但无论如何收进了书里,算是了了我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老爸很牛掰的一个人生亮点是十九岁时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在军界最高刊物 ---- 《解放军文艺》上。这次出书我们忍不住要八卦一下,看他是不是要将历史亮点晒出,果然书里收集了他十九岁时的处女作 ---- 《数字的秘密》。 </p><p class="ql-block">十八. ** 那些年 ---- 手风琴和英格表 **</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十六岁的老爸彻底结束了王家大少爷的身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海军战士,隶属北海舰队,驻军青岛,相隔渤海湾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隔海相望,时刻警惕注视着主战场,只待祖国需要一声令下,就随时开赴前线。 </p><p class="ql-block">在军期间,老爸在青岛海军学校学习测距。十九岁的老爸有一次身患赤痢,虚的倒在床上十几天爬不起来,人都落了形。但是爷爷的严格家教在这时起了作用,老爸利用卧床时间写了他人生第一篇小说 ---- 《数字的秘密》,投寄《解放军文艺》,处女作顺利刊登。此文荣获中国人民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三等奖,通俗文艺出版社又将其与另外一篇小说《枪到哪儿去了?》合辑,单行本发行。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将其绘成连环画以原名单本发行。老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文一炮打响,老爸从此成为当之无愧的部队笔杆。而且王家人都有些文艺天赋,对乐器玩儿玩儿摸摸,具有无师自通的灵性,老爸也一样。离家时爷爷王育之送给老爸一支口琴,说他口哨吹得好,可以试试吹口琴(不知道这两样爷爷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老爸吹出了调调,常常在夜晚大家休息时为大家吹奏当时的苏联名曲。所以当每一个舰队要培养一名手风琴手的时候,老爸自然被选中。在培训班培训了一个多月后,老爸的琴声终于从杀鸡宰羊开始变得优美欢畅,成为部队琴手。而且他这个没上过正规学校音乐课的人居然可以听着收音机里的歌就把谱子写出来,这让我们这些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小辈觉得自己上的音乐课都白瞎了。老爸那时由于发文赚有稿费,买了一枚英格表戴上,便于控时。那时的老爸回乡探亲时,一定是艳惊四方。他不仅身高一米八三,长身玉立,而且高鼻阔目,相貌堂堂。再加上造型特殊的一身雪白的海军军装(农村里谁会穿一身雪白?),一定相当扎眼。平顶帽上的两根不安分的飘带,随时传播着大海浪漫的气息,一定收获了村里不少姑娘羞涩的目光和荡漾的春心。然而复杂的世事并不真正容得下一个少年春风得意,探亲期间老爸腕上的英格表引起了村干部的注意,开始以此为目标对王育之进行斗争教育,甚至追缴到了部队。王育之没有办法,写信给老爸说:“还是把表寄回来吧!“ 这只表是老爸的心爱之物,是他才情的回馈和内心的骄傲。没办法,只好脱下腕表,寄回家乡将其充公。现实世界给老爸上了满招损谦受益的传统哲学课,说白了就是才情财情都别外露,得瑟没好处!</p><p class="ql-block">十九. 垃圾堆和“男人靠不住”</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度过。位于太原市心脏位置的五一广场上的醒目红楼 ---- 山西省文化馆,是我中学之前成长的地方。红楼顶层最南端的两扇窗子就曾是我童年的家。这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场所,让我们目睹了五一广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的各种风貌,从贴满大字报的街道,到万人聚会的检阅台,从一九七六年一片花圈的海洋,到八十年代的喷泉雕塑,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时代痕迹。记得喷泉雕塑刚刚建成的时候,那里是市民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那时运动的铁弦越来越松动,雕塑起着洗涤政治气氛和传递舒缓亲和氛围的作用。雕塑是一个男青年坐在草地上吹笛子,一个女青年与他背靠背地坐着,身体略为后仰,似乎是沉迷于优美的笛声中相当陶醉。身边一只温柔可爱的小鹿在吃草,气氛正契合当时中国结束政治斗争ˎ 专注经济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主导路线。关于雕塑的命名,我们中学同学曾对此有过热议,男生的观念是,这两个男女青年背靠背坐着,女人的斜度高重力靠向男生,所以应命名为 “男人靠得住”。而女生更为心细,发现这两个人实际上背并没有靠在一起,雕塑中间有条缝儿,明显看得到固定雕塑的一根钢管衔接在两体之间,所以明明是“男人靠不住”。关于此番热议大家并无定论,作为女生还是觉得“男人靠不住”最客观。最近由于复古之风日盛,听说雕塑被移走,复建了阎氏控晋时期的城门。我在大洋彼岸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火大,也是怪了,当年雕塑刚建成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觉得它粗陋浅薄没内涵,但是雕塑建成后一两年我便离开了家乡,而且渐行渐远,无法回头。