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风光(二)【神州行系列--山西晋中篇(二)】

秋蝉视角

上集讲到,21年10月携友来到平遥,因受疫情影响,游客稀少,好多店家关门打烊,沿街搭的许多维修架子也有碍观瞻,影响了摄影;平遥城墙因受暴雨冲击,塌方了一大段,正在维修,也没开放,故未能充分反映古城的风貌。好在笔者曾于2017年去平遥摄影采风,现将平遥城墙、街巷繁荣等景象奉献给各位,以求对平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b>平遥城墙</b>】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b>谯楼</b>】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进深四间。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b>古城日落</b>】 【<b>古城门</b>】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有“龟城”之说,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b>马面</b>】“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b>角楼、敌楼</b>】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b>魁星楼</b>】位于平遥城墙东南角,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后世多称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是城墙顶的又一道风景线。 <b>【南门日出】</b> 【<b>云路天街</b>】这里可以上下城墙。笔者是从南门上城,云路天街下城。这是以酒吧为主的休闲一条街,据说晚上很热闹。 【<b>平遥二郎庙</b>】位于平遥的北大街,是供奉二郎神的道教庙宇,创建于清代。整座庙宇共三进院落,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这座气势弘大、结构严谨的庙宇,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 <br> 庙宇坐西朝东,二郎庙的山门,坐落在高台上。山门殿面阔四柱三间,进深两间,二郎庙匾额悬于檐下。阶前有一对圆雕飞龙华表、一对石狮,分列左右。石雕技法纯熟,技术精湛。檐廊墙面绘巨幅壁画:门两侧檐廊墙上,绘有两幅门神青龙、白虎的画像。屋顶及墙面用彩色琉璃瓦装饰,花团锦簇,气势宏伟。 【<b>古城街巷、牌坊林立、庭院深深</b>】 【<b>卫生院</b>】 【<b>电影院、礼堂</b>】 【<b>平遥古城夜景</b>】 <b>平遥古城的市楼、观风楼、城隍庙、文庙、县衙、钱庄票号、镖局等景点上集已作详细介绍(参见上集《平遥古城风光(一)》)。这里再补充分享一些不同视角拍摄的图片。</b> 【<b>市楼</b>】 【<b>城隍庙</b>】 【<b>镖局</b>】 【<b>钱庄票号</b>】 【<b>文庙</b>】 【<b>县衙</b>】 【<b>观风楼、听雨楼</b>】 【<b>小贴士</b>】下集预告:将分享2017年在平遥古城拍摄的古城人文和环境人像采风作品。 <b>【后记】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游览了几十个国家,也拍摄了不少照片。拟按《神州行》、《环球游》两个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将所摄的照片逐步分享给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归类编辑,《环球游》按国家归类编辑。</b> <b>谢谢观赏。欢迎关注我的美篇,转发、交流、指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