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令人流连忘返;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虎丘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转为现在白话讲:“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撼事也”。</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2014年,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入伏后连续的高温天气,2022年7月24日天气预报多雲到阴,午后伴有散发性阵雨气温也比昨天低了三度。清晨起来明显感觉凉快了一些,抓紧出发踏准了7点半开门迎客之前赶到了虎丘山景区头山门。</p> 例行当下的扫码、验码,然后顺利通过头山门。抬头见康熙皇帝的是题词“虎阜禅寺”四个大字。 <p class="ql-block">穿过头山门,仰头可见“吴中第一山”的匾额。白色匾额上的字迹遒劲、古朴、典雅,是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手迹。惊为天人,一种心悦诚服的心境不禁油然而生,为这位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美籍苏州人的书法功力而叫好。</p> <p class="ql-block">进入了虎丘景区,此地俗称二山门,传统文化的人文对风景名胜如家一般呵护,山门如庭院景点的大门也理之当然。二山门这里可见到第一座石桥,名:海涌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海涌桥上迎着虎丘山方向朝上望就是名胜:断梁殿,其房屋结构精技巧妙,承担整个屋顶重要的大梁居然是二段拼接起来,中间还明显隙缝肉眼可见,令人啧啧称赞!先人能工巧匠以超人的智慧,造就这名扬天下的“断梁殿”至今仍然岿然不动。左侧红色幡旗上“到苏州不来虎丘乃撼事也”。</p> <p class="ql-block">仔细分析起来,在这座断梁殿的建筑手法上,采用了菩萨顶、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艺,起到了顶力和吊力的作用,分担了屋顶对大梁的压力。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仍然十分坚固。这座二山门的断梁正殿,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海涌桥下流淌的一条河水环绕整个虎丘景区,山水之间、山水园林、山水名胜真是好风水,好风景,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环虎丘游船在桥西边堍设有登船码头,这种既不是湖中划的游船,又不同于用桨划的船,是江南水乡狭窄河道的交通运输船,是船老大在船尾摇橹前行的平底木船,而且只有简陋装饰,只能对北方来的旱鸭子有点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明、清时期虎丘山多次遭火灾,寺、殿、亭、阁也多次被火烛光顾后在苏州衙台率苏城百姓捐款捐物的支持下再逐一重建,而据说有三处建筑物还是原址原物,其中虎丘名胜“断梁殿”是三处之一(是否靠海涌桥河水近的缘故?)。因此誉为“大吴胜壤”,意思是吴中的胜境。</p> <p class="ql-block">二山门朝北的一面,悬挂的是近代大学者梁漱溟书写的匾额“含真藏古”。小字跋曰;“顾恺之《序略》记虎丘山水语‘含真藏古,体虚穷元’。因书四字,为胜迹存真。乙丑年十一月,梁漱溟并识,时年九十有三。”(顾恺之是晋代大画家。)</p><p class="ql-block">梁老先生用这四个字为虎丘书匾,是在喻示世人,虎丘有古墓、古泉、古寺、古塔;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p><p class="ql-block">“含真藏古”道出了虎丘山的精髓!</p><p class="ql-block">“含真藏古”是对虎丘最精准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此处名:憨憨泉(又名海涌泉),虎丘上山路的西侧,据传,梁代天监中(公元502~507),神僧憨憨所凿,此井泉至今清冽甘淳,有“井底泉眼潜通海”之说。旧时,寺僧在此汲水,沏虎丘白云茶,以奉佳宾为上品。</p><p class="ql-block">憨憨泉井,井栏圈上和井后壁上都刻有“憨憨泉”三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升卿所书。</p> <p class="ql-block">憨憨泉民间的传说有;虎丘里有一口古井叫"憨憨泉",苏州方言叫其"戆戆泉"。有位叫憨憨的法师在虎丘出家,一日在山坡上滑到,他想滑脚的地方有青苔就一定有水源,他就不停的挖,当时有个樵夫路过看到憨憨在犯傻就说:“如果在这么干的地方挖到井我就变成蛤蟆守在井边。”话一说完,只见清泉涌出,樵夫就变成了石蛤蟆守在井边。(奇怪的是找不到那石哈蟆,友人调侃说:做核酸去了…)</p> <p class="ql-block">沿虎丘景区上山道东侧,有一巨石像被人切开一样,后背石上刻有“试剑石”三字。