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该补上的国学课</p><p class="ql-block">给外孙女买的音律启蒙书,想着给两周多的宝宝读读有音律的书,启蒙一下她对韵律的感知,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翻看,原本觉着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并不陌生的我,根本就未曾入门。音律诗中的自然现象、历史典故,甚至文辞读音许多都是陌生的,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认知。自嘲一笑,感慨颇多!</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儿时教育的缺失,让国学的传承断代了。60年代出生的人,上学开始就浸泡在文化革命的环境下,完全的打倒和废除孔孟之道,没有了国学文化的一丝传承,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就到了讲数理化的时代,细思起来我这一代人大部分可以定义为有知识没文化的人。高中之后包括大学和工作中凭着兴趣读一些文史类诗词歌赋类的书,也是碎片化的肤浅至极。今天要教育隔代人,这一课真的需要补一补了,现学现卖,储备一点待售的知识。也算是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p><p class="ql-block">二是,图书出版业的发达,信息网络的发展,教育和高考体制改革,让文化传承又回来了。人们有条件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哪怕不能去学校去课堂。电脑、手机、网店、图书馆、图书市场等等,知识的宝库可以随手拈来,许多的文化宝藏都挖掘出来用不同的形势展现传播,只要有求知的愿望,沉下心来,不愁学不到真经。中国人望子成龙的传统,也会拉动一代人去补课,细心观察,人们的文化修养普遍在提高,也算是亡羊补牢吧,令人欣慰。</p><p class="ql-block">三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些知识差不多要丢光了,必须再温习。断电太痛苦,需要随时充。不然几年后,会被宝贝们笑话是文盲了。况且,许多书读起来既有乐趣也有收获,读的动读得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国学经典,更是令人百读不厌,开卷有益。</p><p class="ql-block">其实,梦想的生活场景之一,就是寻一处田园,读书写字,看云卷云舒。补一补国学课,从经典中体验历史的苍茫,欣赏云海的澎湃,感悟天地大道和人生苦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