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线掠影(三)

畅星晶

看漠:鸣沙山月牙泉 <p class="ql-block">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峰峦危峭,山脊如刃,经缩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p> <p class="ql-block">月泉阁</p> <p class="ql-block">一条绳梯从山上铺到山下,踩着绳梯上的木棍上山省力多了。</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可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有时出现干涸现象。2000年开始,敦煌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围河水回灌,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 但是现在的月牙泉比历史上的记载还是水位下降了,面积减少了,爬到鸣沙山三分之二的高度,就可以拍到她的全貌了。</p> <p class="ql-block">敦煌风情宴,八道凉菜,十道热菜,十分丰盛美味。</p> 看史:莫高窟 <p class="ql-block">7月16日上午,游览过翡翠湖以后,经过六小时在无人区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甘肃省的敦煌。这期间没办法安排餐饮,只能自行解决。到达敦煌的第一件事,是核酸检测(昨天是在青海做的,跨省是没有记录的),而预约参观莫高窟的时间眼看就要到了,急得导游只身飞奔去莫高窟签到,我们做完核酸再赶去会合。好在没有迟到太多时间,第一场电影我们看完了一大半,其他参观程序就正常进行了。</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个道观里曾经住过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王圆箓(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他自下而上报告了清朝的各级政府,也是他把藏经洞的宝贝卖给了外国人,把钱用来修复洞里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八个洞窟(洞内禁止拍照),在解说员的引领下,我们对唐朝 宋朝 清朝等不同时代修建的风格,以及清代对前朝修缮与原有风格的比较,有了鲜明的认识。唐朝的建筑艺术是莫高窟的巅峰,不仅衣物发饰细腻生动,而且佛祖的庄严 、弟子的虔诚、菩萨的温柔……栩栩如生。宋朝的细腻生动仍在,但表情则千篇一律。而清朝的无论是新建还是对前朝的修缮,一比较便立显高下!另外,对风格各异的藻井图案 最全的五台山实景图 各种飞天的造型……在讲解员生动幽默的讲述中,如同上了一堂难得的历史 美学 佛学等学问的综合课,我们这些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老年游客,竟然在参观中忘了饥饿疲累,精神无比充实!</p> <p class="ql-block">洞窟编号第96号, 此窟开凿于初唐,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佛的造像。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九层塔是个不错的拍照景点,其实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莫高窟的石窟壁画,简直是巧夺天工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又见敦煌》</p><p class="ql-block">《又见敦煌》是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之后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又见敦煌》的总导演是王潮歌。这个表演是在空旷且布满机关的室内进行,共分四幕,前三幕的表演场所没有固定舞台,观众随着剧情转场,上下左右前后六维空间都被调动起来,无论观众站在哪个位置,都有可能与演员近距离面对。用现代讲解员与历史人物超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敦煌的历史 莫高窟的历史 敦煌壁画内外的故事。</p> 看史:嘉峪关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西麓而得名、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为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p><p class="ql-block">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经历了一百六十八年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适合战争防御需要。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位于东城楼之下,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光化门,因门额刻“光化门”三个字而得名,左题款“知直隶肃州涂跃龙立”,右题款“乾隆岁次辛亥孟夏月吉旦”。门洞为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门道长22.69米,宽4.15米,高6.46米,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铁钉黑漆双扇门,站在光化门的入口处有“门中楼”的景象奇观,展现了古代建造者的劳动智慧。</p> <p class="ql-block">柔远楼又称西楼,楼下为柔远门,建筑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楼高17米,底层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色彩庄重,美观大方。有雄居西陲,俯视天下之感。古人赞曰:"磨砖砌就鱼鳞瓦,五彩装成碧玉楼”。</p><p class="ql-block">柔远楼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p> <p class="ql-block">一块砖</p><p class="ql-block">在修建嘉峪关时,相传有一名技术高超的工匠,名叫易开占。他经过周密的调查,仔细的估算,精心的设计,提出了﹣个精确的用材方案。嘉略关全部工程完成时,所有的材料中最后只剩下一块砖。