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名家作品收藏(2022.7.23)

齐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一清(1914.1.7 -1986.6.5),中国画家, 斋号补斋,擅长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国画艺术家,教授。原名文通,原籍上海市。1914年1月7日生于北京。童年时就读于外交部小学,后毕业于北京市立第二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1934年在京华美术学院毕业。同年起任河南开封东岳艺术师范、北京华北中学、成达师范学校、热河临时中学教员。</p><p class="ql-block">1956年参加军委文化部组织的长征路线写生访问团为创作长征画卷搜集素材。作品参加国内历届美展,先后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1958年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盂加拉、奥地利举办的美展,芬兰、瑞典、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博物馆以及国内各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有他的作品。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有山水18幅。在国内有大量印刷品问世,并有《陶一清画辑》、《陶一清泰山写生画集》出版。</p><p class="ql-block">1961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该院教授。</p><p class="ql-block">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传世作品《漓江雨夜》藏于英国博物馆,《漓江春早》藏于瑞典博物馆,《奇峰竞秀》藏于中国美术馆。作品还有《大渡桥》《都江堰》《春风杨柳万千条》等。</p><p class="ql-block">自幼学画起自临摹,以两宋名作为范本,参考元、明、清诸名家,鉴于北宗有笔而渲染稍差,尝以南宗弥补,融南北二宗山水于一炉,以造化为师又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并取西洋画之优点,丰富表现内容,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主次分明。作品有“远观其势,近收其致”之妙,笔墨纤秀、泼辣兼而有之。喜作大画,笔墨不苟,构思严谨,青绿设色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海内外识者称赏。</p>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p><p class="ql-block">今日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p><p class="ql-block">正所谓“大暑大暑,上蒸下煮”,烈日炎炎桑拿天,看看陶一清的这组清凉山水,真是太消暑啦!</p>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p><p class="ql-block">杨善深(1913--2004),字柳斋,广东省台山县赤溪镇客家人。中国画坛蜚声中外的大师,是岭南画派嫡系第二代传人,“四君子”(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花鸟草虫画,用笔流畅自然,色彩渲染有致,散发着和谐宁静之逸趣;花鸟走兽则以阔笔焦墨,间施小写意没骨法敷色墨,抓住鸟类走兽生动的瞬间,绘出动物鸟类的神态动感,惟肖惟妙。</p>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p><p class="ql-block">汪慎生 (1896-1972)名溶,字慎生。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人,别号“满川村人”,少年失怙恃,从外祖读书于黄浦私塾。先是加入中华书画会,研究六法,初学山水,虽无师承,但熟览古代名作,精心领会;后遨游雁荡,沧浪,烂柯等诸名胜,画学大进。曾在衢州高小充图画教员,并在厂肆卖画,有时兼作花鸟,颇得美誉,遂专攻花鸟。</p><p class="ql-block">汪慎生擅花鸟、山水,能工笔亦能写意,尤以小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民国时期与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p><p class="ql-block">1936年,张大千与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谦虚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p>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p><p class="ql-block">陆俨少(1909年-1993年),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p><p class="ql-block">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为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他又创“墨块”之法,以浓墨积点成块。</p><p class="ql-block">陆俨少讲求用笔和用墨,都显然着意于气清,着意于突出势。当然,他认为这也不仅是技巧问题,还关系到画家的品格修养。所以他主张多读书,多写字,脏者求其收,'干净'者求其放,使笔墨精练,飞动变化,洗刷恶浊,招来清灵。</p>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来啦【历代名家画花鸟柿子】</p><p class="ql-block">柿子,也称丹柿,深秋愈红。丹柿饱满润泽,枝条疏密分叉,叶子圆润婆娑,一枝可结实数个至数十个,柿熟时红如火。</p><p class="ql-block">据《尔雅》,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 </p><p class="ql-block">2022.10.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