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梁山伯

谢善骁

<p class="ql-block">  梁祝故事被古今墨客文人写得太多太烂了,后人再写梁祝,难,难,难!</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爱情篇的专辑中,又无法绕过梁祝故事。因为古人的爱情故事中,梁祝传说不仅是先河之一,而且梁祝故事中的女扮男装,负笈远游,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自主做媒,山伯访友,楼台相会,英台抗婚,化蝶双舞……诸多情节感人至深,堪称一场旷世奇恋。</p><p class="ql-block"> 梁祝的真情感天动地,梁祝的故事千古奇闻。因此,没有梁祝故事,岂非成了古典爱情文学中的一大缺陷,就如同英国文学中失去了《柔密欧与朱丽叶》一样。</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故事发生在东晋。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其中以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p> 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br>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娓娓讲述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又有个女子,叫做祝英台,常州义兴人氏,自小通书好学,闻余杭文风最盛,欲往游学。其哥嫂止之曰:“古者男女七岁不同席,不共食,你今一十六岁,却出外游学,男女不分,岂不笑话!”英台道:“奴家自有良策。”乃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走到哥嫂面前,哥嫂亦不能辨认。英台临行时,正是夏初天气,榴花盛开,乃手摘一枝插于花台之上,对天祷告道:“奴家祝英台出外游学,若完名全节,此枝生根长叶,年年花发;若有不肖之事,玷辱门风,此枝枯萎。”祷毕出门,自称祝九舍人。遇个朋友,是个苏州人氏,叫做梁山伯,与他同馆读书,甚相爱重,结为兄弟。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英台衣不解带,山伯屡次疑惑盘问,都被英台将言语支吾过了。读了三年书,学问成就,相别回家,约梁山伯二个月内可来见访。<br>  英台归时,仍是初夏,那花台上所插榴枝,花叶并茂,哥嫂方信了。同乡三十里外,有个安乐村,那村中有个马氏,大富之家。闻得祝九娘贤慧,寻媒与他哥哥议亲。哥哥一口许下纳彩问名都过了,约定来年二月娶亲。原来英台有心于山伯,要等他来访时露其机括,谁知山伯有事,稽迟在家。英台只恐哥嫂疑心,不敢推阻。山伯直到十月方才动身,过了六个月了。到得祝家庄,问祝九舍人时,庄客说道:“本庄只有祝九娘,并没有祝九舍人。”山伯心疑,传了名刺进去。只见丫鬟出来,请梁兄到中堂相见。山伯走进中堂,那祝英台红妆翠袖,别是一般妆束了。山伯大惊,方知假扮男子,自愧愚鲁不能辨识。寒温已罢,便谈及婚姻之事。英台将哥嫂做主,已许马氏为辞。 山伯自恨来迟,懊悔不迭。分别回去,遂成相思之病,奄奄不起,至岁底身亡。嘱付父母,可葬我于安乐村路口。父母依言葬之。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英台举眼观看,但见梁山伯飘然而来,说道:“吾为思贤妹一病而亡,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可出轿一顾。”英台果然走出轿来,忽然一声响亮,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裂中跳下。众人扯其衣服,如蝉脱一般,其衣片片而飞。顷刻天清地明,那地裂处只如一线之细。歇轿处,正是梁山伯坟墓。乃知生为兄弟,死作夫妻。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其种到处有之,至今犹呼其名为梁山伯、祝英台也。后人有诗赞云:<div> 三载书帏共起眠,活姻缘作死姻缘。<br>  非关山伯无分晓,还是英台志节坚。<br>  冯梦龙将祝英台说成“常州义兴人氏“苏州人氏”,梁山伯说成“苏州人氏”。其实不然,已有资料几乎众口一词,将祝英台指为“会稽郡上虞县祝家庄人” (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对梁山伯是何方人士却是众说纷纭,梁山伯墓各地争相抢夺,遍及七八个地方,而以会稽郡鄮县(今浙江省宁波市)说法为最。梁祝相遇结伴而行,求学之地则是杭州万松书院。</div> 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往往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爱情结局却又往往是最浪漫的,至少后人会为之涂上浪漫的色彩。梁祝故事是悲哀中的悲哀,梁祝爱情也是浪漫中的浪漫。<br>  从梁祝求学路上不期邂逅,到祝英台下轿恸哭祭奠,在一对有情男女的短暂一生中,谱写了一段唯美彻骨、碧海青天的爱情。在这篇爱情故事中,“结拜共读”是梁祝爱情的开端,“十八相送”是梁祝爱情的发展,“马家求婚”是梁祝爱情的挫折,“山伯访友”是梁祝爱情的转折,“合墓化蝶”实现了梁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愿。<br>  梁祝故事经过长期而广泛流传,逐渐丰富扩展,成为宋元明清时期戏曲、民歌、小说及各种说唱文学的重要题材。至民国年间唱本多达40余种,地方戏曲剧本30多种,演唱剧种30多种。1952年下半年,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大会举行,在这次观摩大会上,毛泽东点赞袁雪芬、范瑞娟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指示马上开拍彩色电影。影片于7月初开拍,对这部新中国第一次拍摄的彩色戏曲艺术片,周总理和上海市市长陈毅都倾注了很大的关心。1953年冬,在周恩来、陈毅亲自关心下,这部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影片摄制完成。 1954年4月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任新闻办公厅主任的熊向晖对外国人是否感兴趣心存疑虑。周总理提议说:“只要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在放映前作三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语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这样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不信,可以打赌,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我出钱。”<br>  1955年5月9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公映,成为第一部在法国公映的新中国影片。<br>  何占豪、陈钢于1959年创作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并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首演,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此举把梁祝故事的传承推向新的高峰,也进一步使之推向世界。 爱情是穿越国界的共同语言,爱情也是系连各国人民心灵的经络。正如外国人能读懂中国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中国人也同样为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感染。先后上映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小说的同名电影有两部:一是1954年由雷纳托·卡斯特拉尼执导,在英国、意大利拍摄;二是由巴兹·鲁赫曼导演,在美国拍摄。<br> 莎士比亚创作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br>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有宿仇的两大家族,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在一个派对上一见钟情。罗密欧潜入了朱丽叶家后院,两人互诉爱意,由于知道家族之间的不和是他们的障碍,所以他们在神父的帮助下秘密完婚。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是个暴躁的人,他要跟罗密欧决斗,罗密欧好友墨古修试图杀死提伯尔特,却先遇害,罗密欧盛怒之下把提伯尔特杀了。罗密欧被驱逐出境,朱丽叶被迫另嫁出身高贵的帕里斯伯爵。<br>  朱丽叶求救神父,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42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获悉消息,提早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当朱丽叶苏醒后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赶来,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为时已晚。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现了催人泪下的场景,留下了惨烈结局的记忆。相形之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合墓化蝶的浪漫画面打上句号,让人们在破涕为笑的欣喜中,更深切地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永恒。<br>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br>  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