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必去景点·灵隐寺 浙(10)

@.........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 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span></p><p class="ql-block"> 该处也称为灵隐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著名的佛教胜地。灵隐景区包括灵隐寺和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又称“云林禅寺”。寺内环境清幽,是杭州最早的名刹,留存着各朝代众多精美文物。这里是济公的出家地,据说求愿很灵验,每天来礼佛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一千七百年的风雨,使灵隐寺成为历史与文化的宝库: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均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寺内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珍贵宝物。灵隐寺还是“济公”道济和尚出家的寺庙,在道济禅师殿中供奉的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佛像便是济公像。</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江泽民于祭末年九月十九日重书。</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门票价格:</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45.00元</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30.00元</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门票优惠信息:</p><p class="ql-block">  1.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2~1.5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p><p class="ql-block">  2. 60~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p><p class="ql-block">  3. 现役军人、残疾人、浙江省满30年教龄的教师凭有效证件免票。</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门票购票指南:</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45元,灵隐寺香花券30元。要进灵隐寺必须先购买飞来峰景区门票,无学生票,进灵隐寺就有卖香的,3元和5元。通常买5元的,因为3元的要排队。</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没有学生票,要进灵隐寺必须先购买飞来峰景区门票,想要烧香的话,也要单付钱的。</p><p class="ql-block"> 其购票方式几乎是独有的,需两次购票后才能进入核心区灵隐寺,真是想多收钱啊!</p> <p class="ql-block"> 理公塔</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整。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埋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 飞来峰面朝是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江南靖士有一颇含哲理的《飞来峰》诗:“游客到山停步睎,长当一石味玄机。须知物事随因变,莫谓飞来便不飞。”(《载敬堂集》【自注】当:面对,对望)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p> <p class="ql-block">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p> <p class="ql-block">  在灵隐寺牌坊的门口入风景区是购置的灵隐风景区票,进入后沿着灵隐路边走边欣赏佛教石窟造像,走不到200米就来到了灵隐寺入口,再购票才能进著名寺庙里景区。</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现任方丈是光泉法师。</p><p class="ql-block"> 进入寺院首先到天王殿堂观赏。</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长约24米,宽约15米,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狰狞,俗称四大金刚。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p> <p class="ql-block">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p> <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神话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从多闻天王演化而来</p> <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p><p class="ql-block">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然后来到了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海内榜书,沙翁第一”。他是中国当代书坛巨擘,其书法无论篆、隶、楷、草、行,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创造出具有阳刚美的“沙体”,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如黄钟大吕,响遏行云,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题榜名满江南的“书坛泰斗”。他挥毫的 “大雄宝殿”至今仍静矗在灵隐寺,大气非凡。他也是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之一,研究语言、诗词、文史、考古……</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长约24米,重檐高33.6米,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中国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精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内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19.6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慈眉善目。