后来就把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的后檐台上,以示对劳苦功高的工匠们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关城右侧为“悬壁长城”。</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祁连山的雪峰露出真容。</p> <p class="ql-block">沧桑的古城墙在落日星晖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p> 外篇二:凉州印象 <p class="ql-block">因为兰州的疫情有上升趋势,我们把原定行程中的黄河石林景点取消了,改成了嘉峪关。原定最后一晚住景泰也改为了住武威。武威,真威武!为了躲避疫情,昨天和今天都改变了住宿地点,今天是住武威。</p><p class="ql-block">在到达武威边界时,一个收费站排长龙,换一个收费站又是长龙……一打听才知道,每个要从这里通过的人,都要做抗原检测,并等到结果出来后才放行。于是我们耐心等待了四个多小时,终于过关了!吉人自有天相!</p> <p class="ql-block">武威,简称“武”或“凉”,古称凉州、姑臧,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凉州三套车:</p><p class="ql-block">茯茶 卤肉 行面</p> <p class="ql-block">明初,凉州城有4大城门和24座城楼,4大城门分别为:</p><p class="ql-block">东城门,名为宣武门,城楼叫做“武威楼”,城楼立石碑为“河西保障”。楼门两侧楼柱顶石如鼓子型,上刻有滚龙攀柱图案,两条滚龙栩栩如生,各以波浪式昂首向上,被称为“滚龙石”,又叫鼓儿石。东门吊桥阁楼叫做财神阁,亦称东门楼子,间架九楹,两层。左侧间有一铁质灯笼,相传为清代武威铁工赵飞亲作,高约1.7米,周长4米,上铸有八洞神像、十八罗汉、山水人物。</p><p class="ql-block">南城门,名为昭武门,城楼悬挂匾额为“翘映天梯山”。南城楼有“夜雨打瓦”之传说,每在寂静晴朗之夜,楼内可闻雨打顶瓦之声。南门吊桥阁楼叫做三星阁楼,又称南门楼子,间架九楹,匾额为“天山自重”“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西城门,名为崇德门。西门吊桥阁楼叫做文昌阁楼,又称西门楼子。城楼镶嵌有石刻“遥接玉关”。城楼中据说有几处土堆,每堆站一人,土堆数不清,或七或八,号称七星剑。</p><p class="ql-block">北城门,名为通化门,城楼叫做“万青楼”,悬挂匾额为“大好河山”。北门吊桥阁楼叫做真武阁楼,又称北门楼子。据说北城门楼柱上有一眼孔,向北可望见百里之外的民勤县城,被称为“千里眼”。</p><p class="ql-block">24座城楼分别为:东门楼、南门楼、北门楼、东北天师阁楼、东南魁星阁楼、西南观音阁楼、西北斗母阁楼、西北城瞭高楼、东门吊桥三官阁楼、西门吊桥文昌阁楼、南门吊桥三星阁楼、北门吊桥真武阁楼以及瓮城楼4座、箭楼4座、角楼4座。</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这些雄伟壮观、建筑艺术高超的城楼,全毁于1927年武威大地震。</p> <p class="ql-block">武威南城门又名凉州昭武门,是隋文帝为纪念凉州总管卫王杨爽的赫赫武功和功绩所建。始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年),明代重修,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南城门的“夜雨打瓦”,是凉州古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及至近代,原城墙、城门均已损毁,唯有南城门楼还遗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武威地方政府和各方力量集资对南城门楼进行修复。复原后的城门楼通高39.6米,在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楼广场建成,成为武威又一新景点。</p> <p class="ql-block">海藏公园,位于武威西城区北侧,始建于1983年,占地总面积601.85亩。</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两湖 六岛 五亭榭,还有一些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海藏寺</p><p class="ql-block">海藏寺,又称清华禅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城西北2.5公里处,占地13460平方米。是中国西北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西北梵宫之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海藏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盛、无量殿藏有经文而得名;明宪宗赐名清华禅寺,故又称清华禅寺;清朝时,康熙皇帝亲家孙思克题写寺名海藏禅林。</p><p class="ql-block">海藏寺是凉州乃至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道场、现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宝刹,在凉州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寺院,对研究甘青地区古代建筑史、建筑技术、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72号,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闻名。</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心,是四大翻译家之首鸠摩罗什祖师初入内地译经-演教之所,姚秦时高僧云集,慕罗什而驻足于此者,络绎不绝。罗什寺历经沧桑,多劫多难。殿宇僧舍无一幸存,现仅存的罗什塔,即罗什祖师圆寂荼毗后“薪灭形碎,唯舌不坏”之舌舍利塔。虽风尘满面,仍挺立如初。</p> <p class="ql-block">兰州有疫情,为了减少在兰州机场的时间,司机体贴地拉我们在路边的花海拍照打发时间。</p> <p class="ql-block">临上飞机前的兰州牛肉面,不是全国普及的那种“兰州拉面”。</p> <p class="ql-block">浮光掠影的青甘环线游结束了,自己的又一个小目标达成了。照顾好自己,去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