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黎里镇是吴江六大古镇之一(余者为震泽、平望、盛泽、铜罗和芦墟),历史可追溯2500年前。古代,黎里又与同里、织里、古里合称“江南四里”。</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黎里曾名梨花村,又名禊湖。唐朝时黎里还是一个村落,到南宋时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集市,明代弘治年间更升格为一个江南大镇,有居民千百家。清嘉庆年间,黎里镇自西至东长三里半,舟楫满港,市场繁荣,瓦屋成排,人口稠密,接踵摩肩,人称鱼米之乡。辛亥革命后,黎里已发展为吴江县六镇之一。</p><p class="ql-block">解放后,黎里为吴江县属镇。2006年10月,与芦墟两镇合并,成立汾湖镇。2013年5月,汾湖镇更名为黎里镇。</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黎里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1月,伴随着长三角联合开发,黎里古镇启动了综合开发工程。</p><p class="ql-block">黎里自古以来文化繁荣,底蕴厚实,人才辈出。史载出过状元1名、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名,秀才无数。民国以后,涌现的名人更多,有柳亚子、毛啸岑、朱剑等20多人。当代名人更多。</p><p class="ql-block">黎里镇志记载,镇上现有明清、民国建筑16万多平方米,随着穿镇而过市河“黎川”两岸呈“丁”字形分布。除柳亚子故居外,还有禊湖道院、鸿寿堂、洛雅草堂、端本园、周宫傅祠堂等多处。</p><p class="ql-block">此外,老街廊棚,临水人家,跨河古桥,无不尽显黎里江南水乡的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早在退休前,体师老同事曾向我推介过“汾湖古镇”。2014年我因公曾过汾湖进入浙江嘉善西塘,可惜没能在黎里歇脚。直到2018年3月和2019年8月,我才得空,两次到古镇游玩。所见所闻,虽只是窥豹一斑,但黎里之魅,已令我三折其腰。</p><p class="ql-block">这些(连同震泽、盛泽)照片已被封存多年,直至近来因新冠疫情影响,被封在家,闲来无事,才被重新“开发”,结集成篇,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为方便查阅 本篇分为“水乡•古桥”和“老街•场馆”上下两部分。</p><p class="ql-block">是为上篇。</p><p class="ql-block"><b> 高 峰</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7月24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水乡黎里,一条5里长的市河穿街而过,串联起美丽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进登桥, 初建年代已无从考;明嘉靖七年重建,此后多次重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鼎新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不知名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道南桥, 康熙五十一年里人陈永年捐建,光熙二十三年阖镇士民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登灜桥 ,初建年代无从考;明永乐二十年重建,清道光二年里人李德仪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迎祥桥 ,明正统六年建,嘉庆四年重建,同治八年再建</span></p> <p class="ql-block">▲梯云桥(唐桥,初建年代无从考;清乾隆三十八年重建,1931年再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平港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