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人教育中看十大基本素质

吴琴月

<p class="ql-block">在全人教育中看十大基本素质</p><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吴琴月,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下在全人教育中看十大基本素质。</p><p class="ql-block">我先来讲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其实可以用三个三角形来理解:第一个的三个角∠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第二个为成人、成才、成事,与第一个的三个角相对应。第三个则是卓越少年、乐行精英、博学少年。第一个三角形是教育的三种形态。在家里父母的教育,是孩子们接受的最初的教诲,是父母教会了孩子一些基础的生活常识。在学校里老师对于学科方面的文化输出,是青少年十分需要的文化底蕴。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第二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词语都是字面意思,不过成人也要对应义工团,因为在家庭里面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道德方面很好的,有一些家长甚至会实行家暴,所以义工团就是来帮助这些家长补足一些缺陷,12条规律就代替了家风,这样的“家风”是可以很好地影响一个孩子的。</p><p class="ql-block">全人教育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而这正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础。全人教育的智慧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的智慧之源。就全人教育的内涵而言,其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在我国高中教育以升学为考核,以分数论英雄的长期影响下,大学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随着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改革,全人教育被一些高校提了出来。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也是中外教育家的一种理想追求,具有其先进性,符合时代的人才需求。如何更好的开展全人教育,需要上下齐心,统筹兼顾,落到实处。但现在高中的各种考试,各种排名,无疑把人才的培养及人才的定义重点强调在了学习能力和分数上,极大程度的违背了全人教育的思想理念;而我们卓越少年、义工团…则是相反的,我们这里,评论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只能从成绩来说,而是要从领导力,言辞,人格魅力,行为…多个方面来评论。</p> <p class="ql-block">那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全人教育的核心——十大基本素质。</p><p class="ql-block">1.自立与承担</p><p class="ql-block">自立:进入顶天立地有脊梁骨的状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实现目标,建立事业。承担:为结果负责。自立与承担是生命有效运作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想要达成某种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我们可以把它给称之为末;那么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达成这个目标,这些努力就是本;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我们付出了努力才会达成目标。所以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想得到那个结果,要记住不能本末倒置。有一些网络热词,例如:巨婴、妈宝男、啃老族……其实这些词语他们说明的都是一个问题,现在的有些年轻人不够自立过于依靠父母,他们应该要为自己的工作以及家庭做打算。山本文长大自立,绝不是完全不依赖他人,一个人活下去。所谓自立也许是同他人、同亲人朋友构筑起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人际关系。责任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语境,一种是追责,指责,说的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后果由谁来承担。两辆车发生追尾,责任在后车,这是一条客观的规则,后面这辆车负责对事故进行赔偿,处理。这没什么好讨论的。但我们今天说的责任,说的是另外一种含义,它考虑的是,在一件事情发生之前,你在多大程度上有能力改变这件事?它是我们建构出来的一种思维。比如说,我开车的时候想要变道,被后面的车追尾了。刚刚说了,不是我的责任,我不用赔钱,但是我想,哎刚才变道这个过程我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早一点打转向灯,把速度降下来,可能就不至于追尾。我这时候在思考什么?思考的是,下次怎么避免这件事情?我真的有办法避免这件事吗?取决于我在多大程度上,为这件事情建构出自己的责任。我们来重申一下这个定义:责任,就是改变一件事的权力。所以,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要让自己多承担一点责任。</p><p class="ql-block">2.