题刻引出两则传说:一传吴王阖闾得到干将所献的“莫邪”剑后,挥剑试石,将大石一劈为二;又传秦始皇来虎丘,掘得为吴王殉葬的鱼肠诸剑以后,在此试剑所致。一说秦始皇到苏州寻找吴王墓中剑,不得,怒而将大石劈为两瓣;又说秦皇方欲掘墓挖剑,却见一白虎当坟蹲踞,遂拔出身上之剑奋力向白虎砍去,未中虎身却误砍了石块,留下此痕。</p> <p class="ql-block">试剑石边还有元代文学家顾瑛(一名阿英)的诗:“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p><p class="ql-block">这把剑锋利无比,简直可以劈开山崖让水断流。假如你秦始早知道死后赵高弄权,把你的秦帝国弄得“二世而亡”,怎么不用这把剑砍了赵高的头呢?显然语带调侃。</p> <p class="ql-block">此石正中裂开如截,酷似剑劈。实际上是大海的遗留物,是典型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所致而正巧如此的形象罢了。何为劈石之剑?是时间!</p> <p class="ql-block">清晨虎丘景区的上山道上,高大的树林伸展开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尽管蝉鸣声声,还是挡住了暑热给游客凉爽的晨风和清新浓氧沁人心脾十分舒畅。</p> <p class="ql-block">枕石简介:因其形状如枕而得名,又因其形若蜒蚰,故旧时又称之为蜒蚰石。相传,晋代著名高僧生公曾睡在这块石头上。石头得了仙气,成了苏州文人膜拜的仙石,赶考的秀才离开苏州时,总要到此抛一下小石子,预卜功名前程。</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名胜古迹,过了枕石向北上山道,右侧紧依岩壁建有一亭,四面石柱,古朴、精致,亭后竹树葳蕤,野花丛生。亭背岩砌墙壁嵌立大小石碑两方,均题“古真娘墓”四字,为清代陈铁坡 、张潮(字山来)所书。亭前摩崖有“香魂”二字。一副:半邱残日孤云,寒食相思陌上路;西山横黛瞰碧,青门频返月中魂。</p> <p class="ql-block">真娘其人北方人,本是良家女子,因父母相继病亡,唐安史之乱时,逃难至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堕入风尘,在苏州阊门外乐云楼接客。相传真娘貌美、善舞、工书、精于棋画,名誉苏州。时有绅士王荫祥慕真娘之名而扣访,两人颇为相投。王公子求婚于真娘,却遭婉言拒绝。王生求婚无门,重金贿赠鸨母留宿真娘房中。真娘被逼自缢身亡,以死守身。王荫祥悲痛之余,斥资厚葬真娘于虎丘,并于墓上建亭纪念,墓前手栽鲜花,植为“花冢”。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为其写了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唐代白居易《真娘墓》</p><p class="ql-block">真娘墓,虎丘道。</p><p class="ql-block">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p><p class="ql-block">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p><p class="ql-block">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p><p class="ql-block">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的一生中,十分关心妇女的命运,曾经写下不少的诗作,从多角度反映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妇女们的不幸遭遇,其中包括那些沦为歌妓的少女们,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真娘墓》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p> <p class="ql-block">贞娘为唐代名妓,不甘污辱而自尽,像钱塘名妓苏小小一样,贞娘也倍受着文人墨客的青睐,唐朝诗人李绅、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均有为诗颂之。之后贞娘的故事便在文人圈流传开来,前后有23位唐宋诗人都在此题诗,汇有一本《虎丘题贞娘墓诗》。</p><p class="ql-block">名妓不甘受辱自尽了,引来一大堆文人墨客纷纷用诗抒写怜香惜玉之情。偏偏有一文人看不惯了,唐代苏州举人谭铢写了一首诗:“虎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何事世上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为什么偏偏要看重她的美色,而忽略了她像松柏那样坚贞不屈的精神呢!成为众多哀悼美女诗篇里独特的一首。</p> <p class="ql-block">得益于后疫情时期间,坚持清零的防控要求,虎丘著名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似乎是也“清零”了,孰是孰非一时半会说不完说不清。