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虹老师分享了家庭版和学校版的情境表,郭艳艳老师做成记录表发在我们课题组,对每个孩子假期都要做的五件事(起床、吃饭、写作业、玩手机、睡觉),记录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三天。也就是让大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真实记录自己的语言、行为。</p><p class="ql-block"> 短短三天,我发现了以前不曾注意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 一.有一天,孩子看动画片《小狮子赛几》,我说:“怎么看这么小儿科的东西?换换!”之前她都在看《魔戒》、《指环王》之类原声大片,我认为这些很高端,而小狮子赛几,让我觉得有点low。此刻,我想起了自己在她这个年纪,每天晚上六点半放学,正好是动画片开始的时间,在那个年代,是“播啥看啥”,不是“看啥播啥”,我每天快速跑回家,只为多看一会儿动画片。到现在我还记得《希瑞公主》,记得她拔出宝剑,向上一举,大喊一声:赐予我力量吧!</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我们想想自己在孩子的年龄时是什么样,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p> <p class="ql-block"> 二.“到点儿了,起床!”、“怎么还躺着?”、“赶快去睡!”……我注意到,我用了很生硬的语气发号施令,而且希望孩子像机器人一样,我一发出指令,她立马起床、立马睡着。回想情境,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让你早睡就不听,看看现在起不来吧?”“到点儿了还不睡,明早又起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好笑!教育是有温情地带的,面对的是人,不是机器。我想让孩子有时间观念,想让孩子有好的作息习惯,但说出的话全是指责、埋怨、命令。我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情绪,多一些鼓励、肯定、理解的语言,也就是经常往家庭的情感账户里面存钱,让孩子感受到家是被包容、可依靠、很放松的温暖的港湾,不是训练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表格中有一项是孩子的性格特征,我边梳理边填写:做事有毅力,能吃苦,能坚持;比较踏实,能坐下来;有思想,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时会表达,不惧权威;能接受批评,也能改正错误……写完这些,我意犹未尽,觉得我家妞真棒!对于我期待孩子改进的方面如勤快、活泼,反而显得不是那么在意了。</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把握大方向,放手小事情。是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可以。孩子自己走过的路,不是经验就是教训,每一步都算数。</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记录,相当于做实验时的原始数据。精准的数据能让我们发现隐藏的规律,无意识的语言能让我们发现背后的信念。回顾自己的记录,我觉察到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持续跟进,期待从量变引起质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