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几天,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树木掩映,黄墙黛瓦,屋舍俨然,那里琴音悠扬,书声琅琅,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那里明明很小,却有一个小山坡,颇有野趣;那里明明很老旧,却充满艺术气息,教人留连。</p><p class="ql-block">那是三十年前的南海师范,一个专门培育师范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的中师生,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都要懂一点,怎“特别”两字了得。</p><p class="ql-block">那一个阳光充沛的夏日,操场边的小斜坡上那棵高大的凤凰树照例开花,火红的花朵映衬着课室黄色的外墙,整个校园美丽得像一幅画。我们,九二届3班(英语加强班)的师范生,在凤凰树的绿荫中,在南海师范悠扬的校歌中依依惜别,各奔前程。</p><p class="ql-block">“莺岗始创,几度沧桑,年年桃李,岁岁芬芳”……</p> <p class="ql-block">四季流转,岁月如歌,三十年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都说少年时的记忆最是刻骨铭心,随时的一颗火星飞溅上去,它便呯然爆炸成一片无以湮灭的火海,让你在记忆里再一次点燃自己。前几天,阿嫦在微信里说了一句“聚会”啦,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那些隐隐约约的记忆碎片竟慢慢清晰起来。恰似韶华回转,我感觉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那是我一生的财富,一生的荣光与幸福,温暖着生命肌体中的每一道细小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教英语的Miss 吴。她每天都穿着美丽的裙子,蹬着时尚的高跟鞋,从办公室“咯咯咯”地踱进教室。整个夏天,我们从没见过她穿裙子以外的东西,她仿佛有数不尽的半截裙,A字型的,鱼尾型的,伞形的……应有尽有。我们甚至为Miss 吴会不会穿裤子打起了赌,赌资是一根雪糕或校工阿姨煮的一碗绿豆沙。一日,到Miss 吴的课了,她还走在小斜坡上,有个男同学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大叫:Miss 吴今天没穿裙子!吓,Miss 吴居然没穿裙子!特大新闻!那她穿了啥?所有人都往窗外张望,场面滑稽得竟然有点像鲁迅笔下的某个场景: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不过,这是一群调皮的小鸭,并非麻木的看客。原来,Miss 吴不穿裙子的时候是会穿裤子的,依然那么优雅,依然那么标特浮,哈哈。</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Miss吴。Miss吴刚发来信息:感恩所有,Actually I am so proud of you all)</p>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陈起南老师。陈老师是我们中一的语文老师,一精痩老头儿,打得一手好羽毛球。一天下午,阳光正好,他正给我们讲唐诗宋词,慷慨激昂之际,突然一只鸟儿飞进教室,课室一阵骚动,陈老师正在板书,听到声音,一个潇洒的转身,以迅雷不及耳之势把手一伸——飞翔的小鸟居然被他抓在手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啊,我们惊呆了,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吗?确定不是哪里冒出来的武林高手?陈老师微微一笑,手一松,呼的一下,把小鸟放飞了,只留下一脸惊愕的我们和“徒手抓鸟”的江湖传说。</p> <p class="ql-block">老师身手了得,我们也不差哩。这里必须要说说我们的女子篮球队了。阿钗,阿莲,带崧,婉英,彩蓉……快来快来,要开赛了!随着哨声吹响,发球、传球、进攻、防守,众位篮球女将配合相当默契。现在,我在敲击键盘的时候,仿佛置身于当年球场,闻得到那种汗腥味。只见阿莲一记漂亮的长传,阿钗把球稳稳接住,迅速突破对方两名球员的防守,三步上篮,进了,2分!当然也有很搞笑的时候。有一次,球滚到中间,在球附近的双方球员齐刷刷把手伸向篮球,一个篮球上搭着七八只手,组成了一个魔幻的图案。还有一次,带崧抢了一个篮板,被对方几位球员死死围住,有个还伸出手来抢,带崧和对方球员就像是在拔河,争持不下,裁判只得吹哨重新争球。场外观众已经笑坏。刘德华在1991年发行了一首歌《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们天天在“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的歌声中跑向球场,这是一起打球的日子啊。虽然我不是优秀的前锋,但我仍然怀念那些并肩作战的每时每刻。最遗憾的是,我们女子篮球队没有正儿八经拍过一张照片。美女们,8月4号,来吗?我们拍张照吧。