</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简介:千人石是苏州虎丘著名的石景之一,位于剑池旁,每当阴雨天,干人石便幽幽地渗出淡淡的血色,渗血之迷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实际是石中氧化铁被雨冲刷出来所致,然千人石光滑平整,在江南丘陵湖泽地区,如此巨大颇为罕见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千人石上无一人”也属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唐代李阳冰手笔的“生公讲台”四个篆书。</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中最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便是被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p> <p class="ql-block">上图照片二仙亭介绍:二仙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我们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不要冒然看老叟下棋,不然一个穿越就上千年了。</p> <p class="ql-block">天方地园、张弛有度、天人合一、意景无穷。</p> <p class="ql-block">虎丘宝塔下有个深水池,池畔山石叠嶂,飞泉流瀑,池内流水不断,幽深莫测。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剑池”风景点,许多听说或到过虎丘剑池的人,也许都知道剑池是个美妙的地方,但却恐怕最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个像谜一样神秘的地方呢!</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为了保护斜倾的虎丘塔,工作人员在疏浚剑池淤泥时,亦发现了三角形洞口,和唐伯虎的记载相符,考虑到虎丘塔的安全,最终没有进行发掘,因此墓穴的真伪,规模,藏宝等,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望着剑池迎面石壁上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风壑云泉”四字大字,依愚见:岁月消逝,烟云事散,吴王阖闾的尸骨怕早已化成了灰烬,干将、莫邪等利刃也怕早就失去了锋芒。“平坐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其实,对现在的人来说有“虎丘”的真切、有“剑池”的悠古,足矣了,我们无需解开那个神秘,深邃、扑朔迷离的谜团,还是让阖闾墓之谜永远萦绕在世人的心头为好,虎丘的游览客也将源源不断。</p> <p class="ql-block">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奔放有力。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幽谷香兰十分传神,据说是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p> <p class="ql-block">顺石阶向上一个转弯后映入眼帘的是,有一扇朱红矮门,门眉上砖雕四个大字:“入解脱门”。何为解脱?不以习性和情绪煎熬自己,即是当下的解脱。那历史上是否指吴王阖闾葬于此后即为“解脱”升天,不再要为江山社稷天下苍生鞭策自己了,一了百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可中亭”,传说当年宋文帝在这里聚僧施食,但是已过了中午,当时的佛法戒律过了中午就不能吃饭了,所以僧人们左右为难,这时文帝说,现在正好是中午,没有过时辰,众僧请用膳,于是众僧吃了起来。“可中”也就是正好日中的意思。在这亭柱上有一副对联,“顽石听经,禅心默契;名山埋剑,胜迹长留。”也就是点明了生公讲经,剑池藏剑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致爽阁位于虎丘塔南侧。宋代时曾建在山上法堂后,因“四山爽气,日夕西来”而得名。后改建在小五台,即现址,文徵明曾为之书匾。清康熙年间圈入行宫。致爽阁是虎丘山最高处的建筑,阁凡三楹,环以回廊,高适明畅。阁内高悬郑定忠书“致爽阁”和于右任“伏虎”两匾。阁外平台旷朗,林木葱茂,微风扑面,真可致爽。元代顾瑛《致爽阁》诗云:“高阁对西山,飞岚落几间。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p> <p class="ql-block">民国廿一年(1932年)于右任来游虎丘,用白虎踞阖闾墓的传说,题了“虎伏”二字。解放后此匾已毁,后来补书。