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虽然毛主席他老人家早有指示,不唯成分论;对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志,重在看本人表现。但在我们下乡之地,此最高指示似乎并没得到有效贯彻。“地主”、“富农”属于被监督劳动改造对象,作为其子女,受到诸般波击牵连似乎也理所当然。譬如:政治待遇方面,想参军当兵的,首先就过不了政审关;日常生活中,即便找对象这等纯个人的私事,也常被笼罩在家庭成份带来的阴影里。初下乡时,带队干部贾师傅亦曾不止一次告诫我们,一定要站稳阶级立场,爱憎分明,坚决和地(主)、富(农)份子划清界限。</p><p class="ql-block"> 农村生活清苦。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菜谱几乎天天顿顿都是一成不变的红豆煮酸菜。某日傍晚,有知青数人正围坐火塘边神吹胡侃,忽听门外传来怯怯的喊声。进来的是位十一、二岁的瘦弱女孩,只见她双手费劲地端着一大碗豆腐脑,说是家里自己做的,大人让送来给知青哥哥姐姐们尝尝。随着小女孩步伐的迈动,她手中那碗嫩滑的豆腐脑也随之颤巍巍晃荡着,周边仿佛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豆香味,相信它也晃醒了在座众人心底蛰伏的馋虫。这豆腐脑,看着养眼,若喝进肚里,绝对润肠胃。但想归想,却没谁贸然伸出手,接下那一碗诱人的豆腐脑——理由么大家皆心知肚明,就因为这小女孩的家庭成分有点高,属于“富农”。</p><p class="ql-block"> 当年,有句口号可谓是妇孺皆知,叫做“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谁都害怕不慎误触“阶级斗争”这根高压线,也担心在不知不觉中,稀里糊涂的便中了地富份子的“糖衣炮弹”。倘若有谁被莫名地冠以“阶级立场不坚定,不能与地富反坏右份子划清界限”的帽子,弄成异类典型,那可是会直接影响到个人招工(招生)前程的。</p><p class="ql-block"> 在政治立场和美味豆腐脑之间,几名知青算是顶住了“馋虫”的诱惑,口是心非地婉言谢绝了送上门的豆腐脑,无形中,也冷了那位头脑中压根就没有“阶级斗争”这根弦的无辜小女孩对知青哥哥姐姐们的一腔热情。</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看来,知青拒绝接受豆腐脑的真实理由令人匪夷所思。但在当时那个极左思潮泛滥,凡事讲究政治挂帅的大环境下,有那么些想法并不奇怪。在后来县里召开知青代表大会时,这件事还被我们作为证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佐证,以及自我吹嘘标榜所谓“拒腐蚀,永不沾”的成绩,堂而皇之地写进了我们知青点的总结汇报材料里。</p><p class="ql-block"> 此事已然过去了几十年,当年那位给知青送豆腐脑的小姑娘,恐怕早已忘记了生命历程中的这段小小插曲。可每每当我看到白嫩滑爽的豆腐脑,还是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此事,眼前也还会依稀晃动着小女孩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还有她双手端着一大碗豆腐脑,逐渐融入暮色之中的羸弱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