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和韵律的融合

廉 渤

<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先生在巜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现予转发,望词曲作者交流分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韵律是诗情的翅膀</span></p><p class="ql-block"> -----从童诗谈起</p><p class="ql-block"> 金 波</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诗歌“散文化”倾向比较明显。特别是诗歌缺乏意蕴、意境、语言不优美,很难说是诗了。从创作实践看,受“成人诗”影响,大部分童诗(歌谣)也不押韵。我认为童诗应该提倡押韵。</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看童谣。童谣通过口耳相传广为流行,它的流行与其韵律有着极大关系。古人说“徒歌曰谣”,所谓歌“曲合乐曰歌”。简言之,有章曲、能唱的是歌;没章曲、不能唱的是谣。童谣靠口来传,为了传播,为了让听着悦耳,就要有节奏、有韵律。童谣韵律极其丰富多样,押韵自不必说,换韵方法也很讲究。韵是童谣的一种粘合剂,是点燃灵感的火花。它能把繁复的意象聚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无限乐趣;韵不仅是粘合剂,它还是“声音的向导”,我们可以跟随声音去畅游童谣的意境,进而去听、去唱、去创作童谣。这是一种即兴的创作,更具体说,这是一种借助韵律的创作方式。</p> <p class="ql-block">  童谣是为孩子们创作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人类审美是从听觉开始的,诗歌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音乐性。欣赏诗歌不能放弃对音乐性的欣赏。何况,写不押韵的诗歌并不容易。我常常提醒初学写诗的朋友,你可以写不押韵的诗,但你必须学会押韵,它可以帮你带着韵律去构思作品、思考一首诗。如果你开始写诗就缺少对韵律的认知,就可能步入“分行排列”就是诗的误区,丢失对诗歌听觉之美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有人爱诗迷诗,又沉溺于自己的诗作,这要警惕一种错觉,即认为“简单地把诗断行以后,就完成了一首诗”。其实,在诗还没“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听到那首诗了,这就是你自己“内心的声音”。缺乏内心的声音,无论你多么慷慨激昂,听者(读者)都难以感觉出诗作内在情感和声音之美。</p> <p class="ql-block">  写诗不愿意押韵者,一个理由是“押韵束缚思想表达”,但我看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应该说,押韵本身可以活跃思维、活跃表达。我写诗从来都是带着韵律思考的,构思一首诗,总先萌生急于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要紧的句子,这都可能是决定用韵的依据。反过来,韵脚又可以给你限制中的自由,让你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驰骋文思,集中而单纯地呈现你所表达的意象。</p> <p class="ql-block">  韵是诗意的翅膀,不仅能让诗人文思飞翔,还能把一首诗凝聚成一个整体;韵是流动的声音,它能引导你走进同一韵脚的字词中间,供你在选择要用的词汇;不仅如此,韵脚可以让你在枯竭的思维中绝处逢生,在韵律中迸发思考的火花。有韵的诗,可以让你在诗海中畅游,伴着你抵达诗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和年轻诗人谈童谣、谈押韵,喜欢引用俄罗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那句话“我的天性中,素来有渴求韵律的愿望”。对韵律的感受力,就是敏锐地捕捉声音。行文至此,我想起1926年徐志摩和英国作家哈代的谈话。哈代问徐志摩,“你们中国诗用韵不用!”徐回答说“你投块石子到湖心里去,一圈圈水纹漾了开去,韵是波纹,少不得”!哈代继而说“抒情诗是文学的精华”,“诗是文字的秘密”。我尤其欣赏最后一句话,诗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的,其中也包括诗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读诗写诗,是全面地培养审美情趣,“情感的、哲思的、语言的、想象力的,特别是诗的内容和韵律的融合,诗的韵律,不只是戴着镣铐跳舞,也是张开翅膀飞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小蜜蜂(儿歌)</span></p><p class="ql-block">嗡嗡嗡嗡嗡嗡,</p><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去做工。</p><p class="ql-block">来匆匆去匆匆,</p><p class="ql-block">做工趣味浓。</p><p class="ql-block">天暖花好,不做工,</p><p class="ql-block">将来哪里好过冬。</p><p class="ql-block">嗡嗡嗡嗡嗡嗡,</p><p class="ql-block">别学懒惰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嗡嗡嗡嗡嗡嗡,</p><p class="ql-block">大家一起去做工。</p><p class="ql-block">来匆匆去匆匆,</p><p class="ql-block">做工趣味浓。</p><p class="ql-block">天暖花好,不做工,</p><p class="ql-block">将来哪里好过冬。</p><p class="ql-block">嗡嗡嗡嗡嗡嗡,</p><p class="ql-block">别学懒惰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艺术简历</span></p><p class="ql-block"> 金波,原名王金波,1935年生,祖籍河北省冀县(现冀州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57年发表作品,半个世纪以来,结集出版诗歌、童话、散文等数十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代表作有《我们去看海》《回声》《感谢往事》《眼睛树》《金波儿童诗选》等。</p> <p class="ql-block">制作: 廉 渤</p><p class="ql-block">审核: 创编组</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小蜜蜂》</p><p class="ql-block">发布:2022.7.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