</p> <p class="ql-block">循着石级而上,经“可中亭”,过“解脱门”,跨“双井桥”,双井桥高悬在剑池上方十数米处的崖壁上,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剑池汲水,(另一个传说是吴王爱妃们梳妆后在双井孔左顾右盼照镜子)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p> <p class="ql-block">云岩寺塔位于苏州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p><p class="ql-block">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云岩寺塔为唐末、五代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为现存江南仿木楼阁式塔年代较早者,代表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形式特征,其样式特征为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塔系样式,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苏州云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根据2012年确定的最终申遗文本,苏州大运河遗产包括山塘河、上塘河、 胥江、环古城河等运河故道和山塘历史文化街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丘云岩寺塔</span>、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4个运河相关遗产和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3个运河水工遗存,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苏州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斜塔,向北东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已偏离底层中心约8米多。导致倾斜的原因,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初步分析,主要是由于塔基的不均匀沉降所致。由于苏州云岩寺塔是建造在一个南高北低的斜坡上,北面填土较多,南面填土较少,厚薄不一样,受压后收缩程度也不同,造成塔基不均匀沉降,而使塔身向沉降的方向倾斜。</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p><p class="ql-block">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塔,</p><p class="ql-block">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双层塔壁结成坚固稳定的塔体,</p><p class="ql-block">历千年斜而不倒!</p><p class="ql-block">塔内分布有国内较早的写生</p><p class="ql-block">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p><p class="ql-block">开创了砖塔塔体外有平座栏杆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在大雄宝殿东侧,原名五贤祠,此堂为纪念唐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和宋王禹儒、苏轼五位贤德之人而建,因名。明江盈科《五贤祠记》说:“因忆唐韦左司(应物)、白少傅(居易)、刘宾客(禹锡),宋王元之(禹俑)、苏子瞻(轼),此五君子皆绝代伟人。该堂为硬山式五架屋,粉墙黛瓦,庄重肃穆。长方形门洞上缀“旷世风流”。</p> <p class="ql-block">门洞上刻着:近寐遥喧。字面意思是:近处安静得可以打个盹,远处却是一片喧闹之声。形容此处安静,与远处的人世间完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里游客多一些,院子里很热闹。拾级而上,左拐,立刻静了下来,人一下都没了,嘈杂声也没有了,原来是安靜的望苏台(门洞上三字)。</p><p class="ql-block">原本苏州城除了城墙,和唯一的八寺塔高高矗立,几乎没有超过三层的建筑,从这往东南方向苏州城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侧面,因该大殿前仅三米多点就是下山的五十三台阶,近距离只能侧面影象。</p> <p class="ql-block">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参在虎丘白莲池东,五十三级台阶,均由花岗石砌成,台阶上至第二十七层为平台,原两旁置石狮一对,中铺方石一块,供作拜台之用,现在好像一对石狮子移到了台阶起始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向上坡,是“孙武子亭”,是建国后在孙武子祠堂遗址上修建。传说,孙武曾在此演绎了怒斩视军令如儿戏的吴王二宠妃故事。孙武练习使军纪严明,吴王一面心疼爱姬一面也领教了孙子的厉害,终于重用孙子,和伍子胥一起大破楚国。</p> <p class="ql-block">1985年,张爱萍将军为此亭题匾,同时题写了“孙子兵法,克敌制胜,娇娘习武,佳话流传”。