阿嫦挑的这个日子刚好是“乞巧”节呢,相信乞巧之后,若再组织一场篮球赛,我,一定百发百中,我们,仍然所向披靡。</p> <p class="ql-block">女子篮球队的成功,离不开啦啦队的捧场。啦啦队中的中坚力量,绝对是他们,13位可爱的男生,我们的“十三太保”。这十三位爷可是三班的宝,活宝,一入学就因同中三的大师兄争抢篮球场而威名远播。不过,物以稀为贵嘛,不论他们闯了什么祸,自然有老师宠着他们。我们是英语加强班,老师们经常会教我们唱一些经典英文歌。其中有一首80年代恋情男女吐露心声的抒情经典“More than I can say”,头一句是拖长声调的“woo-woo-yay-yay”,唱起来特别带劲。犹记得一帮男同学常坐在操场边高出一截的栏基上,眼睛幽幽地瞄着操场,广播站一放这首歌,他们就扯着嗓子喊“woo-woo-yay-yay——今晚郁你夜唔夜?”,其大胆程度令人咋舌,躁动的青春表露无遗。不知仇老师当年有没有气得直骂他们“熊孩子”。来吧,十三太保,8月4号,要不要再来吼一嗓子“woo-woo-yay-yay”?</p> <p class="ql-block">中师生求学的脚步绝不止于校园。那时候同学之间流行在周末骑着自行车互相串门,我亦由此认识了不少乡村风物,解锁了不少新技能,如打麻将。在此爆点私料,我先生就是我打麻将时相中的。牌桌上他那种输赢由他、谈笑风生的从容气度令我着迷,嘻嘻。</p><p class="ql-block">去秀开家串门的经历是一次美的历程。秀开家在南庄,那儿水道纵横,绿树成荫,一派岭南风貌。重点是,她家有一只小艇!我们坐上小艇,轮流划桨,它就歪歪扭扭地、慢悠悠地渡入藕花深处,活脱脱就是王昌龄的《采莲曲》图:</p><p class="ql-block">“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p><p class="ql-block">三两同学,一塘荷花,人生至境。</p><p class="ql-block">秀开,现在你们那里还有荷花吗?小艇还在吗?还能躲在荷叶下小憩吗?如果没有,8月4号,我们也可以找个荷塘,找条小艇,再去唱一支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是的,歌声,读中师的三年,我们从来都不缺歌声,有时候我们就这样听,有时候我们自弹自唱。曾记得我们有段时间迷上了吉他,上完课吃过饭,一有空闲时间就在宿舍里练习。练指法练得指肚发红,最后手指都长出了老茧,可没有人叫一声苦。当我们坐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轻拨琴弦,开口吟唱的那一霎那,仿佛自己就是那一只《秋蝉》:</p><p class="ql-block">“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p><p class="ql-block">谁道秋霞一心愁,烟波林野意悠悠</p><p class="ql-block">花落红花落红,红了枫红了枫</p><p class="ql-block">展翅任翔双玉燕,我这薄衣过得残冬</p><p class="ql-block">总归是秋天,总归是秋天</p><p class="ql-block">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p><p class="ql-block">秋去冬来,美景不再</p><p class="ql-block">莫教好春,逝匆匆</p><p class="ql-block">莫教好春,逝匆匆”</p> <p class="ql-block">“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秋去冬来,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说时光如流水是真的呢,这些仿佛演绎在昨天的喜悦或伤心,都已被时光机器带走,隆隆地驶出将近三分之一个世纪。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之下,南海师范已然消失,我们,八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有些成了叱咤商界的精英,有些成了各大公司的中流砥柱,更多的还是坚守在教育一线的中坚力量。30年,沧海桑田,这其中发生了多少故事?听说惠玲要嫁女了,要不要去贺一贺她?听说顺颜的儿子读博了,二孩家长要不要听听她的育儿经?听说大美女“车匙”(Tracy)现在舞姿越发曼妙了,要不要跟她学两招,以便退休后在广场舞界混个风生水起?听说阿嫦正在寻觅佳婿,家有小帅哥的同学要不要和阿嫦确认一下眼神?听说庆辉的庄园瓜果飘香,有兴趣来一次“鬼子进村”吗?……</p><p class="ql-block">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同学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岁月就像一个神偷,偷走了青春的容颜,却不曾偷走我们青春的心。同学,8月4号,约定你!到时,我们齐唱一首伍思凯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吧。</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