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续友情

古特王

<p class="ql-block"> 民间文学续友情</p><p class="ql-block"> 2001年3月19日——23日,新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永庆,代表兵团赴北京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会议期间,王永庆与居住在北京的总参干休所的原一三三团政委于敬熙取得了联系,于政委让王永庆开完会以后先到他家里,然后联系在北京的一三三团副团长王正民、顾绪芬夫妇,以及周新民连长,与加上他夫妇俩一行六人,去天津看望在总后干休所的原一三三团团长刘璞。</p><p class="ql-block"> 23日下午会议结束以后,王永庆如约来到老首长于政委家里。因为1969年11月,王永庆调团警卫班任副班长,经常陪同于政委下连队,关系非同一般。时隔近三十年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于政委是抗日战争入伍的老革命,戎马一生,最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少将军衔。他是在特殊年代来新疆履行稳定新疆的特殊使命,所以兵团对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关切地询问了团场的近况和一些老同志的情况,王永庆一一作答。</p><p class="ql-block"> 24日,王永庆在于政委等人的带领下乘火车来到天津,刘璞团长和已经退休定居天津大港油田的毛宗华政委一起到天津站迎接他们。</p><p class="ql-block"> 见到久别重逢的客人,刘璞团长非常高兴,他拿出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茅台酒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席间,几位老首长一边询问一三三团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一边回忆起当年在一三三团的奇闻趣事,席间不时爆发出开怀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酒过三巡,刘璞问道:“小王,据我们了解,兵团有170多个团场,还有十几个师和兵团机关,多民族团场也不止一三三团一个,怎么就单选你当代表?这是什么原因,你给我们给我们仔细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 小王回答:“那是1988年11月的一天,农八师石河子文联主席金笛一行来到一三三团,传达和宣讲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关于普查、搜集、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文件精神。他强调指出,开展这项工作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史上一项旷古未有的荟萃之举,也是国家“七五”社科计划中的重要工程之一。是一项修我文化长城,抢救文化瑰宝的行动。金笛主席是农八师石河子市德高望重的文艺界老前辈,他的讲话铿锵有力,非常有感染力,我的心被打动了。于是,在团长陈健源、政委侯坤昌的支持下,我们迅速成立了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了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 “会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三连、十连、十五连等单位送来的几十首流传于西北各省的'花儿',发现了一批民间歌手。我将这些“花儿'整理好送交石河子文联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p><p class="ql-block"> 1989年春天,金笛主席带领廖兆暄、任洪邦、阎慧蓉、魏国汉等同志,来到一三三团进行田野调查。我将十五连的王寿山、陆生友、牛德山等退休老职工,用专车接到民间歌手较多的三连,在连队书记鲍文明的支持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花儿'赛歌会。在金主席和儿位专家的鼓励下,几杯酒下肚,三连的杨培发、石生旺、苟月英、郭财源等人一改往日的羞涩和腼腆,放开歌喉,将积攒在心里几十年的'花儿'唱了出来。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过去被批判的“黄色歌曲”,今天倒成了宝贝。于是,两个连队的歌手展开比赛,他们你一首我一首,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他们在农场生活了几十年,还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p><p class="ql-block"> “特别令人惊讶的是,来自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撇拉族自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妇女苟月英,用自己饱经风霜的手捂着脸,竟然一口气唱了十几首情歌。正所谓贫瘠的土地愈是盛产饥饿,那里的民间文化氛围愈是浓厚,真是生存愈艰,哀怨愈多'。那些充满忧伤的'花儿'字字感人肺腑,句句扣人心弦。仅仅半天多的时间,就当场采录了50多首'花儿'。为石河子的民间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工作局面打开以后,我坚持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继续挖掘。最后从苟月英那里打听到他的一个堂哥苟兴忠,是一个从甘肃临夏'花儿'之乡来的“花儿王'。60多岁的苟大爷原是积石山县有名的民间艺人,1961年从家乡来下四场,投奔其姐夫张国贤,被安置在种子队作木工,直到退休。得知此信,我不顾道路泥泞,扛着自行车,专程到十一连找他,最后在一三二团他女儿家才将他找到。他当时正在已经废弃的团部老银行扒土块,准备给女儿修院子的围墙。听说了我的来意,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张口就来。见此情景,我让他回女儿家等我,我又回一三三团在家拿了两瓶好酒,再赴他女儿家,他和一个老乡一边喝酒一边演唱,我现场记录,整整一夜换来了58首“花儿”。