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当年英法联军抢我珍宝,烧我圆明园。遭劫后,园内遍地,断壁残垣。此等国耻,决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 美贯中西</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以其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享誉世界,被誉为“万园之园”,在其最北部有一组以欧式风格为主的园林,俗称“西洋楼”。西洋楼是一处中西园林、建筑艺术交融的产物,兼具中西之美,它包括建筑、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等,沿着北墙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8公顷。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个景观组成。</p> <p class="ql-block">劫灰飞尽,笃行致远</p><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西洋残影</p><p class="ql-block">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在沙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守不决,节节败退。1860年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22日晨,咸丰帝自圆明园仓惶逃奔承德避暑山庄,从根本上放弃了对入侵者的坚决抵御。10月6日,法军率先占领圆明园,次日,联军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珍物”,随后一场大劫掠开始。10月18日,额尔金下令,英国骑兵3500人在园内四处纵火,大火</p><p class="ql-block">三日不息,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众多西山园林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西洋楼建筑因由石材搭建而幸免于难,大部分建筑得以保留,1873年,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踏入禁园,第一次用相机拍下昔日御园影像。随后,奥菲勒.皮瑞(中文名帛黎)、托马斯.查尔德、西德尼甘博等西方人不断用影像记录着西洋楼的变迁,使我们在今天可以看到一幕幕“西洋残影”。</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遗址现状</p> <p class="ql-block">断壁残垣</p> <p class="ql-block"> 劫后遗珍</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作为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它的文明却世代流传。文物,是圆明园文明的载体,历次劫难造成了其大流散、被毁,而今幸存的珍宝则承载了更加厚重的历史。这里展出的文物大部分是自圆明园遗址发掘出土的,它最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器物的精致与价值,最真实地体现圆明园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厚,它们也无疑会唤起人们历史的记忆、对圆明园的追寻,也一定会带来振聋发聩深省,唤起最深层的情感,激起流淌在国人血脉中的爱主义情怀。</p> <p class="ql-block">过火后残存的木头</p> <p class="ql-block"> 结语</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都,西山脚下,一座圆明园,百年风霜路!一处大遗址,千载难逢时!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得到阐释,同时,也使世人看到了一场文化劫难给国人带来巨大的震撼与伤痛。</p><p class="ql-block">看今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积淀深厚的圆明园在前所</p><p class="ql-block">未有的发展形势下,各项文保工作成效卓著,遗址建设水平逐步高。</p><p class="ql-block">展未来,圆明园将更好的发挥大遗址在传承守护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