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 石落村夜话之十〉功 夫 泪</p><p class="ql-block"> 一-民间功夫师孙曰-传奇 (一)</p><p class="ql-block"> 石落村</p><p class="ql-block"> 《长相思》</p><p class="ql-block"> 山盈情,水盈情,</p><p class="ql-block"> 蓬蒿隐之真芝灵。</p><p class="ql-block"> 谁人识真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也命,去也命,</p><p class="ql-block"> 读史喟叹齐桓公,</p><p class="ql-block"> 空留五霸名。</p><p class="ql-block"> 看倌,您或许要问,你个田舍翁不是要说民间功夫师么,怎的又扯上了齐桓公?请允许我在此先卖个关子吧,看倌若能全部看完我的《功夫泪》,则会自知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了。</p><p class="ql-block">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p><p class="ql-block">我正是怀着这样的桑梓之情,怀着对本篇主人公的尊敬与同情,从《铁政碑》的阴郁心情中,从对我的家乡的大清官李尚卿的敬仰与感慨中走出来,再给诸位师友写一个我家乡的至今仍在传说且无人不敬的功夫师。</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所在乡镇,山东威海羊亭镇,那可不是我吹牛,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它三面是海抜三四百米的群山,中间是肥美的小平原,西面是大海。我的老家离海只有七里路。虽然羊亭镇只有百八十平方公里,但却有两条各长约15华里的小河从东面的毛家口子,东南面的玉皇顶,半璧山发源,一路欢唱着流向西北方,就在我的主人公所在村庄一一孙家滩村东汇合,形成一条宽约50米的淸水大河,浩浩荡荡地一路向西,奔向有如大海母亲伸出手来迎接大河的港杈子:鱼虾蟹海参等极其丰富的双岛湾!</p><p class="ql-block"> 看倌,孙家滩可是我们那一方地儿敲锣卖糖响当当的村子哟,为啥?</p><p class="ql-block"> 一是村子在两河汇集的入海口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类如长江入海口的“大上海"吧。上海阁下别生气哈,我是比喻大河入海口必有大都市,不是敢与大上海称兄道弟。村子足有四五百户人家两千多人,在我们那乡镇是绝对的大村。村子大了如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样,那也是什么人都有。看倌可看看我前些时在《美篇》发的《威海午报主编孙卫之》,人家可是敢领着一帮孙家滩村里的农民吆五喝六地趁着乱世去文登县抢县长位子的人哟,他就是孙家滩村人!</p><p class="ql-block"> 二是孙家滩尚武,远近闻名。知道我们那地儿怎么说孙家滩吗?哈哈哈哈一一</p><p class="ql-block"> “孙家滩的狗子都会拉个四门斗",</p><p class="ql-block"> “孙家滩的鸭巴子拉屎都会先拉个架",</p><p class="ql-block"> “孙家滩的狗子嗤尿都会带个蹲马步……</p><p class="ql-block"> 三是孙家滩可是个有历史故事的村子。我就先给你说说这个村的不凡历史事件吧。</p><p class="ql-block"> 话说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之战,大东沟一役让纸糊的大清损兵折舰败相尽显。1895年1月28日,在海上得胜的日本,又投放陆军3,4万人自威海荣成成山头登陆,分南北两路进攻威海卫,抄北洋水师的后路。此时的大清已似“黔之驴",只剩下呵呵两声了。前有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大清杨芳將军不知坚甲利炮的英舰为何物,在岸上观察了那东东半天,忽思一妙计:用收集妇人的屎尿装马桶作神器泼向英舰,如同狗血驱邪的原理,看你还能神气!“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常播粤城中";后有毛瑟枪大烟枪两枪齐备的抵抗成山头登陆日军的清兵,每至夜晚,烟火点点灿若天星,清庭不败,天理难容!</p><p class="ql-block"> 看倌,清军中也不都是鸦片兵。在这些枪兵中却有一个异类将军孙万龄(1843一1905),他先是在日军攻威必经的白马河设伏,击杀日军百余人;后退之我的家乡羊亭,与闫德胜刘澍德两將的两支败军合营继续抗日,由孙统一指挥。孙就在孙家滩村东的堤顶宽约丈余树木葱笼的大河堤上构筑工事正面阻敌,命闫刘在左翼,也就是大河北岸策应。孙率所部一千多人誓死抵抗,仅用步枪抬杠就毙敌500多名。那抬杠是个什么武器我还真说不出来,相当于土炮吧。但就在孙万龄浴血奋战时,那可恨的闫德胜却撇下正面阻击的兄弟们撒Y子跑了!孙只好经孙家滩村南那个小村港南,再过罩山南,又经罩山西面的北郊村撤向烟台市牟平县,在酒馆村将闫正法。但据我的一位研究孙家滩战斗的朋友调查走访实地考证,他认为斩闫的地方应是现在的威海市高技术开发区的石岺村,不是酒馆,在此不争。至今,孙家滩东大堤西南方的半山坡,村里人还叫它“鬼子坟"一一当初战死的日军由村里人收拾埋葬于此,故名。</p><p class="ql-block"> 1888年2月18日,本篇夜话的主人公就出生在这个大村庄。他的大名叫孙曰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