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p> <p class="ql-block">作者: 黄士银</p> <p class="ql-block"> 前言 </p> <p class="ql-block"> 情系八一,当过兵的战友们;八一将至,所有我们这些从军报国的战友们;为庆祝我们军人的节日,此时不能不使我们这些曾经是一代军人的退役老兵们,回忆和联想起我们那段从军的历史和经历。我们虽已离开军营多年,相信战友们都将与我同感。我们虽已年逾花甲,但我们那段军旅生涯始终给我们留下了一生无法抹灭的美好回忆和向往。从军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的座标。</p><p class="ql-block"> 退役军人战友们:虽然我们那段军旅历史是艰苦的,但它𨚫锻炼和造就了我们这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坚強意志和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结论已证明,我们这代人无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我们这代曾经有从军历史的退役军人,曾经为社会和自己创造积累了強大的精神及物质财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这代退役军人可以引以为傲的资夲和荣耀!</p><p class="ql-block"> 一、从军报国</p> <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197O年的冬季,我从孔孟之乡的齐鲁山东应征入伍来到驻陕部队的47军、139师、417团服兵役。我们在新兵连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和基础训练后入列417团一连。 我与几位同乡分别下到一连各班从此开始了正规军人的从军生涯。</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的早春二月,我们417团奉命要去执行军垦任务。这时从季节上看虽然己进入了春天,但仍然是“春寒料峭”天气寒冷。大约在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连全体指战员在连长的率领下,奉命从“莲花寺”驻地撤出向大荔县一带开进。</p><p class="ql-block"> 部队沿着乡间土路两路纵队行军,沿路途中经过了许多村庄渡过了洛河,到达了一个叫百士公社的徒门生产大队停了下来。听我们排长说部队要在这个村庄驻训学习一段时间,为下一步执行军垦任务做准备和休整。</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被分到这个村庄的最南端的一户老乡家,我们这家的房东听说解放军要进驻他家,提前早己打扫好房子等待部队的到来。我们按连里的安排来到这家房东的门前,当我们全班战士背着背包和枪支还未到之前,就见房东大哥为了欢迎我们早己在门口等待多时了,我们见老乡如此高规格的欢迎我们的到来,使我们都深受感动。这时班长代表全班向房东大哥表示了感谢。</p><p class="ql-block"> 我们全班在房东的引领下进入了老乡的家中,我们在班长的指挥安排下放下背包和枪支立即分头行动,有的找来扫把帮助房东打扫院落卫生,有的提桶取水,有的安排房间的铺位,一切安排就绪后就开中午饭了。</p><p class="ql-block"> 部队驻民房换了环境,对此,上级和连队在部队行动之前早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开展了教育和动员。连长和指导员并三令五申強调了部队的纪律,要求部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部队在驻训期间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做到军地团结,同时尊重地方的习俗,做到“秋毫无犯”。</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驻训期间重点学习和领会毛泽东主席在当年提出的五.七指示的精神实质,为下一步开展军垦工作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強调要求部队继承和发扬抗战年代的“延安精神”做好吃大苦的精神和思想准备,用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去执行艰苦的军垦任务。以此锻练部队,使部队发扬和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防止部队变成老爷兵。</p><p class="ql-block"> 当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五.七指示精神,其实质和核心仍然是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军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传统。从广意上理解是锻练培养军队和地方各级政府干部永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坚強意志,和不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在徒门村驻训期间,我所在班驻在村庄的最南端一处座北朝南的人家,门口朝着村庄南边不远的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叫洛河。