</p> <p class="ql-block">虎丘白莲池,此地有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p><p class="ql-block">《虎丘六绝句•白莲池》范成大</p><p class="ql-block">碧泓白石偃樛枝,爱水嫌风老更低。</p><p class="ql-block">潭影中间龙影卧,一山好处没人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生公讲坛,下有千人列座,可见人们对知识引领者的仰慕,也从另一面对求知若渴的成语理解。</p> <p class="ql-block">兜兜转转又从东面五十三台阶来到二仙亭的右侧,亭子里的二块大石碑凿刻有二位神仙的对奕手谈于方寸之间,神情兼俱、仙骨道风、飘逸洒脱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二仙亭既不显山又不露水,名传不衰还有更重要的道理,前面讲到虎丘历经多年沧桑磨难,又屡遭兵灾火害,其中断梁殿、云岩寺塔还有就是二仙亭三处建筑物是正宗原址原物,值得细品。</p> <p class="ql-block">明代苏州知府胡缵宗手笔的“千人坐”三字篆书。</p><p class="ql-block">在千人石东侧有个池塘叫白莲池,池里有块石头叫点头石,外表方棱出角,一无稀奇。但点头石这个名字,叫了大概已经有一千六百来年。</p><p class="ql-block">我国东晋朝代,最吃香的职业之一,是和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明那时候寺庙之多。</p> <p class="ql-block">河北巨鹿人氏,竺道生和尚,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旁边的白莲池一方石竟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现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说法台”和顽“点头石”。以后全部《涅槃经》传到南京,其中果然说“一阐提人有佛性”,普僧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后来以此形容说理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悦诚服。</p> <p class="ql-block">唐代贞元年间,陆羽曾住虎丘,亲自到山上挖了一口井,专门研究泉水水质对煎茶的作用。因虎丘泉水质清甘味美,被唐代品泉家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于是虎丘石井泉就以“天下第三泉”名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第三泉石壁陡峭如削,浑然天成,被苏东坡赞为“铁华秀岩壁”,后人遂称其为“铁华岩”。</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遗址、又名应梦观音殿,面积30余平方米。原观音殿建于北宋熙宁七年,距今900多年,虽屡毁屡建,但建筑基址保存完整。该殿基础与壁(墙)为康武石结构,屋顶为木结构悬山顶。因其基础及“四围石壁”为武康石建筑,而称之为石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该殿在宋熙宁七年“觅美石造像,覆以石室”后,于明初被毁,明中期又加以修建,并进行扩建,明末又被毁,清初又修,咸丰十年前后再毁,到同治年间又加以重修,才形成现今遗址所呈现的前后三进格局。</p><p class="ql-block">2009年7月10日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遗产类型为“大遗址”,现名:古石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冷香阁在虎丘古石观音殿南边,冷香阁前面种植了几百株各种炎热的梅花,每年早春时候,红苞绿萼,疏影暗香而被大家熟知,在1918年的时候,一代宗师金松岑带了两个儿子,骑驴踏雪,出阊门经七里山塘到虎丘游玩观赏景点,他看中了虎丘拥翠山庄北、观音殿南的一块空旷高地,计划是在这里种植梅花监利阁楼,以壮虎丘景观,方便苏州的市民可以在附近观赏梅花。避免“探梅必于邓尉,住返必三日程”之劳。 之后和汪鼎丞、费仲深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由社会名流、各界人士捐款筹备到了资金,由邱玉符主办兴建。</p> <p class="ql-block">冷香阁就在拥翠山庄北面,是民国六年建始造,现在是虎丘喝茶观赏景区的最佳场地,在庭院中还种植了上百棵红绿梅树,初春的时候还可以闻到梅花香味扑鼻,因为这里的面积要比香雪海小,所以这里又称“小香雪海”。</p> <p class="ql-block">曲指算来冷香阁是虎丘园林的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阁楼,周边有非常多的梅花开放,特别是冬天花开满屋芬芳,所以得名“冷香”闻名。</p> <p class="ql-block">冷香阁一楼的布置与格局,长几贡桌左镜右瓶、大八仙桌配太师椅、四平八稳极有气派。