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马氏祠堂敦本小学百年幸存记

道可道

<p class="ql-block">晚清马氏祠堂敦本小学百年幸存记</p><p class="ql-block">20190813首发</p><p class="ql-block"> 牛家栋</p><p class="ql-block">2018年秋,涡阳老城改造及涡河景观带环境治理,拆除了许多危旧房屋,可有一处破败欲坠的老房子却保留下来。原来这是一个古建筑群,房屋用砖有烧制“专祠”字样,墙体里面还有一块刻满诗文的碑记。我们前去考察时,听群众举报说,有人把那块石碑偷偷拉走了。为了保护文物,马刘来等人拨打举报电话,县派出所、拆迁办和文物所长张红同志等当即到现场查办,结果,当天夜晚就把碑刻和古砖追缴回来。</p><p class="ql-block">我和王振川先生、李万水先生等亲自参与文物的追缴过程,发现这是镶嵌在房屋墙体上的一块石匾,上面是清贡生马朴仙题写的两首律诗,题目是《祠堂小学西斋屋宇落成感赋两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回首十年意黯然,万里山色踏寒烟。</p><p class="ql-block">育才空想三千士,抱病侵寻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敢说诗书培后进,聊修墙屋盖前愆。</p><p class="ql-block">朴翁曾隐芗山下,愧我研经老砚田。</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十年曾断读书声,诉向苍冥似不平。</p><p class="ql-block">树木谁知勤灌溉,登堂自叹苦经营。</p><p class="ql-block">生徒贵敛嚣张气,氏族应深爱惜情。</p><p class="ql-block">从古两斋能课士,未辞劳怨幸观成。</p><p class="ql-block">菉竹斋主人朴仙马敦仁诗草,民国二十二年闰五月念八日</p><p class="ql-block"> 从诗中可知,此古建筑是马家祠堂,堂主是马朴仙等。从“回首十年意黯然”、“十年曾断读书声”以及“抱病侵寻二十年”等诗句来看,祠堂早年就是小学堂,后来因各种原因中断了十多年,到民国二十二年,又新建祠堂小学西斋复学。从诗云“从古两斋能课士”,西斋学堂东面,还有东斋学堂,可见办学规模不小。</p><p class="ql-block">查阅1984年涡阳县政协编《涡阳史话》第一辑,从李雪松撰《解放前涡阳县城的教育事业1864-1949》一文中,我们找到了马家祠堂办学的历史: 1906年(光绪32年),“清贡生马朴仙到京晋见驻军通县之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马玉昆,捐银二千两,在城北关马氏祠堂开办私立马氏宗祠小学,又名敦本小学。马姓子弟免费入学,择优报送省城学校,学费、食宿费均由马氏祠堂供给。”</p><p class="ql-block">该文还载:“1913年,私立马氏祠堂的基金,因军阀部队团长王金妮占领涡阳城而受损,学校停办。逊请军门富商马逊斋捐银币三千元,又在马氏宗族中募款三千元作办学基金,存放在殷实商店生息,恢复私立马氏祠堂小学。学生自费入学,马姓贫苦者方可免费。抗日战争时期,县城几经沦陷,生意萧条,办学基金所存商店付不上利息,办学经费发生困难,于1940年改为北关保国民小学。”</p><p class="ql-block">又查《涡阳县教育志》所列民国时期私立学校历史,马氏祠堂敦本小学1910年创办,校长马朴仙,办学经费每月1500元,为全县最高。</p><p class="ql-block">1938年,日军轰炸涡阳县城,马家祠堂未能幸免,主大殿被炸,1939年重修。依照建筑惯例,房梁写有修建年月为证。</p><p class="ql-block"> 黄山书社1986年版《涡阳县志》336页记载:马氏小学,曾用名“敦本小学”,为马氏宗族私立,始建于1913年,地址在县城北关马祠堂,解放后地址为县城关产院,当年办学经费来源,由马氏宗族款存商店生息所得。校长马朴山(应为仙)、马旭初,1940年,学校改为“北关保国民小学”。</p><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马氏祠堂继续为涡阳人民发挥公益慈善功能。据县地方志办公室1983年编辑《涡阳古今》昌文撰《涡阳县人民医院》记载,涡阳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县卫生院。1948年,原雪涡大队门诊所随解放区行政区划变动,迁至涡阳县城马家祠堂,改称为涡阳县大队卫生所,所长一人,工作人员5人。次年下半年迁入县政府院内,改为县政府门诊所。1950年8月,在此基础上建立县卫生院。而马家祠堂在雪涡大队卫生所迁出之后,一直作为城关镇的妇产医院和卫生院。直到2000年前后,城关卫生院迁入新址,马家祠堂作为城关医院家属院,由房产局管理。</p><p class="ql-block">回顾马氏祠堂一百多年的历史,前半期作为民办敦本小学,服务于涡阳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后半期作为城关镇妇产医院,服务于涡阳人民的医疗健康事业,功莫大焉!本次涡河治理和老城改造,在县文化教育卫生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涡阳市民的积极参与下,这一晚清建筑群能够作为历史文物得以幸存,并得到保护和修复,重修“儒道国学书院”。</p><p class="ql-block">更为令人惊喜的是,马家祠堂的后墙不远,就是1864年涡阳县建县时修筑的砖石城墙,现在城墙根基犹存。城墙下面就是县城经涡河连通武家河与老子庙的中浮桥码头。这些古遗址得到切实发掘保护,让这段古城墙和码头连同马家祠堂一起,见证155年间的涡阳县城历史沧桑巨变,实为我县文教卫生、文物保护和城市文脉传承的一件大好事,值得书记。</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5日重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