它是关中平原一带渭河的一条支流。洛河汇入渭河流经“大荔县”三河口汇入黄河。</p><p class="ql-block">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渭河便可称为陕西省的母亲河,而洛河又是大荔县人民的精神象征。从洛河流域上看,洛河在大荔县境内流域最长,河流面积最开阔,而且是流经大荔县城区。从河流这种自然分布的流向,大荔县自然占尽了天时地理的最佳环境和灵气。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风水宝地,使得洛河所经之处无不受益。</p><p class="ql-block"> 洛河流经关中平原的大荔境内河流平缓温顺,从近处观看河面没有那么汹涌湍激。从古至今,洛河之水滋润着大荔县的万倾良田,洛河给生活在两岸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富绕和经济发展。由于整个洛河流域气侯温和,在这一带适宜种植和自然生长着各种杨柳树木和葱翠的植被,两岸花草茂盛,鸟兽虫鱼种类繁多。经查证从河流文化层面来看,这一带在历史上自有人类有史以来逐水而居,可称得上是一个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的天然粮仓和富绕之地。</p><p class="ql-block"> 时逢阳春三月,有时我们在课余时间站在房东家门口举目南望迎入眼帘的是洛河两岸成行的杨柳已披绿成荫,透过不远处是当地生产队传统种植的桃园正值绽姿开放的盛花期。这如同“世外桃园”般的景色使人如坠仙境,鲜艳盛开的桃花与洛河两畔被春风吹拂荡漾的杨柳技条相盈,形成了“柳绿挑红”般的美丽自然景观,这如诗似画般的美妙春景使人若临仙境、如痴如醉、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洛河为大荔增添了光彩,“洛水美”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和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历史文化和文明,除了我们家乡“章丘龙山文化”之外的华夏文明,那么做为历史上“洛河文化”既发源于“大荔”。</p><p class="ql-block"> 大荔县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智慧,在天赋洛水的生态环境下创造了灿烂的历史生态,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一连所驻的“徒门大队”就位于美丽富绕的洛河之滨的北岸,这个不大的村庄不但美丽富绕,而且体现了地美、水美、生态美,人更美。我们在驻训期间,地方政府和人民积极拥军,给予驻军部队大力支持。当地的公社社员都是那么热情和善良,这使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这个村驻训休整期间,除去政治学习和训练外还进行了学工、学农,学工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学习打砖坯子,为后续的营建筹备建材。学农,连队为答谢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部队营建工作的支持,特意组织了几次爱民劳作活动,深入各生产队参加支农劳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帮助房东整理环境卫生,担水等群众工作。在整个驻训期间连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融合,秋毫无犯,并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时间转瞬间到了农业的麦收和水稻的插秧季节,我们连在徒门大队驻训就要结束了,部队要开赴大荔朝邑的黄河滩去执行军垦任务。首先是尽快开赴赵渡三河口,去支援早己在三河口湿地开劈生产基地的二分队帮助插水稻秧苗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1年的6月份的一天,我们连要离开徒门村,当地的老乡和房东听说部队要走,一早就起来送别自己的子弟兵,我们背上背包与房东和乡亲们话别后跑步集合。这时全村的老乡和房东中有男有女,还有等待上学的孩子们,他们望着部队整队就要出发,我在队列中发現有许多乡亲们在抹着脸上流下的眼泪。部队就要出发开走了,连长和指导员代表全连指战员,向送行的乡亲和村干部挥手致意表示感谢后,连长下达了出发的口令,这时我们全连官兵迈着整齐的步阀回头向徒门村的乡亲和房东挥手辞别,踏上了去执行艰苦军垦生产任务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二、屯垦戍边</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6月,我们连首先去三河口湿地支援二分队的插秧工作,我们连经过一上午的行军中午时分到达了二分队的生产基地。这一带是渭河和洛河汇入黄河的三河口湿地,放眼望去到处是水。部队沿着一条拦水大堤停了下来放下背包待命,很快从连部传来了指示说各班派战士到二分队营地去领帐蓬,我们全连要在这大堤上安扎帐蓬住宿。