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得健康和延寿之法

筱叶

<p class="ql-block">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园记</p><p class="ql-block">盘古开天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国医文化博大精深。乘改革开放国泰民丰之盛世,依古老地坛皇家园林之神韵,集中医养生保健之精华,于山水亭园之间。寓天地人和之精髓,塑五行五脏之神形,在健身之中得延年养生之方。徜徉之余知强身健体之法。以弘扬华夏文明之瑰宝,达惠民强国之目标,建此中医养生文化园,塑造健康和谐之首善。</p><p class="ql-block">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日期不详)</p> <p class="ql-block">从地坛公园的东门进去,沿中心步道走不远,就看到了中医文化养生园门。</p> <p class="ql-block">养生园区导览图。</p><p class="ql-block">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p> <p class="ql-block">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该园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肺金区</p><p class="ql-block">肺为相傅之官,司呼吸,主治节。故此区广植侧柏,银杏、七叶树点缀其中,树木成林,结合林下调息广场,营造清新安静的“呼吸吐纳”环境。调息广场设置景石,涓流其上,取其“金水相生”之意。此区设置有健身步道,在游览行走过程中按摩足底反射区,强身健体,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健康步道</p> <p class="ql-block">调息广场</p> <p class="ql-block">土脾区</p><p class="ql-block">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 阳。此区设置养生长廊,以宣传展示中医养生文化,漫步其间,平雕彩绘,多样展板将养生理念与保健万法近娓道来,易于掌握,适于效仿。长市连接药房条社和养生坊,茗香招客,互动体验,乐在其中。长廊围合之处作草药圃,多种草药如族茵,既美化环境,又宣教养生。</p> <p class="ql-block">水肾区</p><p class="ql-block">肾为作强之官,内蕴元阴元阳。故以石为阳,以水为阴,呈现山环水抱的园林景观。此外瀑布、深潭、跌水、小溪潺潺流淌,形成宁静惬意的养生意境。药王制药的雕塑陈设于瀑布一侧,展现孙思邈大医精诚、博采精研的人格情操和治学态度。</p> <p class="ql-block">地坛公园区内,现在几乎没有水的景观。但是今年用大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养的荷花摆成了几个小的花坛,荷花虽然不多,还是有了几分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园中小景,假山瀑布。但是水太少了。</p> <p class="ql-block">肾水区的铭文石碑,字迹早已看不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药王孙思邈雕像</p><p class="ql-block">孙思邈(541年—682年?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p><p class="ql-block">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p> <p class="ql-block">悦和苑</p> <p class="ql-block">养生长廊的长廊序,作者王永炎</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塑像。</p><p class="ql-block">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p> <p class="ql-block">养生长廊入口,上有对联: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p> <p class="ql-block">养生长廊</p> <p class="ql-block">针灸铜人。</p> <p class="ql-block">铜人底座上刻有:全身经络上下行,养生疗疾显神通。手足三阴与三阳,再加任督十四经。经血三百六十一,功效主治各不同。… …</p> <p class="ql-block">张仲景塑像。</p><p class="ql-block">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华佗塑像</p><p class="ql-block">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p><p class="ql-block">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p><p class="ql-block">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p> <p class="ql-block">木刻《华佗五禽戏》</p> <p class="ql-block">画《生生之道》。</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是理论经典,是中医学作体系的形成标致,也是华夏祖先在日常劳作中的智慧结晶。中医学以人为本,涵概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农耕文化等知识,吸收与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五脏和谐的整体观和辩证论证的恒动观,提倡精气神三宝和合的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理念。</p> <p class="ql-block">杏林问茶</p> <p class="ql-block">养生坊</p> <p class="ql-block">悦和苑墙内侧是养生文化宣传展板</p> <p class="ql-block">墙外侧,是两幅养生画</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的养生对联“”</p> <p class="ql-block">悦和苑西墙外侧上有两幅画。</p> <p class="ql-block">“杏林春暖”。</p><p class="ql-block">中医学家在强调“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一体的道德品质修养。诚实守信、治病救人,是自古至今一直推崇的良好美德。医乃仁术,医者不仅要身怀“救济之志”,同时也要处理好医恵关系和医医关系,真正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杏林春暖”、“葛洪与鲍姑”等典故,形象的说明了医德的重要性,也是现行医者应当学习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技高一筹”</p><p class="ql-block">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法,这些方法以“简、便、验、廉的优势系今仍广天使用,拔罐、刮痧、按字、针灸等疗法被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医小夹板技术也为许多骨伤患者带来福音。6起死回生”、“刮骨疗伤”的典故就充分展现了中医技法在中国古代的成功运用。相信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凭借中医技术会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火心区</p><p class="ql-block">心为君主之官,有规有矩,主神明。结合现状亭廊,再此区设置方形、圆形的规则式活动广场,营造活泼而有秩序的养生氛围。此区以红色铺装为主,并摆放一块象征“心脏”的景石。汩汨流水,叮咚灵动以心跳在跳动。</p> <p class="ql-block">涌泉广场</p> <p class="ql-block">致和</p> <p class="ql-block">运动养生广场及24节气地雕。</p> <p class="ql-block">在中医药文化园里,各个大小步道旁,立有很多中医药和保健的知识牌,共游人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今日大薯,在烈日炎炎下 ,要想循一方夏日清凉避暑之地,就请您到地坛公园来。文化园里绿树成荫,凉爽舒适;亭廊遍布,供您闲坐。边逛边看着牌子学习养生知识和方法,是个健身养心的好地方。我喜欢地坛中医药文化养生园</p><p class="ql-block">(完)谢谢浏览观看,祝亲人朋友们夏安!</p>

养生

中医

孙思邈

中医药

华佗

长廊

广场

文化

地坛公园

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