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三宝小学二十四节气教育之大暑篇

大发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p> <p class="ql-block">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对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优秀文化,及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智慧认知,进行充分了解和认真挖掘,共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