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朋友们大家好!“八一”建军节马上就要到了,在此之际,借此平台发表珍宝岛老兵刘剑英老师的《情系珍宝岛》系列文章之二 “ 我 为 伟 大 祖 国 站 岗”</b></p><p class="ql-block"><b> “刘剑英”老师 是我50年前认识的一位大哥,说起刘老师那真叫一位天才、奇才且文武双全思如泉涌的大英雄。现虽已70多岁的年龄,但退役不退岗,就在去年北戴河部队干休所为全场400多名军官作党史演讲,全体起立敬礼,场面热烈掌声此起彼伏,感人肺腑。我们相信老兵的精神将永放光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一 </b></p><p class="ql-block"><b> 珍宝岛这个名字,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难忘的记忆,变得越来越清晰......</b></p><p class="ql-block"><b> 1969年3月2日以后,苏联在珍宝岛连吃败仗,恼羞成怒,两军对峙,剑拔弩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四月初的一天,我正在牡丹江师部招待所参加全师俄语战场对敌用语培训。突然防化连的文书、人称"老病号"的王传福从鹤岗特意赶到牡丹江找我。原来是师里组织各连队的骨干,去参战部队二O一团进行战场实战锻炼培训。防化连派我参加!同时"老病号"还把我的背包、挎包、水壶和冲锋枪、子弹袋也都带来了。並让我当晚到铁岭河二O一团留守处报到,还对我说:你到了所在的连队,把你的《供给证》交给司务长。《供给证》是军人的户籍和粮证,人到哪《供给证》就到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晚饭后,我们去二O一团的近四十人,从铁岭河走到牡丹江火车站,登上了开往东方红的火车,直奔珍宝岛前线。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经过近15个小时的运行,火车抵达了东方红车站。然后上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台敞篷"大解放",道路非常难走。三角坑随处可见,一路上不是绕行,就是走便道。又在车上晃悠了5个多小时,下午快四点了,到达沈阳军区珍宝岛"前指"所在地一一五林洞。从昨晚到现在,我们已经近20个小时没吃没喝了。饥饿,这可能是珍宝岛给我们的第一个考验吧!然后又搭乘一台军用嘎斯,去209高地。天黑以后,汽车停在了去209高地的路边。我们7名去9连的战士,在夜幕中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一条被踩岀来的小道,向山腰爬去。又走了近半个时,来到了几处军用帐篷前。啊!到家啦!这就是9连的驻地。</b></p> <p class="ql-block"><b> 二 </b></p><p class="ql-block"><b> 接待我们的是9连连长,59年入伍的四川兵。先点名后分班,我分在9班並任9班长。同来的人里有一位同年入伍的吉林市老乡,入伍前是吉林市五中的学生,名 叫李福春。我一听这名字,爱给人家起外号的灵感就来了。我说李富春,你这个名字好哇!是国务院副总理呀。他说我不叫李富春,叫李福春。我说管他是"福"还是"富"呢,你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啦!谁让咱们是老乡呢。就这样"副总理"的外号,就送给了福春兄弟,很快大伙就叫开了。没想到半年后的11月27日,福春登岛巡逻时踩响了苏修埋的地雷,光荣牺牲。我的好兄弟丶好战友李福春同志,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珍宝岛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我国军队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正全力以赴的打捞苏军的T62型545号坦克。9连没参与这项任务,仍在坚守珍宝岛。我方白天已停止登岛,夜间派出一个班登岛潜伏。我到9连的第四天,正好轮到9班登岛潜伏。这是我第一次登岛执行任务,晚饭后,全班14个人反穿军大衣,备好枪支弹药,水壸里装上白酒。走出209高地的"营房",通过一片开阔地,来到乌苏里江内河我方一侧的江岸。一位姓张的"老渔民"用小木船分四次把全班送过内河。这个"老渔民"今年三月战友会时我找到了,他叫張文河,也是68年的吉林市兵。当时是二0一团特务连战士,曾和十英雄之一的孙征民一起上岛排雷。他把我们送上珍宝岛后,我们弯腰前进,一个跟一个的来到3号阵地。按照"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战术要求,进入潜伏地域。全班在凛冽的寒风中趴在这冰天雪地的珍宝岛阵地上,枪搂在大衣里,两眼盯着前方。把什么冻了,也不能把枪冻了!连长常讲,当年杨子荣就是因为把枪的彈簧冻了,子弹打不出去,被"郑三炮"击中而牺牲的。而后,全班把白床单往身上一盖,开始执行潜伏任务。全班不许说话,不许吸烟,不准发出响动。两眼紧紧的盯住珍宝岛对岸的苏联下米海洛夫卡哨所,老毛子的探照灯不时的在我们身上扫来扫去。除此之外,一切都静的出奇。看着看着,劳累了一天的我们渐渐的有点困了。可是不准睡觉!这是一条严格的战场纪律。发现有谁打盹了,就用雪团朝他砸去,互相提醒一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睡觉不仅容易暴露目标,也容易冻伤。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寒冷、瞌睡、饥饿一齐向我们袭来。当时我想,这该死的老毛子,你怎么不打燃烧弹呀?把这周围的荒草打着了,我们也暖和暖和。宁可当邱少云,也比在这冻死强啊。全身都冻麻了,脑袋冻得嗡嗡直响,我冻得实在忍不住了,就喝水壶里的白酒。酒被一口一口的喝干了,还冻得要命。这时我想起一位哲人说过:当人的生命快到极限时,唱歌和吟诗是提高耐力的最好办法。立刻我就想到了那首《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独唱歌曲,"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伟大祖国站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为伟大祖国站岗的我,可没歌中唱的那么潇洒,那么浪漫。