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度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那个时期初中毕业也是不容易了,60年代时初中毕业就有资格成为代课老师,经过一二年考核合格就可以成为正式老师)。(也有说是1968年开始)</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当时,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地记录了北大荒农垦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画面。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间,中央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城市里无法就业的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控。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流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自己的城市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央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城。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p> <p class="ql-block">我印象中的知青:</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里也来过好几个知青,目前只有一个人有印象,因为她的外婆就是我们村里的,跟我也算比较近的本家,她的爸爸是县里的领导。知青她们住的房子是我们村里算比较好的了,是即将解放时,一个在玉环县当法官的人建造的三层木质结构楼,解放后一半没收一半征收,一楼靠路边的一大部分当作村医疗站,一楼靠里面光线不好的角落部分被一个生产队当牛栏,知青们基本上都住二楼。一些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的人(有教师也有机关领导)到我们村里劳动改造也一样住二楼,这是不是也算牛棚。反正这房子比我们村里绝大部分人家都要好。</p><p class="ql-block"> 知青在我们村里也参加集体劳动,她们毕竟家庭条件好,穿的衣服就不一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感觉他们像天使般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农村的生活劳动是比较辛苦,为此有的知青觉得知青生活就是受苦受累,消极反面回顾那个时期,伤痕文学也流行了一段时间;当然更多的知青能够积极对待自己每个时期的生活,毕竟那个年代,就算县级领导也要在农忙时节下乡支援农业生产。就如我们的习主席也经历了知青生活,身处逆境,始终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