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得段文明先生的《边走边唱》一书,细细品读竟给我这平凡的生活擦出了一丝火花,拨动了我的心弦。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国杖之年以他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和辉煌的人生实践,讲述了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道尽人情世故百态,悟得失成败之道,是凝固的时代印记,是历史的缩影见证,更是段先生生命历程的纪录,呈现出段先生对文学的执着坚守,这种努力的精神在当下尤显弥足珍贵。 </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作为“老三届”回乡的青年,段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怀着满腔热血,把青春年华献给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有宝贵青春的奉献,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记忆。从下乡当知青,到大队干八年支书,80年代未当民师,再去新乡师专深造,再后来担任赵村乡党委书记到县计生委主任、卫生局局长,最后主政洛宁教育,直至退休。在这期间,他承担过生活的压力,经历过泪水的洗礼,任寒风打磨心境,凭光阴雕琢心智。他利用农闲和各种机会,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仍勤奋读书、以书为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内在的气质。青灯下,万籁俱寂中,手触纸页的沙沙声,翻动纸张的哗哗声,钢笔记录的刷刷声,是那么的美妙,象心灵中溢出的音乐。特别是他在新乡师专大学中文专业学习中,博学强实,厚积薄发,在积累中奠定了更深厚的写作功底。 从政后,他还以持之以恒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力量坚定地踏上新的征程,躬身为民使命,忠心耿耿,殚精竭虑,绘就着生命华彩。每一段人生经历,对他来说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更是一个时代的馈赠与磨练。</p> <p class="ql-block"> 作者在那样的特殊背景下,经历过那样特殊的人生经历,却依然面对苦难时不屈不挠,通过自身勤奋耕耘改变了自身以及家庭的命运,这种勤耕不辍、直面苦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当你为学业的繁重感到压力时,当你为工作中的瓶颈感到迷茫时,当你为生活的琐事感到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正在苦恼中徘徊的人们带来抚慰,给深陷困难的人们带来良药,给身处苦难的人们带来激励。 </p> <p class="ql-block"> 告别政坛的段先生,享受独处的安静,伏案耕耘,浸润在文学的美妙中,用心灵品味人生,用眼睛去静观生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丰盈着自己的人生。那是心灵的陶冶,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一路走来,每一行文字都是灵感给予心灵的丰富馈赠,都是一次搏击风云之后的风平浪静,都是岁月流逝悄然在心底留下的一份牵念。段先生以笔耕不辍的勤勉,对人生就是守持这一朴素哲理的生动诠释。这种知行合一的文学实践,不禁让我们对他不倦的文学求索精神肃然起敬。的确,人生犹如一场戏,需要你去慢慢品味;人生仿佛一首歌,需要你去静静品味;人生好像一本书,需要你去细细品味。 </p> <p class="ql-block"> 故乡是有魅力的,无论故乡是大是小,她都能让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长久的记着她,念着她,这个长久是无期限的。许多游子无论年龄多大,总会落叶归根,也许这正是因为故乡那无与伦比的魅力。透过书中提及的父老乡亲、田地村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等,沉淀在他的生命里,越来越明晰,始终是他写作中的一个精神符号,是他心灵深处不可替代的存在。对他而言,创作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归乡。我仿佛看到那位一直留着短发的小青年正行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偶尔摘一片翠绿的叶子,或者随意弯一下腰掐一根小草,放在鼻尖上嗅一嗅后,阳光才能从心中升起来。作者将心灵寄托于乡村,也是一种对思念故土的诠释。正是那些家乡的山水草木,帮作者找回了心灵中最不能失散的熟悉,便是故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该书将洛宁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风土民情逐一呈现,平静的叙述、简单的白描、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事,被作者用顺畅的文字组织在一起,竟迸射出耀眼的光亮,继而散放出扣动心弦的力量。其作品感情细腻,遣词造句精妙绝伦,形象却丝毫不夸张的将人物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凝结着最宝贵的生活体验,这不仅显示出段先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段先生美好的情感和睿智的视觉。读他的文章,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文中字里行间彰显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忠”与“大孝”,启示我们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爱家和爱党、爱国、爱民统一起来,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晴天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无论是朝阳初升的清晨还是星光璀璨的夜晚,捧着这样一本书,那些落魄呀,不满呀,全都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上是1978年吋任上陶峪大队支书的段文明与上陶峪学校老师们及村干部合影照片,第二排中间戴帽子的是他。</b></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说,现在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缺乏他们前辈的那种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所以很多人的作品有些单薄。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段先生带着深切的民生情怀,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与群众同甘共苦,想尽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吃饭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并且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在能力作风建设活动的今天,段先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精神是一种力量,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榜样。可以说,文学创作是融入段先生血脉之中的一种精神支撑,也是他创作源泉背后的那份恒久的自信。书中的《经验与思路的交汇》《提高素质规范监督》《稳定中求改革,改革中要质量》《西双版纳等地旅游业考察记》等文章,没有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没有八股气息的套话废话,有的是心对心的坦诚交流、言简意赅的准确把握、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充满为官的真谛要领、从政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多年理论研究的思想凝结,从政实践的智慧结晶,给从政者如何走好每一步提供思想深刻、务实管用的思路、思想和办法,是一本各级领导干部的必读书。不仅如此,他的激昂澎湃的演讲《有恶必除除恶必果》《人口问题纵横谈》《关于爱岗敬业的演讲》等,一字一句让人热血沸腾,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现实中,一些领导讲话之所以讲不到部属心坎里,达不到应有效果,其实并不是材料水平高不高的问题,而是照本宣科式的讲话,大都缺少领导者的独立思考、独特视角和独有话风,效果自然难如人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讲自己经历的事、讲自己想讲的话、讲自己思考的东西,往往最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p> 穿越前世,看今生繁华;散尽荣辱,留人间自在。合上书卷,意犹未尽,写下一首打油诗,与文朋诗友共勉,并祝福段文明先生继续努力探寻生命中更深处的真谛,为自己铸就不朽的人生。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痴迷文学一生忙,七十风霜染夕阳。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朴斋文选留岁月,清新淡雅好文章。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情系桑梓掖后辈,幽谷开花晚后香。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踏遍不辞老,秋光依旧似春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