</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p class="ql-block"> 药师殿是灵隐寺的第三重大殿,长约20米,宽约12米,供奉的是“东方三圣”:药师佛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称“大医王佛”,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左边站立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大殿两边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排序。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p> <p class="ql-block">灵隐铜殿</p><p class="ql-block"> 在五百罗汉堂内新建有“灵隐铜殿”,其高达12.62米,为中华第一高铜殿,获世界基尼斯最高铜殿纪录。“灵隐铜殿”由杭州市佛教协会委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主持设计制作,八易其稿,历时400余天,计万余工而制成。</p> <p class="ql-block">  “灵隐铜殿”为单层重檐歇山顶的传统古建筑结构,飞檐雕瓦,翼角飞举,翼展达7.77米,底面5米见方。歇山顶上龙吻对峙,火球腾金,窗花、斗拱、雀替、龙柱、额、枋都精雕细刻,诸形工美,铜殿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风貌,或天苍地茫,玉宇澄清;或古刹巍峨,大江环流,展示巧夺天工的锻雕技艺。殿基有铜砖铺地,须弥座铸有佛山经典图画。铜殿运用现代表面处理技艺,金灿尊贵,光芒闪烁。</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走,便到了灵隐寺的第四重殿宇——“直指堂”。一层上悬挂着三块牌匾,中间一块上题“直指堂”,左边一块题有“继振宗风”,右边一块题有“畅佛本怀”;二层悬挂“藏经楼”匾额。“直指”意为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堂相当于其它寺院的法堂,在寺院中它主要是用于讲经说法,寺院许多大型的讲经法会都是在这里举行。法堂中间设讲台,上面放有一把狮子座,是法师讲经说法时的法座。寻因法师宣讲如来正法,能摧破外道邪魔,犹如狮子一吼,百兽皆服,故名狮子座。座位背面悬挂着雕刻精致的大法轮,它是法堂的主要特征。所谓法轮,是指佛陀说法不止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旋转相续,故名法轮。</p> <p class="ql-block">  在藏经楼下面,沿两侧石阶而上,有一个平台,这里是灵隐寺的文物展厅,厅内有灵隐寺历代珍藏的文物展。外侧墙上是如来说法的巨型浮雕,浮雕內容丰富,形象生动,令人震撼。浮雕两侧雕有对联:“如来说法,狮吼象鸣声震地;天女吹笙,龙飞凤舞气冲霄。”</p><p class="ql-block"> 雕塑中有从天而降的佛陀,有下山的猛虎、腾飞的巨龙,最中央是盘坐在虎背上的大日如来,如来顶上有金翅大鹏盘旋,好一幅如来说法图。</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有个名字有点怪的直指堂,其实灵隐寺是禅宗寺庙,而禅宗不立文字,讲究顿悟,也就是所谓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以直指为名。</p><p class="ql-block"> 直指堂楼上是藏经阁,地下室是灵隐寺文物轮换展览处。每次展出数量极少,不过几乎件件都极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物华天宝展览</p><p class="ql-block"> 直指堂的下面是文物展厅,展览着有关灵隐寺的精品文物。进入里面,看到陈列着好多展品,如密宗佛像、观音青瓷瓶、净瓶、博山炉、沉香木雕、缅玉卧佛、翡翠珠花等。</p> <p class="ql-block">  这件现代整块大型玉山式雕刻表现的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二、三、四年雨季在频毗娑罗王赠送的竹园精舍内讲法事迹。中间是释迦牟尼,手呈说法印,高贵端严;左右二胁侍:一为阿难,一为迦叶。整座玉雕形象生动传神,配以石窟、松、竹等,为不可多见的玉雕精品。所用原料为蔷薇石英,俗称芙蓉石、红玭霞,属于红宝石的一种。这种如此大的玉料目前世界上只有四块,都产在南非。此块玉雕是我国人购买的一块,运回国内,雕刻后于2008年8月赠予灵隐寺珍藏。</p> <p class="ql-block">  上乘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这个沉香木雕了。沉香木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沉香木,又名沉水香,产于海南、交趾(今越南)及东印度,属香料科,这种木多用于制作香料。在皇室贵族等阶层中才会奢侈地把它用来雕刻物品,沉香其实并不是一种木头,而是特殊类型的香树结出树脂混合木质、微生物等成分的固态凝结物。</p> <p class="ql-block"> 佛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正好赶上林平、孙永猛佛教题材书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 7月6日,林平、孙永猛书画作品展在杭州灵隐寺开幕,展出林平书法作品、孙永猛国画作品共80余幅。展览作品内容丰富,禅意盎然。信步展厅,游意于丹青墨海,尽享书画之妙。</p> <p class="ql-block">  罗怙罗尊者 137cmx69cm</p><p class="ql-block">孙永猛作品欣赏 </p><p class="ql-block"> 孙永猛,1980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毕业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浙江省收藏协会会员,杭州红荔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际美术研究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  弥勒尊者 137cmx69cm</p> <p class="ql-block">  迦叶尊者 137cmx69cm</p> <p class="ql-block">  林平,1952年3月生于浙江杭州。他自幼酷爱书法,自喻书痴。上世纪70年代末,师从朱关田、李伏雨、沈炳等先生,80年代,先后获得杭州市书法比赛特等奖、全国兰亭书法大赛优秀奖,作品入选浙江现代书法选,多次参加中日书法交流。