归宿与融入</p><p class="ql-block">归宿感,是一种回到母体之中的,寂静的,安心的,完完全全被包容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之下,你可以肆无忌惮的探索未知世界,而不用担心任何指责。相反,如果你没有归宿感。那么,你会感到孤独以及无助,也丝毫没有勇气去探索未知。让一个人觉得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比如加入某个群体。但如果你受不了一直呆在某个小群体里,感觉与世界保持一点距离,那么建议你给自己多些空间,生活才会更加自在。那么,该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呢?首先,一定要自己的内心是喜欢这一个归宿的。否则,你会从内心十分排斥他从而导致你在这个“归宿”就呆不下去。其次,要去判断这个团队是否对自己有益。现在这个社会太物化了,这会导致我们在寻找归宿的时候容易因为物化而聚,也因物化而散。归宿和融入两个词语,其实看着很像,但归宿更偏向于寻找的方向,而融入是要去成为这个团队里面的一分子。关于融入呢有一个最高的秘诀:选择性融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融入而融入,是千万不可取的。一堆狐朋狗友,不如两三个对自己有所定下的目标有帮助好朋友👬 </p><p class="ql-block">关于融入</p><p class="ql-block">在我刚刚才开始参加义工团的那一段时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才参加义工团的时候,只认识几个人,所以说很腼腆。我的妈妈看见这一情况就经常鼓励我,要去主动跟他人搭话,去主动交朋友,去融入这一个团队。在当时我选择去跟一些追求卓越的人,成为朋友,并不想跟狗屎俱乐部的人打交道,所以我现在才会越来越卓越。</p> <p class="ql-block">3.目标与追求</p><p class="ql-block">目标: 想达到的地方或标准。追求: 指尽力寻找、探索。记得欧爸曾经在有一次狼团活动当中给我们讲以终为始。其实以终为始概括的来讲,就是说先在开始的时候定一个目标,为当时的终点等到完成了那个目标就以那个目标(终)为起点(始),再去定下一个目标。这样的好处,就是在于我们不用一次性去完成一个很大的目标,因为一次性完成大目标,多少会给我们的心理上增加很多的压力,我们的动力就会明显不足。但是我们只给自己一步一步的定小计划,那我们的动力肯定就会比前者要多一些。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完成的效率以及时间就会快一点。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丛林,那么社会上的法则,跟丛林法则一样弱肉强食。那么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危险呢?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心里迷茫的时候。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状态就是无助。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只知道僵在那里,发呆。那么在这种时候,弱者就更容易成为强者的“盘中餐”。相反,在我们有追求有目标的时候,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那么我们就是强者。</p><p class="ql-block">关于目标</p><p class="ql-block">现目前我是想要在暑假过完之前把初二上学期的知识学完,再将初一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以及提优。然后要坚持每天跑步。坚持每天的英语、语文阅读。从特训营回家之后,做一个每日计划。</p><p class="ql-block">4.好奇与求知</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应该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拥有好奇心的人类才能活下来吧。因为,人类的好奇心,从本质上讲,不应该是一种欲望。而是一种本能的延续。好奇心,曾被James(1899)定义为“寻求更好的认知状态的冲动”,也被更现代的Loewenstein(1994),和Oudeyer&Kaplan (207) 说是”寻求信息的内在动机“。所以,好奇的确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基本的生物驱动力。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对什么样子的事情好奇,或者我们对什么类型的信息好奇?我们会好奇事件期待值,为的是使我们做出最佳决策。例如我很好奇我看中的那两款蛋糕,拿破仑和提拉米苏,哪个卡路里低点,我想减肥呢。我们也会对不确定性较大的事件感到好奇为的是更新我们已经所知道的信息。比如有些贱贱的人头像右上角的红1,你看到会忍不住点进去。手机有信息进来,你也会忍不住滑开看等等。求知与好奇进行对比的话,前者是更偏向于一种行动去根据事件提出问题,而求知则是一种心理的状态,是想要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p><p class="ql-block">关于求知</p><p class="ql-block">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说:“?”就是人们所提出来的问题,要通过思考实践以及很多次的实验以及很多次的失败,从而将“?”拉直变成“!”得出真理。当初听老师讲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直感觉这个将“?”变成“!”的过程,感觉这很正常。但是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能够有求知这么一个下定决心,不怕实验失败,经历千辛万苦也仍然不放弃也要将真理公告于众的一种心态,需要很强大的心理素质。</p> <p class="ql-block">5.