</p> <p class="ql-block">虎丘远引若至门洞,额名“远引若至”出自唐代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诗句,表达了一种朦胧蕴藉的意境,富含哲学思辨。</p><p class="ql-block">其后为虎丘“小五台”院落,穿过后方的“小五台”门洞即可通往山顶的虎丘塔,两月洞门呼应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门洞上砖雕:明月前身</p><p class="ql-block">这是现代书法家 顾廷龙的大篆书法</p><p class="ql-block">左边三个竖字: 顾廷龙</p><p class="ql-block">中间从右往左读:明月前身</p><p class="ql-block">右边:癸亥冬日(1983年冬季)</p><p class="ql-block">此句出自金圣叹的《二十四诗品》:“流水今日,明月前身”</p> 从这里是沿着拥翠山庄外墙往下走,然后进园门洞将另一番光景。 <p class="ql-block">灵澜精舍:位于拥翠山庄第三层,为拥翠山庄主体建筑,为山庄主厅,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屋北用山廊与位于第四台地、民国年间所建的送青簃相接形成四合院式样,东侧则筑以平台,乱石铺地,围以形制古朴的青石低栏。</p> <p class="ql-block">灵澜精舍的前廊柱上有写景抒情对联,画家沈迈士所写:</p><p class="ql-block">水绕一弯幽居是适,</p><p class="ql-block">花围四壁小住为佳。</p> <p class="ql-block">此联讲精舍地理位置之幽胜舒适。山庄面南,利用虎丘天然山坡逐层升高,精舍处于山庄第三层。庄内虽无流水,但庄前有环山河,庄北有山林之胜,依山环水,风景清丽,令人气爽神怡。对句讲精舍周围近景之美,以及在此游观停留之美。四周花香浓溢,人们在此,如入香国,又可极目骋怀,自然要流连忘返了。</p> 问泉亭位于拥翠山庄第二层,亭四角,敞三面,歇山顶,东南面对古憨憨泉,因泉而置。内设石桌石凳,可供小憩,壁置“废山瀑布”挂屏及诗条石碑两块。亭之西北两面堆叠太湖石拟态假山,形似龙、虎、豹、熊,和外墙题字相呼应。峰石之间,蹬道宛转,围墙隐约于树丛间,墙内墙外森木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图景。 <p class="ql-block">抱瓮轩:轩名出自《庒子•天地》,寓意简朴的生活,又因墙外紧靠“憨憨泉”,古井犹如一个广盛水之瓮,故题此名。轩屋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随地势构筑得比较低矮,风格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拥翠山庄位于,著名风景名胜虎丘山山门内,古“憨憨泉”的西侧,建于清光绪年间,面积约一亩余,系利用山势,自南往北而上,共四层。入口有高墙和长石阶。过前厅抱瓮轩,由后院东北角拾级而上,至问泉亭,由此可俯览二山门和东面景物。西侧倚墙有月驾轩和左右小筑二间,玲珑小巧。循曲磴北上为主厅灵澜精舍,此厅的前面和东侧都有平台,灵澜精舍与其后的送青组成一区院落,布局简单整齐。经厅西侧门,可至虎丘塔下。此园无水,但依凭地势高下,布置建筑、石峰、磴道、花木,曲折有致,又能借景园外,近观虎丘,远眺狮子山,是在风景区中营建园林的一个较成功的实例。</p> 出冷香阁后南行,顺山道蜿蜒而下,即可至拥翠山庄。虎丘集山水、寺庙、园林于一体,既具泉石之胜,又有园林之美。拥翠山庄就是其中的一座山地小园林。虽然面积不大,仅一亩馀,但共整体风貌既区别于市园、郊园,也不同于寺庙园林,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 拥翠山庄园门居南,门前石阶井然。门楣“拥翠山庄”用正楷书就。大门左右两壁白墙上嵌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上他处移置于此。据李根源〈虎阜金石经眼录〉所载,“龙、虎”两大字为乾隆五十年参议蒋之逵所书,原在五人墓东蒋参议祠内。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天工开物至沧海桑田,典籍记载的历史烟尘;一代英豪的叱咤风云,普通市民的哀乐人生;人文荟萃之地,富贵繁华之乡;见识过箫鼓楼船,经历过战乱兵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乡绅市民,僧尼道士;神话传说,戏文曲艺,诗歌辞赋,小说稗史。虎丘的草木山川背后站立着四个大字,那就是梁漱溟在匾额上书写的“含真藏古”! <p class="ql-block">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虎丘与其他景点相比似乎更具独特景观 ,更有历史沧桑感,因而更具人文气息,值得一游不留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沧浪水韵 随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7月2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