</p><p class="ql-block"> 这天中午的天气特殊的闷热,各班很快领来了帐蓬,连长指挥全连各班排按划定位置扎开了帐蓬。这时我们连长擦着脸上的汗水抬头向西北方向一看说,天气不正常、天要下雨!,全连必须抢在雷雨之前扎好帐蓬,要不然部队将无栖身之地。遂即命通信员迅速通知各班排加快速度架设帐蓬。连长话音未落,突然在不远的西北方向传来了一声闷雷,随后狂风骤起,连长顿时高喊着各班加快速度!天要下雨!这时全连听到雷声和连长的喊声都忙乱的加快了速度。说时迟那时快,各班在加快架设帐蓬的同时雷雨大风就向大堤袭来,顿时风雨交加大雨倾盆!各班刚扎好的帐篷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几乎被吹翻,我们全连指战员冒着狂风暴雨在大堤上与风雨搏斗着,时间不长风雨过后雨过天晴。可我们都已被风雨淋的象个落汤鸡。我们的背包也被风雨淋湿,好在雨过天晴烈日当空很快也就晒干了。</p><p class="ql-block"> 部队刚进生产基地的第一天就经受了一场大自然给我们设置的笫一回合的艰苦考验,老天爷特意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搞得我们全体官兵好不狼狈。</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二分队的大堤上夜宿住着帐逢,白天在稻田里插秧那只不过是军垦艰苦环境的冰山一角,今后更加艰苦的军垦生活在等待和考验着我们这些年青的干部和战士…</p><p class="ql-block"> 很快支援二分队的插秧任务已结束,按417团部署全团从明天开始开赴朝邑一带黄河滩的芦苇荡全面展开垦荒屯田。时值盛夏,我们全团指战员每人一个背包一杆枪开进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荒无人迹的芦苇荡。这里就象当年的“沙家浜”更象当年的“南泥湾”。部队按全团指定位置各连分别在没有立锥之地的芦苇荡开劈自己的营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地放下背包架起枪,在高如围墙般的芦苇荡中用镰刀开劈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地取材,仅利用一下午的时间就搭建起了能夠遮风挡雨可以栖身的芦苇茅草棚子。全连指战员当晚进驻了天然的鲜芦苇茅草营房。</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鲜芦苇搭建的草棚营房很有特点,那就是即潮湿又闷热,白天在烈日下的芦苇荡中挥镰割砍芦苇,夜晚栖身在低矮潮湿的草棚热的使人窒息喘不过气来,而且还遭到许多来自空中和地面的蚊虫叮咬的困扰。部队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在烈日酷署的盛夏以军人那种坚強的战斗意志,在短短的几𠆤月中就开垦出了5万亩土地。到笫二年的1972年的麦收一年中,就获得了可喜的丰收回报。当年就开创了生产粮油2000万斤的纪录。</p><p class="ql-block"> 三、继承光荣传统 </p><p class="ql-block"> 连队在执行艰苦军垦任务的笫二年的1972年的麦收后,我从三排调入连部接任文书工作。时间很快到了夲年度的12月下旬,新年将至,这天指导员从团政治处参加会议回到连部时带来了一梱用粉红纸复印的“新年慰问信”。其中还有一份特殊而且比较显眼,幅度较大的慰问信交给了我说;文书,这梱多的是政治处统一印发给全团指战员的父母和家属的“新年慰问信”。团政治处主任强调要求各连尽快以邮寄的方式用挂号信发往全国各地指战员的亲属,这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各连务必尽快办理,在元旦前能夠让每位指战员的家乡亲属都能接到来自部队发来的新年慰问贺词。</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指着这梱慰问信郑重的说;文书,这是一项有政治意义的任务,現在就由你尽快办理完成这个任务。下午你到团军人服务社按全连人数购买挂号信封和邮票尽快完成明天寄出!,记住!要购买挂号信封和邮票!指导员认真的又重复了一遍。我当时接过慰问信当即回答;是!我一定认真完成这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接受了指导员交给我的这项具有政治性意义的任务后,午饭后没有休息就快步赶往团部的军人服务社。我们一营所属连队都部署在黄河咐近离团部较远,往返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在那个时期和年代,我们步兵连队没有任何的车辆和交通工具,那可真个叫做名符其实的步兵。我徒步大步流星的走在黄河滩生产基地的土路上向团部奔去。</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急于完成这项与时间赛跑的政治任务,到达团部的军人服务社买足了信封和邮票,马不停蹄返回连部已是到了开晚饭的时间。饭后没有休息,我开始从全连军人花名册中查找核实全连指战员的籍贯地址。同时并逐个书写信封、收寄地址,和封帖挂号邮票。这些程序完成后连队早已息灯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 笫二天早饭后,我要去执行邮寄“新年慰问信”这项具有政治意义的任务。为了爭取时间能夠在元旦前,让分布在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的部队军人的家乡父母亲人,能夠按时收到部队对军人父母家属的真诚的慰问和敬意,必须专程到几十公里外的朝邑城镇邮局投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连里首长特许我到司务长那里去借连队唯一的一辆自行车去朝邑投递信件。