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老年健康的观察与思考五

不老松

<p class="ql-block"> 2012 -2-13 晴 深圳—黄石旅途中</p><p class="ql-block"> 北欧挪威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位渔民在北海捕鱼,所获沙丁鱼,从渔场运至码头只需几小时,而且在放鱼的船舱里注满了水,希望到岸后卖活鱼,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是事与愿违,几乎天天运回去的都是死鱼。有一天,因为比较累,没有把偶然捕得的一条鲶鱼(鲶鱼以沙丁鱼为食)从沙丁鱼堆里分拣出来,这条幸运鲶鱼在满目沙丁鱼的船仓里大快朵颐,沙丁鱼们则奋力游弋,竭力逃避落入鲶魚之口。</p><p class="ql-block"> 当渔船抵岸时,出现了奇迹。这一天所捕获的沙丁鱼竟有90%是活体。渔民们闻讯,互相传告。不多久,北欧渔场所有渔民都采用这个方法确保鱼品鲜活。</p><p class="ql-block"> 生存的压力也是生存的动力,这个道理早被两千多年前的亚圣孟子破解,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 class="ql-block"> 鱼如此,人亦如此。在我的故乡有两组兄弟,这种鲶鱼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湖北省黄石市张家湾村,被风水先生认定为宝地,三面环山,背靠著名的道教—佛教名山——东方山主峰。我清楚记得1955年合作化时(1958年合并为人民公社),共有72户人家。张姓是大姓,有52户,谢姓次之,12户,陆姓6户,周姓2户,各姓氏居住区之间保留有一定距离。</p><p class="ql-block"> 有一户陆姓人家,老大生于1921年,老二生于1931年,兄弟相差十岁,这家父母由于是包办婚姻,长期不和,父亲在小弟三岁那年出走,在后山的一座庙宇做了和尚。母亲被迫把小儿子过继给隔壁无子的小叔,自己带着只有13岁的大儿子,租种几亩薄地艰难度日。被过继的小儿子养父母家境稍好,供他读了私塾,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951年在黄石市区一个建筑单位顺利参加工作。由于他做事认真、负责,得到了本单位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后来当上了脱产干部,九十年代初退休前是本单位的工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这位陆姓工会主席退休后,回村居住、休闲,儿女各自成家立业,家有贤妻,衣食无忧,生活十分惬意。然而天公不作美,退休一年后,不幸患上癌症,各种医疗办法都无力回天,再过一年后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老大,由于没有文化,一辈子只得安心种田,由于家贫,30岁后才得以娶妻生子。1960年,老伴患肺结核,别下三个孩子去世,其中最小的儿子还不到2岁。他无奈把4岁的唯一女儿送人,带着一个8岁和一个2岁的两个儿子,既当爸、又当妈,日子十分艰难。三年以后得以续弦,又过两年,他的大儿子不幸病逝,她的后老伴带来一个女儿,又连续生了三个姑娘,一个儿子,生活过的紧紧巴巴(在1958~1980的二十三年人民公社体制的时间里,一个青壮年男劳力,一天的工分收入丰年约五角,歉收年只有三角。当时一斤稻谷是五分,如把稻子晒干再加工成米,米价就接近一角钱了。就算不吃菜,一个人生活还需油盐柴及穿衣,可见生活的困苦);他勤扒苦做一辈子,一直活到2011年夏,享年90,比弟弟多活28年,他去世前三个月,我见过这位老人拄拐棍上街卖菜。</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对张姓兄弟,老大生于1928年,老二生于1934年,是村里的赤贫户,都没有上过学。老大一辈子务农,先后娶过两任妻子,养育有6个女儿,两个儿子,家里负担一直很重,子女成人后,他仍然劳作不止,80岁那年,我还见到这位老人往庄稼地里挑粪水。今年八十有四,虽然身体不如以前,但仍能四处走动。</p><p class="ql-block"> 老二18岁那年进城当了工人,婚姻也比较美满,育有3女2男,五个子女除大女儿外都进城找到了工作,生活比一般人轻松。老二为人正派,工作吃苦耐劳,待人和善,退休前是本单位的中层干部。1994年60岁退休,当时看外表也很健康。一年后的夏天中午,偶然外出干活不幸中暑而逝。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他的生命怎么会这么脆弱?</p><p class="ql-block"> 上述两组兄弟中的老二,假如他们没有固定工作,没有退休养老金,与他们长兄一样辛苦劳作,说不定他们都还健在呢。</p><p class="ql-block">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如此,人亦如此!l</p> <p class="ql-block"> 村后孩童时戏水的小溪</p> <p class="ql-block"> 就读黄石理工学院的侄子张勇与村前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雪中的归来居</p> <p class="ql-block"> 考研后的侄子张建在归来居楼顶赏雪</p> <p class="ql-block"> 张勇与幸存的古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