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开班仪式由王楠主持,王宏宇讲话。依据国培文件要求和《骨干教师提升培训指南》的文件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提升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围绕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及教研能力提升的培训主题,聚集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适应学科核心素养新需求,通过集中培训,跟岗培训,导师带教的培训方式,提升参训初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创新能力,打造一线学科教学骨干团队,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上午金春兰老师的讲座《新课程方案下的课例研究与教学改进》,强调了三个核心的概念,即新课程方案、课例研究和教学改进。金春兰老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改革的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使我们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们更大的启示,就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从历史学角度育人,还要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当中,还要克服和冲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障碍、技术障碍和研究障碍,探究和实践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师自身在教育行动当中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下午 王海波老师的讲座《基于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理念与优化》,触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加明确认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王海波老师的讲座精彩纷呈,通过让参训学员观摩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每个作品的观看赏析,每个课件的分析讨论,其共性是主题鲜明,知识信息里教学针对性强,体现对各层次的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取所需。</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 李樾老师的讲座《初中历史微课例展示与教学及使用技术分析》,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参赛的课例《隋的统一与灭亡》和《秦统一中国》,以自己近几年的成长经历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告诉大家如何录制视频和微课,分享自己在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小技巧。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已开枝散叶融入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正所谓设计有度,精彩无限。激励大家摈弃传统教学的滞后,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学会用网络渠道挖掘教育教学素材,与时俱进,做学习型教师,更要做学者型教师。</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 于春玲老师的讲座《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课堂实例《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和《民族大团结》,通过以信息技术为融合点向大家介绍了电子白板、问卷星、希沃软件等信息手段的如何应用,以及每一项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前提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和教学环节,有助于知识技能的形象化,直观化,建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于老师在讲座过程当中,还和培训学员进行有效互动,讲座既有技术性,时效性,专业性,又增加了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 郝景杰老师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一百五十三张图片为例,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处理,通过对每一节课图片的剖析以及图片的运用挖掘和拓展,向我们展示了图片在教学当中的合理的运用情况。通过资源的整合,例如编排历史课本剧、课前历史故事三分钟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挖掘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人文、风俗、地理等等,进而在使用图片授课的过程当中渗透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下午 李洪亮老师的讲座《基于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议》,从目前学科的现状,即机会少、伙伴少、资源少这三少的现象,强调了工作室建立的重要性。什么是工作室,工作室就是教师发展的共同体。李洪亮老师强调了工作室建立的意义在于教师团队建设的需要,名优拔尖教师培养的需要,也是胜任骨干教师称号荣誉的需要。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是学校当中学科组、学年组的建立,也可以是校际之间即学校之间的连片教研,也可以是区域内名师工作室或者是工作坊。以专家领航和专题研究为主要模式,引领和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带动教师们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上午 曲兰英老师的讲座《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施教策略》,通过对比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与部编版历史教材的异同,强调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如何立足于教材,去备好课上好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曲兰英老师用教学实例分享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三部曲“课前翻转”“课上巧设”“课下互动”,其核心还是如何在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主动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关注历史新课标,在课堂教学设计当中,提的问题要有实效性,要观察有多少个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教师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真正的做到了学生学有所学。曲兰英老师强调历史学科教师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使学生成为爱国的人。</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下午 仉银老师都的讲座《未来教育的政策架构与实施策略》具有前瞻性,带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仉银老师从理论的高度让学员认识到培训的重大意义,以此促进教师积极认真参加各级培训,提升自己的同时,内化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仉银老师指出,2010年开始的国培计划,这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国家层面普及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国家,特别是2013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能力提升工程,倡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相融合,提升广大教师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自身发展,鼓励教师边学习边开发应用。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融合,通过工作室或工作坊的建立,由骨干教师引领带动全员教师共同成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沟通交流,分享互动,这也是未来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上午 杜艳芳老师的讲座《唤醒、浸润、体验——新课堂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改变》,认为现在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为什么我们还要教好历史呢?杜艳芳老师认为,教师是良心的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教历史,就是想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闪亮而专注的目光。并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学校的历史课必不可少,而且要学习正确的全面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千年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认清五千年,我们就会自然的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杜艳方老师又理论到实践,从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出发,与学员分享了她自己是如何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又是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润物细无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下午 李爽老师的讲座《做一个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教师》首先从时间维度入手,分析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面对时间的考量,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考量。进而李爽老师向学员提出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互动共同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自己影响深远的老师,在分享中,大家不自觉的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形成好老师应该是有情怀,有对教育的热爱,能够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想法的共识。李老师以自己的座右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与学员们共享以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实践,从协调关系做好研究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如何做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师,又特别阐述了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究在教学当中如何花更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学会做研究,紧跟教育改革的时代前沿做有智慧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上午 李伟荣老师的讲座《找准融合创新的“位”与“为”——基于2.0的信息技术工程应用能力再提升倡导培训》,强调有始延展,教师职业永远不能有躺平的心态和职业倦怠感,这也是不断学习培训的意义和魅力所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是为了促进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而互联网时代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李伟荣老师指出,随着教育格局发生的剧变,就需要广大基层教师要主动研究,重构自己的角色,在融合创新的基础上,适应改革的趋势和潮流,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以融合创新的“作为”,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特性,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品质,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完成数字化时代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下午 姜再国老师的培训《初中历史“课后活动”的特点和教学价值》以雨课堂的形式与学员实时互动,通过学员平时教学当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例如教学中你是否使用课后活动栏目?你认为课后活动栏目对教学有帮助吗?你如何使用课后活动栏目?采用的方法是什么?你在使用课后活动栏目的教学当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交流与分享中,姜再国老师通过课后活动的历史演变,结合2022年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出课后活动意义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单一选择题到通过史料解析,开放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方式的变化,就是在教与学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探究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这次培训可以说每一天都在继续新知识,每一天都在成长和改变学习过程当中提高着自己的学科和理论素养,从而获得成长的空间。各位老师在实际教学当中的经验体会是最宝贵的成果,充溢着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刻展示。老师们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鞭策我从自身寻找差距,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无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让我锻炼和进步的有效时机。所以在培训学习中,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与老师探讨教学心得。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为我会一直在学习的路上。而这次培训就是我成长的摇篮,进步的阶梯,发展的舞台。</p><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和辛苦付出,感谢国培搭建平台,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会持续学习,不断发展完善自我,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责任担当,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