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个朋友的老爸病得厉害,住进了医院。她二话没说,撇下自己的家,前去伺候。</p><p class="ql-block"> 两地相隔400多里,她一个人守在医院,一呆就是二十几天,也没有别人去替换。带去的钱也快花完了,而生病的老人还整天哭哭泣泣,总说孩子不孝顺……</p><p class="ql-block"> 她说,自己家里还有个刚几岁的孩子,也没人照看。多亏了好邻居,谁家有空就跟谁去。眼下,父母家的麦子也到了收割时间。唉,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弄得她筋疲力尽,身心憔悴。她说,现在快要崩溃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要管多少事儿呢?她幻想自己变成超人,一下子解脱出去……</p><p class="ql-block"> 人可以这么想,但能实现吗?</p><p class="ql-block"> 是的,一个人该有多大的能量?更何况又是女人?</p><p class="ql-block"> 如果单纯老人生病、伺候,是可以应付的。但是,他还时不时闹情绪,使性子。像她,面对如此情况,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听说,老人家还有别的子女,来医院看过,然后就都走了。仅留下这个老小在那里坚守。</p> <p class="ql-block"> 对于朋友的遭遇,我深感同情。</p><p class="ql-block"> 俗语说得好“老似顽童”。人上了年纪,就容易这样:喜怒无常,是常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作为子女,理解父母特别重要。对待老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不仅仅是局限于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用童心去爱护,用爱心去服侍,用真心去尽孝,用诚心去感恩。</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这话说得很明白。但是,恰恰有些人就做不到。</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发现有太多的父母,尽管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了,但他们还是不轻易依赖子女。只要自己能做了的事情,就决不打扰他们。像这样的老人,我听说过很多,也见过不少。这是为什么?显然,还是缘于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他们知道孩子忙于各种事务,不想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能自己扛的就扛。俗话说“世间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人呢? </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当孩子小的时候,常常盼着他们快快长大。可是,等孩子们长大了,成家了,立业了,而父母也老了,难免会有孤独的时候,特别是在生病或者遇到难处时,如果孩子不在身边,心情就会更加糟糕。哭哭泣泣,唠唠叨叨,或者有其它举动,这也在情理之中。当子女的,应该给予理解。</p> <p class="ql-block"> 这种孝心,既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又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不然,等老人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再想尽孝,为时晚矣。而留下的,就只有终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都在外工作,不能常守在老人的身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每周都会回去看看父母。即使你不拿东西,不给钱,他们也非常开心。父母老了,常回家看看,回家常看看。有父母在的家,才叫家,才温暖。</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的歌《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p><p class="ql-block"> 趁着我们还年轻,要常回家看看,看看那些守望在家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有人提议:想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子女多长时间要回家一次,探望父母。其实,没有必要。回家看看,这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个人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亲情体现,不应借助外界的力量强制实现。否则,那种看望就会变味,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哪还有甜美的亲情滋味?</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人啊,转眼就会到变老的那一天,想想这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善待自己的父母,感恩他们。 </p><p class="ql-block"> 文/韩清华 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