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清塘荷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清塘荷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清塘荷韵+网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我的父亲母亲(清塘荷韵演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从71年的10月10日凌晨开始,经过漫长的疼痛与等待后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而父亲不在身旁。当时的他是个年轻的地质勘探队员,我的母亲则是一名贤惠善良的企业工人。因为父亲工作的特殊性,父亲母亲年轻的时候长期相隔两地,我的童年时代大多是跟母亲、外婆、大姨在江南的某个小镇度过的。父亲常是在我们太多的思念与牵挂中,攒多了有限的假期,逢年过节才回来,抑或是尽量争取离家近的工作地点,可以临近周末搭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有许多曾经的画面,像银幕的镜头由远及近、由小放大的呈现在我面前,飞舞而凌乱。我抓不住一丝丝的重点,但是倾尽所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包括与父亲的通信,与母亲的相处,对外婆的依赖,对大姨的亲昵,以及伴在身边的老猫,通向火车站的路,都是一点一点地聚集在我的字里行间。</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他出生在广东普宁一个贫瘠、闭塞的山村。因为男丁多家族旺的宗族祠堂观念,家里人口很多。男孩子读不起书,女孩都早早嫁了人。为了改变一切现状和穷苦的命运,我的大伯读完初中就早早上了班,凭着他微薄的工资,坚持着供父亲上了桂林冶金地质专科学校学机电专业。自此,父亲算是走出了山村。毕业,父亲分配在江苏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华东地质勘探局。刚工作时在南京殷巷,后来随着工作调整,便长期在镇江的八一四队工作。工作期间,父亲虽然没有担任什么一官半职,但是始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干着本职工作。后来,抓住一次机遇,凭着聪明劲儿,通过考试成了一名勘探工程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山村的父亲真正是书包翻了身。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不断开拓新“领域”的路。工作之余,利用专业自制了收音机,珍藏至今;练就了一手好行书,家里的春联拿手就来;我睡过的三尺小床是父亲从山里拖回木料,一锤一刨亲手打造;出门在外勘探的那一床被褥拆洗后也是父亲自己缝制;后来退休后又成为“母亲牌”缝纫机的专职维修师;包括我家后厨的“私房菜厨师”也成为父亲的御用名称。</p> <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位十八班武艺精通的父亲在单位里有一个外号叫“老顽童”。因为善良、热情、乐观、幽默,对于这个称呼父亲没有在意过,“呵呵”两声一笑而过。虽然我们姐弟俩从小就承载着那可望不可及的父爱,常是盼着父亲能伴在我们身边,但我们也知道,又有哪个父亲愿意这样,隔着千山万水不思念自己的孩子呢?是生活的无奈让我们选择了这样互相牵挂的日子。那个时候,我常和父亲通信往来诉说想念,也诉说学习、工作的快乐与烦恼。有一年,我们这儿猪肉涨价厉害,信中一提,探亲归家的父亲从江西背回了满满一大袋的肉。因为怕坏,擦了盐花,但是父亲却累得满头大汗,身上一股刚下火车的汗馊味儿。但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望得见父亲风尘仆仆归家的心切,想来父亲怕是耽误了我们吃肉的心情吧!尽管他还是一身的劳累,但也许是那一份太久的想念,父亲把对家人的思念统统加注在我们身上了。虽然那时我已十多岁了,依然还是喜欢父亲的胡子扎在我脸庞的感觉,而弟弟则是被父亲一把背在了肩上。相逢的喜悦让我们忘记了父亲的汗馊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家的日子父亲极少打骂孩子,唯一的一次不知啥原因把弟弟打狠了,我却明明感觉到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痛。我呢,则成了一个“小跟屁虫”,粘着父亲跟东跟西。他写字,我也写;他看书,我也看;他做饭,我在厨房递油端碗,私房菜倒也落了个好“福利”。其实,重要的是伴在身边的这短暂的日子里,父亲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怎样懂得大人的辛苦,怎样去面对各种困境。尤其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大伯去世后,父亲把大伯最小的儿子从山村接到我们这儿养了整整七年。对于八十年代并不富裕的我们家来说,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这一决定。</p> <p class="ql-block">  父亲给予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不仅仅是他的学识、人品,更是他对子女、家人无限包容的爱。“我不需要你们什么最大的理想,有就好。只要你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爸爸在外工作也安心。”