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连里的那些人和事(四)

陈秀儿

<p class="ql-block">  四、早逝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梁英杰是个非常壮实的小伙子,上中等个头、四方大脸,多年的劳动练就得膀大腰圆,知青们都叫他“老膀”。</p><p class="ql-block"> 他是1968年下乡的知青,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但干起活来谁也比不过他。担起担子健步如飞,挖沟修渠干凈利落,无论是春天挑秧、夏天除草、秋天背稻、冬天修渠他都是一顶一的能手。特别是春天插秧大会战时,每天都会看到他挑着满满的一担带土秧苗走在狭窄的田梗上,稳稳当当、不摇不晃,哪里缺苗就会把秧苗送到哪里,大家都喜欢和他组团干活。</p><p class="ql-block"> 谁都没有想到,1975年的春天,这个生龙活虎、健壮如牛的人,在送秧苗的路上会突然倒下昏迷不醒。与他一起干活的知青们懵了,慌乱中把他背到了大队卫生所,赤脚医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处理不了,连里紧急派马车把他送到农场医院,农场的医生也束手无策,虽经抢救仍于当天夜里去世。</p><p class="ql-block"> 突然的消息,让全连的知青都感到震惊,他的室友抱头痛哭,他的女友更是悲伤欲绝,谁也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p><p class="ql-block"> 他的父母及亲属连夜从沈阳赶来,他有一个姨是沈阳某医院的医生,在农场医院与当地医生共同讨论了他的死因,最后的结论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p><p class="ql-block">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的父母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那段历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脑海中从来不曾忘记。那真是一场耐人回味的人生体验,是我们千百万知青用青春换来的记忆,用生命铸造的赞歌。不论现在的人们如何诠释这场运动,我们都可以骄傲的说:是我们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程,是我们用千万个豆寇年华换来祖国母亲的康宁。</p><p class="ql-block">文字:陈秀儿</p><p class="ql-block">图片:陈秀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