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列传序》

飞翔草

2022年7月24日星期六,晴 《游侠列传序》是《史记·游侠列传》的前序。游侠,是指重诺守信言必信,轻生取义的人,即侠客、剑侠等。在文中,司马迁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布衣之侠高贵品质,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露强烈不满,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深化主题。反复咏叹以增加抒情性。而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爱憎态度。是为史记名文。 司马迁眼里的游侠,不一定得武艺高强身背神剑,而是得从内心修起。人要正直,要有一个侠义之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勇者无惧仁者无敌,游侠们装备着的,就是这颗勇敢的心和耿直的正义。 司马迁所谓“游侠”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具有特定的、排他的含义。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为友两胁插刀,为履诺甚至不惜牺牲性命。即“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列传序》)这样的典型人物如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豫让,他说过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br><br><br>司马迁之所以重视游侠群体,主要是游侠提供的价值是社会中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首先,他指出了两个社会现实:第一,直面人世间普遍面临的生存危机。尤其是中下层人民。司马迁一一列举了上至圣君虞舜,下至圣人孔子遭遇到的性命之虞,即“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用来强调社会上层普遍会遇到死亡这一危机,更何况其他中下层。这是司马迁作为学者的良知体现。<br><br><br>第二,质疑”仁义“的普遍存在。司马迁举例伯夷叔奇饿死于首阳山,但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声誉并没有因此降低。他怀疑这是因为周人普遍得到了他们的好处,所以主动屏蔽了这一点。作为反面的例子,盗跖、庄踽作为传说和历史中著名的强盗,暴戾之徒,但是他们的义气一直被同伙称颂。于是,他看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司马迁既能浸淫儒家学说,又能够时时反思超脱之处。<br><br><br>所以,儒者的“仁义”有着明显短板,需要游侠的“义”作为补充。 <div>汉初最广为人知的游侠就是朱家。</div><div><br></div><div>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光是藏匿救活那些有头有脸的豪杰就要数以百计,还要算上些咱们永远不会认识平头百姓那就数不胜数了——这就叫气魄。<br><br>秦朝法律严酷,动不动就要被拉去搞,很多百姓被逼无奈流亡江湖,朱家为他们提供庇护,正好顺应了时代需要——人民需要什么,咱就做什么<br><br>他行侠仗义的故事大多已经失传,除了他最出名的一次行侠——就是他大义凛然,用天下大义游说夏侯婴把快死透了的季布大哥给救了回来。</div><div><br></div><div>因为这事,朱家也更加有名,来投奔他的人数不胜数,门人弟子填其室。然而朱家死的时候,却家徒四壁身无分文——钱财都接济乡亲们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鞠躬精粹死而后已。<br><br>所以司马迁《游侠列传》第一写他。人格、名号、做事手段都名副其实他的游侠称号。<br><br>后话就是季布当了官之后找朱家,朱家是终生都不肯和季布见面了。</div> 而郭解此人更为复杂,早年是杀人越货的豪强,年纪大后开始反思改正,在道义上做到了不包庇亲人,与人交往谦逊,尽量不亏待人,颇受欢迎。当时很多人包括大将军卫青都愿与之结交,为其做事。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最后还是被指为“任侠行权”“大逆无道”,被汉武帝诛其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