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共13行,每行30字。下部为立碑人名13行,每行4字。</p><p class="ql-block"> 《爨宝子碑》记录了碑主爨宝子的生平。爨宝子,建宁同乐人(今云南陆良人)。生于公元380年,卒于公元403年。时年19岁即就任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身处中原战事仍频,而爨氏统治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的强盛时期。爨宝子虽为弱冠,但却极善于审时度势,一方面对中原王朝表示服从,一方面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为政勤勉,人民安乐而各得其所。故而在他死后,官民皆悲恸不已,特意为他刻石立碑,寄托哀思与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该碑用笔雄奇,舒展的笔势如长枪大戟,每一个字的处理都是因字而形。碑中特别强调三角点折弯与横画两端“雁尾”之方强,外露锋芒,耀其精神,介于隶楷之间,保持着浓重的隶书方笔意味,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碑中的字以长方、正方为主,上下结构的字成长方块,左右结构的字形成正方块,这正是形成其内敛深沉风格的因素。变化字形,以险取胜。其用笔技法的又一特点是,倾向于一个“敛”字,而很少出现“纵”的笔画,即使稍纵的笔画,亦仅示意而已,仍以擒敛收笔给人以坚实、朴茂、稚拙、倔犟之感。在结体上,该碑打破常规常态的匀称均衡,结字极为大胆,大小常常出人意料,看似失度,实则深得艺理,险中求正,静中寓动,动中求静。写重复出现的字,毫不雷同,各有意态,体现晋人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全碑400余字,布局自然、左右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和谐统一、文彩飞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