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思映心潮

实验二中

<p class="ql-block">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一连下了几天的雨,夏日的晨光里到处弥漫着清凉而快乐的味道。迎着朝阳,我打开笔记,一页一页慢慢看,让纸张在指尖翻飞,感受着灵魂的飞跃,让日子在笔尖流淌,充实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  回想过去的六天时间,大多在下雨,窗外雨丝飞扬,烟雨袅袅,我在屋内聆听大师的讲座,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领悟他们的教育思想,实乃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  读余老的书,我看到了一个治学严谨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  初识余映潮老师,从研读他的专著《余映潮给语文老师的80条建议》开始。余老的书是他结合自己40多年的教育经验,沉淀8年的思考和实践,本书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外到课内的“总——分”式的原则,高屋建瓴地剖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别从把握治学方法、提升专业能力、细化教材研读、苦练教学本领、创新阅读教学、体味好课设计、用好统编教材、探索作文教学八大方面为我们详尽地指出了赋能语文教师成长的诸多“密码”。可以说,这本书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p><p class="ql-block"> 从他的书中,我深深感受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的专业素养:恒久坚持的耐力、语文深读的能力、拓宽语文教学边界、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创新设计立体的语文活动、善用课程资源丰厚教学、语言学用的意识、研读课程标准的能力等。</p> <p class="ql-block">  聆听讲座,我看到了一个笔耕不辍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  余映潮老师说:修炼自己,需要努力坚持,坚持是把事情做好的定力。任何事情,定下目标,心血来潮,能做到一天两天非常容易,比如,余老师列举了自己十年对《祝福》有关学术论文的收集,以及坚持读《光明日报》“老鲍谭古”专栏,整理“课例卡片”的例子。详举了自己十年跟踪“高考语文卷”,收集“语用型概括题”的例子。同时,余映潮老师梳理出了2003年、2006年、2012年的对应题型,分析它的考查点,背后的理念,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正是这种有坚持力的定向收集研究,让余映潮老师学会了提炼与整合的研究技巧,写出了近万字的长篇论文,在进行学术讲座时有了生动精美的材料,对于设计精美的教学细节有了很深刻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余映潮老师说过,有效提高教学教研的能力,应是每位语文老师的基本追求。修炼自己需要把握方法,有了方法,就有了研究的方向和经验,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来说,不会是事倍功半。这就是在告诉我,用反复品析之法,才能提高教师课文深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听余老的课,我看到一个诲人不倦的师者。</p> <p class="ql-block">  有幸聆听了他的展示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钱塘湖春行》《孔乙己》等,在听课过程中我被课堂教学大师的魅力深深折服。 </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的课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在朴实的背后又渗透了大家风范。余老师用到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读,不像我平时上课多媒体就是主场,离了PPT就不会上课了。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教师的内在素质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的课少了语言的霸权,他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在听余老师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余老师在引导学生往前走而不是一味地填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余老师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仲夏,走进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有幸与余老相遇,走近他,靠近他,去感受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我这个假期最幸福的事。我将追随余老的步伐,在教育的路上前行。</p> <p class="ql-block">  师者言犹在耳畔,余音绕梁六日而不绝,映入我心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