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未,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做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則用木定型锚固。</p><p class="ql-block">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和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苐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既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截止2008年,世界遗产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己届600年‘’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福建土楼是以土做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型、半圆型、方型、四角型、五角型、交椅型、畚箕型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型,有宫殿式、府苐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密感,坚实牢固,楼中堆集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型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現存的土楼中,以圆型的最为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