</p> <p class="ql-block">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局部</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去,到了灵隐寺最高的一重殿宇——华严殿,也快要到山顶了。往迎面看,殿前基座照壁上有“静观众妙”四字;往上看,殿宇上悬挂着上下两块牌匾,上面一块题有“华藏世界”,下面一块题写“华严殿”。踏着台阶再往上走,才能进入殿内。里面供奉有三尊佛像,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是法、报、化三身佛中的法身像;左边手持莲花的是文殊菩萨,右边手持如意的是普贤菩萨,分别代表智慧和理德。这三者被称为“华严三圣”。三尊佛像的佛身均以缅甸进口的直径2.06米、高8.1米的楠木雕刻而成,衣饰、莲台则用香樟木雕成。为了和楠木本色相协调,佛像以素洁的白色为主,只用金箔勾画了一些细细的花边,雕工精细,线条优美,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  往下走,在旁边有一座金色立像,手持禅杖,为空海大师像。空海俗名真鱼,生于774年,出生地旧名叫“赞歧国”,即现在的日本香川县。二十岁出家,初名教海,后改如空,又名空海。唐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以学问僧的身份随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来中国,因遇风于同年八月十日漂到福建省霞浦县登陆。地方官护送空海等到福州,后护送他到长安。在青龙寺拜惠果和尚学真言宗(即密宗),受金刚、胎藏二界密法;还学习了中国的书法、诗文、画像、雕刻等,于公元806年归国,带回了汉文经典、密教佛像、书画等。823年主持京都的东寺,开创真言宗,为日本真言宗的第一代祖。835年在高野山圆寂。后追赐“弘法大师”之号。平生著述甚富,佛教方面有《辨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等,文学有《文镜秘府论》《大悉昙章》等,书法有《风信帖》《七祖赞》等。</p> <p class="ql-block">灵隐寺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每一座寺庙的建成,都离不开佛教的传播。我国古代非常信仰佛教,尤其是在现实中找不到的希望的百姓们,更是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传达会了普渡众生的神仙和佛祖,其实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人们也会去一些寺庙许愿,祈福。再加上一些寺庙有过一些关于神仙的传说,所以人们会更加相信寺庙是一个可以完成自己心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其中坐落在杭州的灵隐寺就是一座充满佛教精神以及神仙传说的寺庙。其实灵隐寺被建成,还要归功与它的地理位置。相传东晋咸和初,西印度僧人慧里和尚来到杭州游历,看见灵隐寺周围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独特。</p><p class="ql-block"> 它背靠着北高峰,前面还有一座飞来峰,所以在这两座山峰之间,灵隐寺就被承建起来了。因为坐落在山峰之间的灵隐寺,多少会带着神秘感,而礼佛之人更加相信,这样的地理位置会有神仙在此修炼。再加上当地秀丽的风景,灵隐寺一度成为香火圣地,寺庙的僧人也是非常之多。</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的香火也不是延绵不绝的,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帝王对佛教的态度不同,灵隐寺也在萧条和繁盛中沉浮。南北朝时期,灵隐寺就曾被扩建,香火十分的旺盛。到了隋文帝时期,更是修建了神尼舍利塔。</p><p class="ql-block"> 但是,看似风光的灵隐寺,在不同的年代也经历着不同的遭遇,在元朝时期就遭遇过战火的毁坏,到了明朝,灵隐寺更是经历了多次的火灾和无数次的修复。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灵隐寺还历经了多次的局部和整体的修复。所以,灵隐寺能够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济公》的那首主题曲,不但小孩子喜欢,而且很多大人也经常哼唱,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传唱着这首歌。孩子们嬉闹时,甚至故意把自己的衣服弄脏,戴顶破帽子,拿把破扇子,模仿剧中济公的形象。许多人,就是那时候知道济公并喜欢上这个疯疯癫癫的和尚的,我也是其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人们喜欢济公,是因为他颠覆了印象中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的僧人样子,他诙谐幽默、不修边幅、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富有同情心,让普通人没有距离感。</p><p class="ql-block"> 游本昌扮演的济公深入人心,引起了人们探究的兴趣,许多人对济公的身世经历充满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济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浙江天台县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即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即1209年。</p><p class="ql-block"> 济公家族姓李,其高祖李遵勖(xu),祖籍滁州上党,今山西长治,是宋太宗驸马,地位非同一般。济公家族世代为官,清正廉洁,积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禅宗著名居士。宋室南迁后,李氏子孙便在李遵勖封邑浙东天台居住下来。济公的父亲李茂春,目睹朝廷腐败,弃官隐居,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得此子,天台名刹国清寺主持给他取名李修缘,济公从出生就注定一生与佛有缘。</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当地望族,家境殷实,济公的童年少年时期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崇尚个性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并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后来的济公尽管给人疯疯癫癫的印象,可总在无意中透漏出一些智慧和才华。如果不以得道高僧、活佛济公面目示人,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和苏东坡一样著名的文学家。看他信手拈来的绝句: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论钱。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不但富有生活情趣,而且平实有禅意。