构思与策划</p><p class="ql-block">构思,就是对于一个即将要施行的事情的可靠的施行方案的思考过程。在考场作文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运用大同小异的素材,有的考生能将临场作文写得如同天衣云锦,有的考生则将文章写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考场作文的特殊情境况下,是构思的精巧与否在起作用。而“异质对比”就是从素材出发,精巧构思、组织文章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构思方法,就是根据手中掌握的一个素材,并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通过对两个不同特质或存在差异的素材组合对比,思维发散,不仅可以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而且抓住对比点深入分析,能特别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质,有利于突出主旨,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那么策划就是,比构思更加注重细节一些。而且,构思是可以只在自己的头脑里想,但策划是要拿出整套方案给别人看👀的。</p><p class="ql-block">关于策划</p><p class="ql-block">我在开展团集会之前,通常会将我的各种想法写于纸上,然后再将注意事项标上,最后再在每一个环节的旁边标好时间,并提前去找地方、踩点。那么,这些工作就可以统称为,一个团长对于一次团集会的策划。</p><p class="ql-block">6.顽强与克服</p><p class="ql-block">顽强其实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心态,这是一种受到重创后,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在普通人的眼里看来,也许这种顽强是一种奇迹。因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做好自己属实不易。克服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心魔”,使自己在这一项事业中无所畏惧,敢于去多方面的尝试。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但是我们如果选择努力克服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做出更好更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7. 自律与控制</p><p class="ql-block">有一种是“症”叫做“拖延症”,那么拖延症就是因为不够自律而导致的。有“拖延症”的人,就总想着自己能拖多久拖多久,不脱拖到极限,这个事情他是丝毫不会去做的,同时,这也是自控力极差的一种表现。那么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是让他们养成习惯吗?是逼他们记录计划吗?是用闹钟计时 APP 去强迫他们几点起床几点学习吗?在《三体》里,歌者用“二向箔”将整个太阳系降维打击,使其从三维空间降成了二维,所有人都变成了平面人,无人生还。只有两个人,乘坐“超光速飞船”成功逃出太阳系。为什么超光速飞船能带他们成功逃逸二维空间?因为他们超越了太阳系的逃逸速度——光速。因为只有在“动力”大于“阻力”,即飞行器速度大于太阳系的逃逸速度的时候,才能成功逃亡,否则就无法避免被从三维降到二维的命运。宇宙真理如此,人性本质也是如此。阻力 &gt; 动力,这时人就会无限拖延,百般不愿意做。阻力 &lt; 动力,这时人就会行动力满满,自觉养成自律。想办法让你做事的动力大于阻力,就是这么简单。控制,大多时候都是用于控制自己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人或事。但你要明白,去控制他人的主观行动,是很费力的,而且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双方都不愉快,但是控制好自己就简单的多。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去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就如同我在自立与承担里讲得一样,不能本末倒置。有些痛苦,必将让你感到快乐,但有些短暂的快乐,必将让你感到痛苦。</p><p class="ql-block">8.关爱与传达</p><p class="ql-block">卓越少年12条规律中有一条是爱心,那么我认为这一条其实换一个意思就是说大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大爱去关爱一些人。比如探望空巢老人,或者是给留守儿童捐送一些物资。向我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冰冷的心灵。那么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爱有困难的人,所以说我们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说社交软件或者是发视频公众号的方式来将我们的这种热情,慷慨……传递给其他人,让其他人受到我们这种氛围的感染,从而也去帮助其他人。</p><p class="ql-block">关于传达</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团长,每一次团集会开完之后都会收集一些在团集会中所拍的一些照片和视频,然后再编辑一些文字结合起来发到美篇上面。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义工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义工团的氛围是向上的。