这个雕塑居然做为家乡标志,成为梦绕魂牵的印记,如今被移走了,让我乡情何系?</p><p class="ql-block">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住在红楼的学龄前的日子里,我每天脖子上挂个家门钥匙,整天不是在漆黑的院子里瞎逛就是在杂乱的院子里疯跑,十分无聊。老爸的办公室在二楼,家在三楼,对他来说回家不过是上几节楼梯而已。所以有时我们俩在家。那天他照例坐在家里沙发上发呆,我忽然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老爸给我的回答十分敷衍:“那天我从垃圾堆旁路过,听到有小孩哭,就捡回来养了。养了这么大,就是你。”我明明知道他是在懵我,但是从此以后我每次走过院子里臭气熏天的大垃圾堆都瘆得慌。</p><p class="ql-block">二十. ** 那些年 ---- 卫生球和野菜**</p><p class="ql-block">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北海舰队这群一心想到战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热血青年失去了上前线的机会。老爸不论在军队里有多优秀,都无法甩掉家庭出身这个阴影。时至一九五七年,复原的命令下达,老爸在海边的礁石上对着大海坐了三天,在大海的宽阔广博和惊涛骇浪之间,老爸决心今后以大海般广阔的胸怀来接受命运的挑战,做到海纳百川ˎ 荣辱不惊。他脱下雪白的海军服,摘下浪漫的海军帽,复原离队。临走时他悄悄地对他的老班长说:“早走比晚走好。”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老爸和老班长都争取到了攀登下一个人生高峰的时间)。 </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乡,老爸把当时很大的一笔钱 ---- 复员费二百五十元交给了爷爷王育之。当时王育之以自己一个劳力养育众多的孩子,身心俱疲。长子回乡,十分欣慰,将一间厢房重新粉刷一新,悄然为儿子成家立业做准备。当时有不少机会介绍给老爸,象是村书记ˎ 小学教员之类,然而老爸总是似是而非不置可否,搞得王育之觉得这孩子实在不着调,到底想干啥?直到老爸得知当年高考不考数理化才看到了希望,跟爷爷摊牌:“我要考大学!”王育之自己就受过高等教育,深知已见过世面的儿子志向高远,子非池中之物,绝不是这个偏僻乡村可以容得下的,就又把那两百五十员复原费拍到了他手里:“我支持你!”从此以后老爸开始了高考备战。他读书的场所十分奇怪 ---- 屋顶上。村里的姑娘们对这个小伙儿十分关注,常常嬉笑着跑到屋边往房顶上扔石子打他,以引起他的注意,可他就是眼观鼻鼻观心专注书本不为所动。后来为了抵御蚊虫的叮咬,他用卫生球在树杈上画圈儿,坐在树杈上读书。这不仅有孙悟空金箍棒就地画圈儿的御妖之效,还与头悬梁锥刺股异曲同工。因为只要在这儿坐着,就绝不能左右晃悠偷懒打瞌睡。有了这根忍辱负重的树杈的鼎力相助,老爸仗着家学渊源,以初中未毕业之资直接跃入龙门考进大学。报考之时老爸十分自卑。招生人员问他你要报哪所大学? 老爸说:“哪儿没人去我报哪儿 …… 哪儿不要钱我报哪儿 ……”所以报考志愿上写的是“内蒙古师范学院”,当时师范学院不收学费。通知书收到一看,录取结果略为仁慈 ---- 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山西大学)。老爸就是这样来到了太原。 </p><p class="ql-block">进入大学之后老爸照样品学兼优。他不仅获得了高等教育,还获得了甜蜜的爱情。老妈的容颜在女生中仅算中上,并不如老爸在男生中的体格相貌出众。但是老妈生于大城市的基督教家庭,在西式教育下长大的她,身材窈窕气质出众,自带一种尊严高贵气场,与老爸所熟悉的乡村野妇截然不同。老爸对人对事的眼光向来有他独到的品味,所以入校不久就彻底沦陷,开始跟老妈出双入对。在大学的四年里,两人一直处在恋爱状态。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接待苏联专家 ---- 老爸是乐队琴手老妈是舞伴。他们一起经历了伙食充裕的时光,又一起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 (据说那时老爸总是借口不爱吃零食而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留给老妈吃)。他们游历了太原市的边边角角,既踏足过迎泽公园的满园春色,也见识过双塔寺沿途一路可见的解放战争中最顽固的攻城战 ---- 太原解放战役大批的将士遗骸,而切身体会什么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沧桑悲凉。 </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大学毕业在即,学校为他们几对爱侣举办了集体婚礼。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举办婚礼的学校食堂一半都堆积着学生们的口粮 ---- 野菜。婚礼过后,老爸老妈一起分配到了晋东南长治,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这里,老妈没给王家大少爷传宗接代的自然法则争气,毫不客气地给他生了三个大闺女。到我出生之后,老爸彻底断了传香火的念想,直接给我起名“兰亭” ---- 拦住啦,停住啦,坚决不能再生啦!佐以铭志。所以老爸垃圾堆的谎言说得十分不严密:就算我是垃圾堆上捡的,那也得注明是长治的垃圾堆,而不是太原的垃圾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