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因早年丧偶便来到广州和女儿、女婿与外孙女一起生活,白天女儿和女婿需上班,外孙女去了幼儿园,买菜便成了我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广州城中村一般都有农贸市场。市场除了有蔬菜、水果、食品、土特产和日杂小百货外,还有理发、缝补、报刊等便民服务。有的村还每月固定几天为赶集日,市场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买菜是有门道的,会买的每天精打细算,一月下来还是要节约不少钱。你还需清楚哪些是贩菜的业主,哪些是本地的菜农。贩菜的不会低于进菜的成本价卖给你,所以没有什么砍价余地。本地菜农是自己种的菜,砍价的余地就大些,有时为了早点卖完回家会便宜出售。</p><p class="ql-block"> 我属于那种不会买菜的人,因为我不爱精挑细选,更不愿学那些买菜掐头去尾占小便宜的人。贩菜的也好,本地菜农也好,我认为他们卖菜赚点钱不容易,所以我一般不跟他们讨价还价。常常让我难堪的是,我听不懂广东人的白话,总是把一听成二,二听成一。没办法,我就干脆多给他们一些钱,他们找我多少算多少。</p><p class="ql-block"> 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慢慢熟悉了许多贩菜的业主和本地菜农,对那些服务态度好,又不爱斤斤计较的,我会尽量照顾他们的生意。他们对经常光顾的顾客也怀感激之情,常常会说谢谢,欢迎光临的客套话,有时还会送点小葱小蒜。</p><p class="ql-block"> 我有时也会去超市买菜。超市为了招览顾客,每天也会拿几种菜减价做活动,但大部分菜比农贸市场贵。我和许多顾客一样,来超市主要是体验另一种购物心情。</p><p class="ql-block"> 买菜虽然是生活所需,但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因为这里是一个充滿人间烟火,市井百态的小社会。通过这个小社会,你可以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和老百姓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去农贸市场的路边有一条饮食街,我经过那里,常常很远就能听到店堂内谈笑风生。这是广东人在享受他们的粤式早茶,说是早茶,其实有丰富的小吃美食供顾客选择。</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会到农贸市场或超市选购红包。广东人把红包叫“利是″,寓意利利是是,大吉大利。过年期间,家里和单位的长者、已婚人士都要向晚辈和未婚人士派发″利是″,不过金额都不多,当时一般也就2元、5元不等。平常广东人家里办婚宴,与我们内地也有所不同。我们内地许多地方是红包多多益善,而广东主人会拒收客人送去的红包,他们一般会将红包折个角还给客人,表示收下了你的心意。</p><p class="ql-block"> 广东人“好吃″,但不好酒。酒席上主人一般不会劝酒,客人可以随意。广东人对穿戴也很随意,即便是很有钱的人,也不讲究。对广东人的这个性情,我倒十分欣赏。</p><p class="ql-block"> 女儿后来工作不怎么忙便不要我买菜了,但我有事无事还是会经常去农贸市场和超市逛逛。20年发生疫情后,我们这里便有了网上购菜,家里日常的菜和生活物资都是由女儿在网上买,我也因此很长一段未去农贸市场和超市。</p><p class="ql-block"> 出于怀旧,疫情好转后,我特地去农贸市场和超市转了几次,发现冷清了许多,原来一些熟悉的面孔和摊位许多都不见了。更想不到的是,原来一家我们经常光顾的大型超市竟然也停业关了门。主要原因应该是疫情的影响和网购电商的冲击吧!如今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原生的旧有的东西被新生事物所替代是必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