打动更多的家长,让他们愿意将孩子送到义工团来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9.言辞与表达</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讨论事情的时候,尽量是不要带有过于激动的情绪。平时语言的交流,会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要太过于情绪化了。那我们在情绪达到一个极端的时候,要做到三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情形。在不同的场合,语气也要随着发生变化。比如在与朋友交谈的场合,我们的语气可以是比较活泼的,在开会的时候,一期是严肃的……在年龄上,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方面的代沟。就比如说,我们年轻人与长辈交谈的时候,一些网络热词如:我真的会谢,emo,大无语住了……我们平时年轻人与年轻人之间的聊天,这些词汇我们是说贯了的,所以在与长辈交谈的时候这些词语我们算是听得懂,但是对于长辈而言这些词汇,他们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我们交谈的语言,要学会根据环境进行变化。想要人际关系好,那么你的表达能力就得强,不然你表达一个东西,老是让别人感觉朦朦胧胧的,半听得懂半听不懂。不然别人听你讲一段话,比看甄嬛传还烧脑。所以我们说话还是要经过脑袋,想一下,这句话我说出来的逻辑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错别字?适不适合这个情形?</p><p class="ql-block">10.形象与表现</p><p class="ql-block">首先,虽然我们交友,内在更重要,但是我们的形象是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其次,第一印象是特别重要的,无论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还是到了以后的公司上级领导对你的第一印象。所以说,至少我们外部的形象穿着以及个人卫生是要做好的。表现,其实也是给别人留下印象的一个关键。因为你的表现别人看得眼里,别人就会在内心尊重你的表现,对你的能力做出一个大概的评价。而且有时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且有一些很珍贵的机会,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去放手一搏。</p><p class="ql-block">关于表现</p><p class="ql-block">在毕业典礼的时候,班主任问有谁愿意上来发表一下毕业感言?我当时没有什么准备,所以我就处于一个想去,但是又不太敢的状态。我本来是打算在倒数一两个的时候说。于是,我就在前面五六个人在讲的时候,一直在头脑里构思。但是等到五六个人讲,老师就说没有机会了。最终因为我当时的犹豫,而导致这件事情,我一直都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管是卓越少年,还是义工团,或者是乐行精英,我们都采用的是全人教育。所以,在我们开展这些活动中,我们也能体现出十大基本素养。</p><p class="ql-block">记得在参加青海湖骑行的最后一天,刚开始骑的时候天气还算正常,骑到中午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很坏。雨越下越大,雨点咂在雨衣上发出啪啪声。但我们丝毫不在意。我们一直忍受着腿的酸痛和手指尖的刺痛。我们一口气骑到了绝望坡下面,我们看向坡顶终于知道“绝望坡”为什么要在坡字前加个“绝望”了。因为那个路他是盘山公路,一眼望去还看不到顶。突然,天气变得很差,大逆风似乎可以将人掀翻,温度也下降了。有一些小伙伴实在不适上 了保障车,但其他人还是坚持着把最后十多公里骑完。手指调档调不动了,捏刹车也捏不动了,全是用脚刹的。辅导员问了弟弟妹妹一遍又一遍“你脸都这样白了,要不然上车吧?”“你还坚持得下去吗?”但他们没有说话,只是坚定地点点头。最终我们还是成功到达了西海镇。在骑兵营换衣服的时候,在手套摘下来的一瞬间,我看着我的手愣住了30多秒,手被雨水泡得满是皱纹。在喝姜茶的时候,我一直都在心里反复得感叹:今天我能骑下来,真的是突破了我自己的一个极限。但那些年龄小的弟弟妹妹,却感觉比平时更积极,热情。青海湖骑行这个活动主要是成人以及成事,但在这场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顽强与克服。</p><p class="ql-block">在越拙越勇,这一次团集会中。许多成员从一句话都不敢开口,哭着想要回家,到最后争着抢着去卖面包,导致我们提前准备的面包,数量都不够。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最多的,是小队长的一句句暖心的鼓励,以及队员们一次次的尝试。我是打心底,佩服他们的接纳能力,在很多大人去拒绝他们,甚至有些大人恶语相向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泄气,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下一个问话的目标。有一些小队的小队长看到自己的队伍丝毫没有动力的时候,他没有被这种负面的氛围而影响,而是去努力改变这个环境,这跟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就是环境我可以改变环境”,一样。这是一种成人的体现,但我们细看就可以发现,自立与承担,顽强与克服,关爱与传达。</p><p class="ql-block">在第二期的逻辑学培训中,欧爸教了我们很多逻辑学方面的知识。他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你理解了之后,就会让我们逻辑思维这方面的能力大幅增长。这是一个成才方面的培训,同时,它也让我的构思与策划,言辞与表达方面的能力增长。</p><p class="ql-block">那么通过上面的这几个事例,我希望你们可以知道全人教育和十大基本素质是相通的。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