</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共搜集、整理民间歌谣300多首。同时,我又发动学校的孙保罗、王福生等老师,整理了1500多条民间谚语,并把它们编辑成《中国民间歌谣新疆卷石河子分卷一三三团分册》和《中国民间谚语新疆卷石河子分卷一三三团分册》。请工会的李全为这两本书设计了封面,绘制了插图。1992年末,我在石河子科委情报所通过马远明的帮助,采用电脑录入,激光发排,胶版印刷的办法,将这两本书各印刷了400余册,成为兵团172个团场唯一出版民间文学的农场。1993年,一三三团民间文学集成办被自治区评为先进集体、我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个人。1994年7月,我当选为新成立的石河子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为代主席。2000年夏,协会换届改选,我成为兵团唯一的担任民协主席职务的基层干部(当时兵团和其他师都没有成立民协),所以经过金笛主席推荐,兵团文联决定让我代表兵团参加中国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听了小王的介绍,大家都非常高兴。刘璞接着问道:“这次参加会议收获一定不小了?” </p><p class="ql-block"> 小王回答:“是的。这次来京开会开阔了我的眼界,更加深了对民间文艺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加了我做好民间文学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还结识了一批我国民间文艺战线上的顶级人物。令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民间文艺事业的我国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先生。他今年已经99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经他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硕士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新时期弘扬祖国优秀民间文化传统的中坚力量。他被邀请在大会讲话时,会场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选举出了多才多艺、热情似火的冯骥才为新一届的民协主席。冯骥才是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中国有名的画家和民间文学的代表。已出版《雕花烟斗》、《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等反映中国民俗的小说作品五十余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好评。上世纪80年代,他四处奔走,大声疾呼,身体力行,为保护中国的优秀古村落、民间版画、民间剪纸而竭尽全力,他的义举感动了中国和世界。他现在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由他掌舵,一定大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听完小王的介绍,大家不仅肃然起敬。由于个人爱好和志趣相投,加上冯骥才就住在天津市,刘璞很想去拜访这位民间文学大师。</p><p class="ql-block"> 2006年春天,王永庆先后两次赴京,参加中国民协六届二次理事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继续当选为中国民协理事。会后,在天津刘璞家与冯骥才主席取得了联系。冯主席得知王永庆在为老首长写回忆录,便热情地邀请他与老首长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做客,叙叙友情。</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刘璞一行来到天津大学内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他们首先参观了艺术馆,看到一幅幅绘画精品和翻译成多国文字的文学作品,刘璞感慨万千,他为天津市有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和社会活动家而感到骄傲。随后,刘璞与冯主席亲切交谈,他为冯主席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所倾倒,冯主席也为能遇到这样一位酷爱书法的老军人而相见恨晚。冯主席祝愿刘璞保重身体,颐养天年。最后,大家在艺术馆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注:本文摘自007年王永庆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的记忆文学《小舟冲浪记》第五章。内容略有润色。</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2日于上海市</p> <p class="ql-block">花儿歌手苟兴忠再给会议代表演唱。中间为文联主席金笛</p> <p class="ql-block">与刘璞团长(中)于敬熙政委(右)在天津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璞团长(左一) 于敬熙政委(左二)毛宗华政委(右一)王正民副团长(右二)</p> <p class="ql-block">采风实况,阎惠蓉(左) 苟月英(中) 任洪邦(右)</p> <p class="ql-block">副团长王正民和老伴顾绪芬</p> <p class="ql-block">石河子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次会议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魏国汉正田间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陈平主席(右一)赴北京参加中国民协会议期间与冯骥才主席合影 右二为乌鲁木齐市民协主席赵国柱</p> <p class="ql-block">王永庆最早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