这样平凡而朴实的希望从第一代传到了第二代,回过头想想,正是他的这一番话经过岁月的敲打,一路伴着我们成长至今。</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善良贤惠的人,不仅工作认真,而且在父亲长期不在家的日子里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在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担任过仓管员,养成了她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后来随着岗位的调整,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及新岗位的要求,考了会计证,成了一名会计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由于母亲要上班,外婆在合作社还没退休,没人带的我和弟弟常是被母亲一早就从被窝里拖起来,洗漱好穿戴整齐地等着大姨夫把我们带到乡下大姨家去。虽说是无奈之举,也别无他法。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叫人生无奈,但隐隐觉得母亲的心酸与不易。父亲不在家,她既担着母亲的责任,也担着父亲的义务,把我们姐弟俩,甚至是后来多出来的那个弟弟,以及渐近年迈的外婆照顾得妥妥的。</p> <p class="ql-block">  我在母亲身边,随着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的懂事。 在我能接受一切的年龄时,我开始担起一个姐姐的责任。我不愿母亲在坚强的煎熬里把青丝变成白发,可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她宽爱、善良、孝顺的本性。外婆病了,是她找医生忙前忙后,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安排好孩子们的起居生活。也正是这一段给予我们困顿的生活才让我明白父亲不在家时母亲的坚强伟大,也让我在那一段生活中迅速独立成长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谈朋友时生了一场病,父亲还未退休。当时没有确定正式恋爱关系,好多事他也不便做。是母亲陪伴着我,让我有勇气面对这一切。当时进手术室,我心里挺害怕的。父亲不在,母亲签了手术单。当我从昏睡中醒来,妈妈早早熬好的鸽子汤就摆在旁边。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对于当时我们这个家来说,一只鸽子的钱要抵母亲几天的工资。现在想来,母亲永远是孩子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无论你多大,都闪耀着母性的光辉。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才让我在以后的恋爱婚姻中懂得了什么叫不离不弃,什么叫陪伴。</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敬重母亲的就是她的善良大度。父亲的一个决定按一般家庭来说母亲也有一半的话语权,但是母亲没多说一句话,便尊重了父亲的决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伯让父亲走出了山村,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我的母亲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父亲不在家的日常里一个人拖着大小四口走过了七年光阴。支持母亲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大爱,是她的无私奉献。虽然有时我也会埋怨父亲母亲的决定,打破了我少女时代的平静,让我少了些许少女的青春欢乐,但当我自己成了一个母亲后才发现,那样的日子虽然平凡得无话可说,其实也并不是清汤寡水般无味,至少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家人,对子女至高无上的爱,让我体验到了亲情的珍贵,所以到了今天,我一直感激母亲,是她教会了我一个女人的自尊独立,教会了我对生活的荣辱不惊,不卑不亢,云淡风轻。母亲不会像父亲那般絮絮叨叨,她的性格与父亲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但正是这样的互补让他们彼此依靠,彼此信赖,相濡以沫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  2018年过年时,正逢女儿生日。邀父亲、母亲、大大姆妈及弟弟一家一起过来热闹热闹。老爸开心的像个孩子,妈妈虽然感觉话不太多,一本正经似的,但在侄女和女儿双双以同样的高分考取心仪的学校时,不免也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来。看着三个老人谈论着第三代的幸福模样,我甚至在想:窗前小儿女,绕床弄膝前。当初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期盼的呢?只是命运的不同把我们两代人的童年,隔成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样的山川明月下,牵挂的心一样,思念的情一样,只是把我把父母给予我的爱交给了我的小棉袄,让她的笑像极了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谢谢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