于是我有连长特许的“尚方宝剑”很快借来了自行车。我急忙把信件装满我的挎包,但信件太多一个挎包容纳不下,我只好找到我的同乡战友孙传法,用他的挎包解决了问题。于是我双挎包斜挂在身,飞快踏上自行车象飞鸟出笼一样飞翔在黄河滩的广袤田野上。</p><p class="ql-block"> 进入冬至后的黄诃流域受日夜温差大的影响,整个生产基地广袤的田野上被朦上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此时晨曦初照,整个生产基地又被一层层淡淡的轻雾所笼罩。随着阳光強度的照射,整个黄河流域的上空就象被朦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会浓雾朦面,一会又雾晴天廊,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我骑着自行车云里雾里的穿行在茫茫一片雾海之中,严然又象在大海中劈波斩浪那样驾舟航行的一叶小舟。</p><p class="ql-block"> 这时太阳的光照越来越強,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黄河流域的气侯顿时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也不知啥时候晨雾消散,天气恢复了常态。在我加快了骑车速度的同时,又下意识的抬头仰望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就象一盏大红灯笼那样悬挂在天空是那样的鲜红明亮和灿烂。头顶是尉然的天空是天廊气爽,正是,“晨曦严霜洒满地”,日出朝阳霜雪融”,今天必定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可谓是;“孔雀东南飞,春到自然归”的好肇头。</p><p class="ql-block"> 灿烂的阳光驱散了重重弥雾,我骑着自行车顺利到达了朝邑邮局。我下车重新检查了一遍信件后立即将一封封代表表着部队和子弟兵对亲人的深情厚意的“慰问信”郑重的投入到了邮箱之中。一封封情深意重和热情漾溢的慰问信,代表着部队和子弟兵对家乡和亲人的关怀和问候。通过我的手和邮电途径飞象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p><p class="ql-block"> 我圆满完成了指导员交给我这个具有政治意义的任务返回了连队,同时向连首长做了筒单的汇报。回到连队己错过了午饭时间,我到饮事班随便吃了点东西回到连部。这时我猛然想起了另一份比较特殊的慰问信,想到这里我顾不得午休找出来展开认真一看,其标题是以辽宁省黑山县革委会的名誉发给原东北野战军笫十纵队(現47军)全体指战员的《新年慰问信》。我在这期间接触和亲手办理了两份不同形式的慰问信,一份是代表部队发往子弟兵家乡和亲属的亲切问候,另一份是来自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思念和关怀。两份不同内涵的慰问信体現着军民融合殊途同归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这封来自黑山县革委会发来的“新年慰问信”代表黑山县人民苦苦寻找东野十纵的驻军信息多年。(由于部队在当年的部署地址属军事秘密)为此,黑山县政府和人民通过组织上报总政和总参,由总参将黑山县人民的这份慰问信转发给调防陕西的47军。 这份代表着黑山县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情深意重的那份“新年慰问信”在1973年元旦前夕,下发到了47军所属各部以示慰问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这封不同寻常的慰问信的核心内容至今我记忆清淅。信中大意写到:黑山县政府和人民多年以来始终在苦苦寻找,当年曾在“辽沈战役”中为黑山县人民做出重大牺牲,立下不朽战功的东野十纵、47军将士们!。慰问信的字里行间漾溢和饱含着黑山县人民对子弟兵深厚的渔水之情,和对(十纵)47军将士们的深深怀念。</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封来自黑山县人民对(十纵)47军将士的深深思念和那份血溶于水的渔水情,时至今日已过去50多年的今天还仍然深深打动着我的心结。对此,我有时反复思考着,中华民族有这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缔造,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和打造的一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子弟兵在人民的支持爱戴下,不论在任何时期和年代都将与人民荣辱与共、血溶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去的亲情联系。这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強大力量和精神源泉。战爭年代已证明,只要军民团结一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与未来,都将是无敌于天下的強军劲旅,和维护国家安全可以信任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