在零下2O多度的严寒中,每坚持一分钟,就要负岀60秒的耐力!钢枪没握在胸前,而是压在身下;从昨晚7点到今天凌晨4点,整整十个小时的潜伏任务完成了。当霞光满天的时候,我们早已撤出阵地,回到209高地的帐篷里,美美的睡着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三 </b></p><p class="ql-block"><b> 尽快的适应珍宝岛的战地生活,是我们学生兵的必修课,也是苦中寻乐的重要环节。到了9连,生活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吃饭没饭碗。因为战地运输非常紧张,几千人的部队聚集在这里,枪支弹药、医疗药品、粮食蔬菜,全靠汽车往上运。部队的汽车根本不够用,全靠兵团和地方支援。至于碗筷没有就没有吧!这根本排不上号。开饭的时候,炊事班长拿着一个大头菜说:没有饭碗的同志请来这里,扒一个大头菜 叶子盛饭,用你刷牙的搪瓷缸打菜;至于筷子嘛,树上的树枝多的是,折下来就是了。就这样,我们总算是吃完了这顿没有碗筷的晚饭。第二天一早,在9连当文书的我铁中的同学刘金生给我送来了两个饭碗和一双筷子。我如获至宝,高兴的多吃了一碗二米饭。今年三月战友聚会时,我見到了从海南回来的刘金生,我们又唠起了这件事。那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刘剑英</b></p> <p class="ql-block"><b> 说起珍宝岛的一日三餐,最难忘的就是一次吃"三合一”了。"三合一"是对炖土豆、南瓜、西葫芦的戏称。四月的一天晚上,炊事班又做"三合一"了。全连搞军训累了一天,晚饭能吃这可口的农家菜炖"三合一",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一个个真是狼呑虎咽,风卷残云。大家正吃得起劲,突然一个69年的江苏新兵满嘴巴是血,连喊带叫,一边说一边呕吐。"怎么啦?”大家几乎是异囗同声的问?无奈这难懂的江苏话,除了江苏兵谁也听不懂啊!过了半天终于弄明白了:原来,炊事员掀开锅盖时,一只窜上灶台的小老鼠被这热气腾腾的菜锅熏得蒙头转向,走投无路,掉进了菜锅。当时就被烫昏了,满身沾满了粘乎乎的菜汤,顿时它也就变成"三合一”了。跟炖熟的土豆块一样,谁也|辨别不出真伪,炊事员也知道,打菜时偏偏又盛到了这个江苏新兵的碗里。吃饭时,这个新兵以为是土豆块,就咬了一口。结果没咬动,又用力咬了一囗,只听见嘴里还没死透的小老鼠"吱"的叫了一声。再一看这只小老鼠的肚子被咬破了,血流了他一嘴。大家听完,有的想笑,有的想吐,有的吃不下去了,有的还继续吃,真可谓千姿百态。</b></p> <p class="ql-block"><b> 转眼到了夏天,咬老鼠的风波刚刚过去。苍蝇丶蚊子、瞎虻、小咬和蛇又来啦。内河我方一侧有一大片开阔地,上面长满了半人多高的野草,这里是蚊子、苍蝇、小咬和瞎虻的大本营。每次我们路过这里,一个个都被咬得鼻青脸肿。什么防蚊帽、防蚊手套、防咬药都武装上了,仍然无济于事。</b></p><p class="ql-block"><b>于是就传出了"珍宝岛,珍宝岛,除了蚊子就是小咬,白天没处躲,晚上更没好”的顺口溜。这还不算,最讨厌的就是苍蝇,不管白天晚上,人到哪苍蝇就到哪。记得我们9班的张副班长,是68年的四川学生兵。吃完饭有用火柴杆剔牙的习惯,一天午饭后,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剔牙。三抠两抠,竟从牙缝里剔岀一个大苍蝇。我看了调侃的说:"张副班长,今天改善生活啦!这苍蝇虽小,可好赖也是肉呀。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你是咱9连第一个吃苍蝇的人,当不了勇士,最低也能立个三等功啊!”大伙一阵轰堂大笑。从此,这位张副班长叫什么名字,大家渐渐的忘掉了,可这"三等功"的外号一直伴随着他,直到复员回四川。</b></p><p class="ql-block"><b> 光阴荏苒,转瞬间半个世纪的岁月飞逝而去。好多事情渐渐从脑海中消失殆尽,可我珍宝岛经历过的这些趣闻轶事,却从未遗忘。现在回想来,就像发生在昨天。是它时刻在鼓舞丶激励和鞭策着我:什么东西丢了,珍宝岛的精神不能丢!军人的品质和气概不能丢!</b></p><p class="ql-block"><b> ( 写于2022年7月23 日 )</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刘剑英1949年7月出生天津市</b></p><p class="ql-block"><b>1981年6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b>1968年3月入伍。部队番号67师201团9连,师直防化连任战士 班长</b></p><p class="ql-block"><b>1969年4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作为军事骨干到参战部队、参加实战锻炼;曾多次带领全班登岛潜伏;</b></p><p class="ql-block"><b>同年11月29日参加沈阳军区“珍宝岛十英雄报告团"</b></p><p class="ql-block"><b> 1973年3月初复员到吉林铁路机务段 先后担任火车司机等。1978年10月起先后担任美术员、工会干事、報社编辑、铁路局政治部秘书、秘书科副科长等职务。1987年任吉林铁路分局监察分处长。1996年任吉林铁路水电段党委书记。2001年10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全路最高奖一一火车头奖章;同年7月荣获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7月退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撰稿、图片提供:刘剑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制作、设计:素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