</p><p class="ql-block"> 济公是一个被佛耽误了的诗人。</p> <p class="ql-block">  济公的人生在父母相继病故后发生了转变,原本与佛有缘的他,无牵无挂之后,决心一心向佛。</p><p class="ql-block"> 关于济公出家的寺庙,历史上存在争议。有的说,济公最先是在他老家天台县国清寺出家,有的说,济公是在杭州灵隐寺剃度出家。但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人们比较认可济公是在灵隐寺出家的。</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里有一座济公殿,专门供奉济公,展示他平生的传奇事迹。管理人员很尽职,看到拍照的游客就及时制止,但出于喜欢,许多人还是偷偷地拍几张济公塑像。据说,济公殿里是不允许信徒跪拜的,理由是,济公是人不是佛。但很多信徒不管那么多,他们进殿后,看到济公塑像便拜。</p><p class="ql-block">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济公提高了杭州灵隐寺的知名度,并吸引喜欢他的人从各地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灵隐寺有着一副14字的对联,历经1700年风雨,写尽天下大智慧,多数人都做不到。所以,这14字对联依旧为人们指点迷津,指明方向。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这副14字的对联,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暗藏14字对联 包含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很多的古代建筑因为其宏伟的外观和壮丽的景色,而得到一些诗人的青睐。比如《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对岳阳楼及景色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宽广的胸怀。也正是因为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描写的十分的壮美,所以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又多了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p><p class="ql-block"> 处在杭州的灵隐寺也曾被很多的诗人赞美过,像白居易写的《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贾岛写的《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等,都是对灵隐寺的绝世美景的赞美。但是,灵隐寺中最让人觉得充满智慧的地方,还是那副14字的对联。 </p><p class="ql-block"> 这14字对联的内容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单从表面来看这副对联不难理解,就是告诉世人,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的诚心如意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只要达到自己心里标准的一半就可以了,所谓知足者常乐。</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的这14字的对联和儒家文化中庸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里面的中庸理论非常高深,但是最基本的就是万事万物不要过度,选择一个折中或者是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人世间相处。</p><p class="ql-block"> 就像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一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国家开始尊崇儒术,大力推广中庸之道。不做过激的行为,让百姓的生活归于平静,同时减少赋税和徭役,不再去做激化矛盾的事情。其实也就是找到能够平衡政府和百姓的一种“度”,从而让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进而能够和平相处。</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的这副对联,虽然没有儒家的中庸之道那样的大气磅礴。但是它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起到一个提点的作用。时常告诫我们,不要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外力,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无止的索取和贪婪之内。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衡,去做自己能够达到的事情,凡事也不一定要非常完美。</p><p class="ql-block"> 就像曾经在灵隐寺出家的济公一样,做到不被世俗所束缚,更不会被物质所牵累。虽然富足的家世,足以让济公在人世间过的丰衣足食。但是济公心之所向便是人世间的所有美好。虽然不能做的尽善尽美,只要不忘初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灵隐寺已经成为西湖的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景点,依旧是人来人往,香火不断。只是,承载的历史使命发生了变化,现代人更多的是去放松心情,欣赏美景。</p><p class="ql-block"> 而在古代,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信奉佛教之人,想必也是去寺庙寻找内心的一种平衡。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许多的东西更会让人们丧失掉自己的本心,所以一处好的寺庙和一些超脱世俗的指点,就显得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而佛教里面的一些智慧,往往会给平凡人以最不平凡的提醒和方向。而灵隐寺以及这副14字的对联,就像是一位历经风霜的老人站在人们的面前,所有的狂风暴雨在它们面前都会显得渺小。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也要学会适当的放手,享受当下的生活,一些事情做到“半称心”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其殿宇、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愧为一座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杭州佛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