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炮一连】之四――白发忆往事 骄傲说当年

江水滔滔

<p class="ql-block"><i>作者/石同栓</i></p><p class="ql-block"><i>编制/赵水江</i></p> <p class="ql-block"><i>作者石同栓</i></p> <p class="ql-block">  重读《怀念炮一连》美篇</p><p class="ql-block"> 为建军节献上一朵小花</p><p class="ql-block"> 石同栓</p><p class="ql-block"> 人民解放军95岁华诞之际,战友赵水江重发《怀念炮一连》美篇图文相册,引起战友共鸣,值得点赞!读后令人精神振奋,半个世纪前的军营生活再次浮现,首长战友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首长可敬,战友可亲,军营可恋!</p><p class="ql-block"> 《美篇》将我的拙作《炮一连颂》再次呈现,我重读后觉得意犹未尽,有些地方须作点说明,也算是炮一连的一个老兵,对建军节献上的一朵小花吧。</p> <p class="ql-block">  《炮一连颂》所叙之事,是1968春至1971年春我在炮一连三年时间的经历。当时有64、65、66、68、69、70六个年度的兵,也是周三仓指导员任职炮一连指导员九年中的前三年,他与连长周继先互相尊重、密切配合,把炮一连推向了鼎盛时期,所以值得大赞大颂。但是对于71年及以后各年度兵来说,并非亲身经历,可能有些地方看不懂,所以有注释一番之必要。</p> <p class="ql-block">  一、《炮一连颂》中说“一九六九年…国防搞协测…月刊《在险峰》,信息交流站”。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春天,炮一连奉命协助总参测绘大队(代号福字一O七部队),在青海、甘肃、新疆交界处作业,测量编制该地区军用地图。测绘大队、炮一连、民工三类人员混合编组(记得分了八个组),分散在方圆800多公里的地域,受当时通讯、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只能组自为战,互不见面。作业地区要么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要么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气候无常,环境险恶,补给困难。大本营设在甘肃省敦煌县人武部院内。</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任连队文书,在大本营留守,主要任务:一是负责补衣服,二是负责编辑油印连队小刊物《在险峰》。这两件事都很重要,虽不像战友们在野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之辛苦,但也十分忙碌。</p><p class="ql-block"> 每月之中,各组都会派人回大本营报送测绘数据,领取物资,顺便送来各组的稿件和要补的衣服。因为各组来人一般只等一二天就要返回,我必须在他们走时把衣服补好。当时军区给连队配备了一台脚踏缝纫机和一些回收的旧衣服,那时还没有的确良军装,全是棉布的,特别容易磨破,我记得打补丁最多的地方就是屁股和双膝,可见指战员们在野外作业的辛苦程度。为了保证第二天小组人员带走,我常常补衣服到深夜一二点钟。我有点操作缝纫机的技术,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连队月刊《在险峰》,主要刊登各组测绘动态和好人好事,交流经验,鼓舞士气。各组送来的稿件,我要认真筛选,从选稿编辑、文字修改、腊纸刻字、油墨印刷,直到装订成册,全是我一人完成。我给小刊起名《在险峰》,是借用毛主席诗词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记得一共出了六期。因为都是刊登连队的真人真事,颇受战士们欢迎,于是在《炮一连颂》中便说“月刊《在险峰》,信息交流站。撰文鼓士气,好事载满篇。雅俗连队事,官兵争相看。”</p><p class="ql-block"> 编印连刊《在险峰》,既很有意义,又很有意思。我曾收到两篇稿件,看后让人捧腹大笑,关键是标题惊人!一篇是《班长精神放光芒》,写的是炊事班长唐有荣(65年甘肃兵)勇救落水战友的事。我了解的情况是,小组在涉一沙河时(水深二三十公分),一战士不慎滑倒,唐班长急忙将他扶起,没有危险情节,但可爱的撰稿人用了个十分耀眼的标题。我觉得唐班长应该表扬,精神可嘉,但不能放光芒,便把标题改了。另一篇更雷人,叫做《军民同喝一壶尿》,写的是八班战士张守忠(六九年甘肃兵)在沙漠作业时,与一民工迷失了方向,三四个小时没有走出去,水早喝完了,人像在火炉里,干渴难耐,他们便将仅有的一点尿解在了军用水壶里,两人热得口鼻冒烟,实在忍不住了,就轮流喝上一口。这个可爱的战士写的是事实,一军人一民工同唱一壶尿,足见当时之艰难危险程度,再走不出去是要死人的。事情很感人,但标题不能这样写。我把标题改了(改成什么也忘了),感人的事迹还是用了。</p> <p class="ql-block"><i>在印刷厂校对《太行回声》书稿 (左石同栓、右赵水江)</i></p> <p class="ql-block">  二、《炮一连颂》中说“迫炮打平射,军区去表演。意外出事故,炮弹膛中炸。战士有死伤,教训实痛惨”。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O年元月,军区号召部队在训练中搞技术革新,于是就出现了六O炮送火箭筒、迫击炮打平射等革新内容。炮一连三班的迫击炮平射打坦克、打碉堡比较成熟,被营团选送到军区去表演。据后来分析说因为炮弹上有沙眼,在表演中发生了膛炸,三班战士张有娃(66年陕西兵)和高政治(69年甘肃兵)当场被炸死,班长许启明受重伤。牺牲的战士被评为烈士,家庭得到抚恤,受重伤的许班长评了残。后来张有娃烈士的弟弟继承哥哥遗志,又来到炮一连三班当兵。事过52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让我记忆犹新,让我们永远记住和怀念他们吧!</p> <p class="ql-block"><i>共议文稿(左石同栓、右赵水江)</i></p> <p class="ql-block">  三、《炮一连颂》中说“集合号声紧,跑着吃抓饭”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元月份,全团部队进行千里野营拉练。一天全团驻扎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一个叫四十里城子的地方,上午的训练项目刚结束,各连炊事班立即架锅造饭,炮一连做的是羊肉抓饭。正准备开饭的时候,团里的紧急集合号响了,各班急忙将炮驮上马背,背上背包武器,首先全连集合。只见连长指导员大喊“每人盛一碗抓饭,边跑边吃!”于是大家从挎包里取出饭碗,每人盛了一碗。连队集合齐了,小跑碎步向营部集中,大家边跑边吃。到营部后还有三五分钟各连报告的时间,大家站在队伍里抓紧吃。全营向团部集中又是小跑步,大家又边跑边吃。到团部集合后,团首长有10分钟的战斗动员,大意是敌人已逃往塔什店,我团必须急行军40里,尽快赶到塔什店围歼敌人。首长动员完了,我们也吃完了。直至跑步追击到塔什店,炮一连没有一个昏倒的。反观机一连炊事班做的是捞面条,面刚下锅,集合号响了,炊事班只好就地挖坑把半生不熟的饭埋了。结果在追击敌人的路上,跑着跑着机一连就昏倒了好几个。在这次追击战中,“跑着吃抓饭”保证了炮一连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i>忍俊不禁 (左李会生、右石同栓)</i></p> <p class="ql-block">  和战友们聊聊这些,也正是“白发忆往事,骄傲说当年”!一九七一年之后,炮一连的官兵们又创造了新的辉煌,真可谓“后续英雄事,青更胜于蓝”。</p><p class="ql-block"> 最后,向炮一连历任首长和各年度兵战友,致以庄严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i>敦煌古城</i></p> <p class="ql-block"><i>敦煌武装部(旧址新建)</i></p> <p class="ql-block"><i>莫高窟</i></p> <p class="ql-block"><i>戈壁红柳 历久弥坚</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