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升惠城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惠城区开展了骨干班主任省内专题培训。</p> 上 午 场 <p class="ql-block">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万博老师作了《家校共育高效模式——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的讲座。</p> 厘清界线 <p class="ql-block">万老师旁征博引,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的案例,提出了家校共育的迫切性并指出家校共育最大的误区是老师希望把所有家长培养成为老师,其实家校共育最大的职责应该是“教会父母如何成为父母”,从而有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万老师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也给人颇深的启迪,如透过一个帮助精英家庭顽皮孩子的转变、最后促其成才的教育故事。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影响家长不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并重视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以身作则,与学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p> “三净”育人 <p class="ql-block">“三净”指的是居净,身净,心净。万老师强调一种好习惯的重要性。最推动人成功的就是习惯,而生活习惯则是根基。比如:能好好整理房间的习惯,注重仪容仪表的习惯,内心保持干净纯净的习惯等等。万老师的话语不仅有温度,还充满着智慧。她善于从沟通的艺术性出发,用智慧的语言、灵活变通的方法去启迪孩子,赋能家长,深度链接孩子和家长。“千教万教,教做真人”,万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生活习惯去推动孩子:还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进行家校沟通,在华南植物园组织亲子素跑活动,设计“爬山背古典”“慢跑识植物”等项目,家长和孩子们在活动中慢跑、吃素食,让孩子们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处处皆学习的学习习惯。</p> 家校沟通 <p class="ql-block">“所有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是全力以赴。”万博老师不仅分享了实用的家校共育特色活动,还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家校联系的技巧与精髓,细致指导与会老师如何开好一场家长会。万老师强调准备家长会要做到心中有数,“察言观色”是家校沟通的秘诀,“分层管理理”是家校沟通的结果。她谈到了“特色家长会”“批注版记录”等,很有针对性,她注重及时反馈,(“雷霆反馈法”)讲求语言魅力。真正做到教育有温度,有穿透力,能走进学生、家长心里。</p> <p class="ql-block">万老师以其真实带班案例分享为载体,传播正能量德育理念,分享行之有效的育人带班方法。万老师的讲座,句句在理,俏皮生动,既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又不乏时髦用语贴合当下。让人不由得由衷地钦佩于她对教育的那份真诚、执着与热情。万老师对教育工作的这种“阳光心态”正能量,形成了一个强大能量场,让我们追光前进!</p> 下 午 场 <p class="ql-block">“悟空,你这泼猴,下去吧!”随着一声浑厚空灵、直抵心扉的声音响起,会场顿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是谁的讲座如此精彩绝伦?原来是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部主任、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导师、中学高级教师李进成老师作了《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的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对班主任而言,语言沟通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李进成老师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你与孩子谈话是讲道理多还是关注孩子感受多?”李老师强调,做一个关注效果的班主任——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与学生的对话就是沟通,但这是对沟通的误解。当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忽视学生的内在想法,忽视学生的回应,教师自顾自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教育的意义也就难以达成。</p><p class="ql-block">李老师提出“三一”原则,先说三点优点,再提一点建议。“情绪三明治”这一理论: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别人需要的只是你的理解、支持,而不是道理。很多道理人都懂,但人是感性的动物,很多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份安慰,道理自己是明白的。所谓情绪“三明治”,就是将谈话分成三个步骤:先谈情,再说爱,后讲理。</p><p class="ql-block">李老师从沟通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自我认识的四个领域、心理问题之根源、沟通的误解等方面讲述了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p><p class="ql-block">如何把语言说得恰当好处、把话说到心坎上,是一个班主任的重要素养。良好的表达除了要注意语言的内容、说话的语调以及面部表情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模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① 少用“但是”句多用“如果”句</span></p><p class="ql-block">根据大脑接收信息的习惯,人们往往会对后面的“但是”更关注。例如,“你最近表现不错,但是学习态度还需要加强”,这使学生感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如果非要用“但是”,可以把前后的内容对调。例如,可以把“我会努力提高成绩的,但是很困难”变成“我知道很困难,但是我会努力的”,这样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②同样的意思从积极方面表达</span></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用平日里妈妈最常鼓励孩子的一句话来作例子,“你不要害怕,你别紧张。”这样的鼓励不仅没起到正向引导,反而还让孩子记住了“害怕、紧张”。</p><p class="ql-block">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受到嘉奖,句式不同,传递的信息截然不同。经常有教师这样怒其不争地告诫学生:“如果你不想学习,谁也帮不了你。”道理固然正确,但效果并不好。如果换成“如果你努力学习,谁也阻挡不了你的进步”,传递的信息就是积极的,就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沟通存在三个层面:一是关于“发生了什么”的对话,这是最表层的沟通,也就是我们平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事实情况,双方在这一层面都需要坦诚;二是情绪对话,人离不开情绪,沟通也是带着情绪的,因此在沟通时应当彼此说明和接纳对方的情绪;三是自我认知对话,自我对话就是指我对自己说了些什么关于我自己的话,这是最深层次的对话,不良的自我对话往往会带来消极负面的自我暗示作用,从而让沟通产生扭曲和误解。我们要时刻觉察内心的自我对话,提升自我的认可度,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事情。</p><p class="ql-block">认清了沟通中存在的三个层面,我们能够在教育沟通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在某个层面上认识的偏差,使沟通的过程更加趋于完整和有效。然而,在师生沟通中,班主任时常不自觉地想要向学生“传道”,尤其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总是苦口婆心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学生讲一些人生道理。这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学生会不懂吗?懂的,但并不一定是他们内心所需要的。因此,班主任的好心有时候反被学生当成是“啰嗦、唠叨”,这时候班主任就应该意识到“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坚持将班主任工作记录下来,多本著作中有大量翔实的案例,都来自他平时的积累。他认为班主任应该具有的特征:思想丰富、亲和力、懂得尊重、有觉察力、有教育情怀、善于掌控情绪、高情商、善于沟通、善于回应、关注效果、会赞赏学生等。</p><p class="ql-block">李进成老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明亮宽阔的班主任世界。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原来都可以通过有效沟通得到更好的解决。班主任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技巧去修炼语言功底,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撰稿:曾慧娴</p><p class="ql-block">编辑:张秀玲</p><p class="ql-block">审核:林若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