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成长智慧

一川烟雨

<p class="ql-block">在别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成长智慧</p><p class="ql-block"> 范县第三小学 白旭文</p><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无言,在成长书院,七月的故事在悄然上演,在声声的召唤下,2022年7月17日,在这个夏天,“疫”路幸运,我们相约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相聚云端,守望优秀,寻觅“守语文之根,让课堂说话”的密码。这个夏天,注定非同寻常, 在成长书院,“煜”见美好,我们收获着、感动着、成长着, 7天——我们在智慧成长中蜕变。</p><p class="ql-block"> 7天,我端坐屏幕前聆听导师们的报告和课例,深深感到这场精神盛宴,内容丰富,让我收获满满,太多的东西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今天敲击键盘,指尖不经意间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一路的收获在文字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 新观念,指引我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书院,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揭开面纱走进我们的心里。虽是初次相约书院,但却有种熟悉的味道。尤其是开班仪式上刘肖院长别开生面的点名式讲话,让我大有对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相见恨晚的感觉。“双减”、“五育并举”、“新课程标准”、“新高考”让我再次了解教育的新思潮。刘肖院长让我们更新了自己的认知,学习是最好的成长!他的“成长没有边界,成长不分早晚”,“成长永无止境,学习没有假期,把一切献给现在”的话语,更是振聋发聩。让我深感“幸福四季常在,最爱这夏天”。 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华应龙老师寄语:“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是原来的那个人”,让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的我又增加了些许教育智慧。“地气”十足的朱煜导师的“三个不要”让我刻骨铭心:不要以为学生一教就会!不要以为你说清楚了学生就明白了!不要以为学生学会了我们就可以一劳永逸;还有“闫”师出高徒,学海天地宽闫学导师的话语更让我茅塞顿开:只要上路,天天走,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濮阳的骄傲武凤霞导师的“最是勤奋能致远,昨天是,今天是,未来,依然是”更是让我们醍醐灌顶。这些导师们谆谆告诫,让我对做一名好老师暗生情愫,今后,我努力让课堂有并不间断的美好期许,让孩子的可能变成真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新思潮,更新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来到书院,倾听了导师们的讲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我觉得自己的课堂简直就是“照本宣科”,没有方向,缺少目标,机械的传授,孩子们“囫囵吞枣”,“盲动”。原先的讲课,没有结合课标,以致课堂教学不知深浅,没有做到瞻前顾后,导致单元前后各执一词。习作教学,令课堂头疼:课堂上孩子们无话可说、词不达意、只会记流水账……而孩子们一提到写作,也是愁眉紧锁。我也一直寻找到破解这个难题的密码。习作教学,该怎么教?写到什么程度?以前,我只知道,指导学生怎么写,题目怎么命,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技巧,中间的材料堆积……听完,导师的讲座,我才幡然悔悟,尤其是聆听了朱煜导师的《统编教材中的作文教学》主题报告。报告中朱煜导师从立足自己几十年的作文教学经历,并结合一线教学的课堂在线,对统编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课文如何上,习作例文如何用,作文如何写以及阅读教学应该怎样与习作建立联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阅读教学较好了就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好。“阅读才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才会厚积而薄发,文思泉涌。闫学导师的《那次玩得真高兴》为我们提供了习作教学的范例,闫老师从观赏图片到下笔描写,从语言表达到图文借鉴,在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浸润中,激活了学生对语言倾泻与情感源泉的表达,让习作在孩子们心中有数、在笔下有话,作文课堂看起来就如此简单!这一幕,也让我觉得体验式、情景式作文教学会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源头活水”,以后让它也在我的课堂上开花。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要竭力研读课标,遵循导向,依标而行。通过钻研教材,建立任务群,在情境设计的活动场景中,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立德树人中努力担当。</p> <p class="ql-block"> 新方法,引领我前行</p><p class="ql-block">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7天的学习,在书院我学会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今后一定会让我的教学课堂熠熠闪光。导师们的课堂评价别开生面,恰到好处,促进课堂的生成,成就学生的精彩,让我对课堂评价点燃激情。</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有的评价语起到了转折铺垫作用,比如课例《金色的鱼钩》中,如“你这不叫补充,叫重复”,这是给予一个站起来想要补充却重复发言的同学的,紧接着张老师请她坐下,又挑了一个要补充的同学。当这个学生回答完毕后,张老师又说“你会自己发现还会给自己补充,真好!”有的评价语则起到了鼓励点评作用,比如“刚才他皱着眉头思考,后来发现的答案的样子,我好喜欢啊!”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认真思考,表达了老师的看法。有的评价语则起到了总结过渡作用,比如“虽然你们两个说的差不多,但都表达了同样的心声:那就是老班长要完成任务,要忠于职守。”这是针对两个不同表述同学的总结点评。有的评价语则颇具针对性,比如“这位女班长读的真好,前面的话读的娓娓道来,后面的语气坚定,读出了老班长忠于职守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元的评价,才是这节课显得如此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不禁感叹,做大师的学生真好!</p><p class="ql-block"> 还有导师们善于归类的方法,让我们知道该如何总结知识,如何梳理内容,如何进行高阶思维……尤其是余映潮导师的学习卡片,一沓沓,更令人震撼,“名师就是这样炼成的”。吴松超导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更是让我对写作,“慢慢来,不着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写作就是储藏!</p> <p class="ql-block">  思未尽,情未了,书院,明年期待再见。心存期待,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永远不放弃努力,行稳致远,让可能变成真的可能。珠穆朗玛峰之所以高,是因为有青藏高原的‘托举’”。书院,这个平台,将会是河南教师成长的“青藏高原”。今天我们在成长书院:与优秀携手,向卓越登攀。“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在这里,我仰望优秀,努力学习,在别人的故事中,我努力读出自己的成长智慧!</p>

课堂

导师

成长

书院

教学

习作

作文

学生

评价

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