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三线厂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红板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制:胡华泉</span></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瑞昌很小,在中国地图上,只有一个坐标点。然而,这个坐标点,曾隐藏着五座三线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人民机械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军工代号:9333</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人民机械厂,为江西地方军工企业,1966年开始筹建,厂址原在瑞昌洪下乡张家铺,先称国营九三三三厂,对外称江西人民农具厂,1969年更名为瑞昌县国营人民机械厂,主要生产军用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64年11月25日起,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亲自带队,率领江西省“小三线”建设项目选点工作组,跋山涉水,初步选择25处作为建设“小三线”企业的厂址,其中瑞昌县洪下乡张家铺被选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华东局派方萍根带队来黑龙江部属123厂选调支内技术干部,带往江西瑞昌。人民厂由上海重型机器厂负责包建,方萍根是上海重型机器厂党委派到江西瑞昌县任支内工作组负责人(组长),组织和实施工厂的兴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一些专业生产骨干工人由五机部负责派出。为配合三线建设,瑞昌也成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关系、划拨土地、招募民工等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6年,大批热血青年从黄浦江畔、军工对口厂来到虎头山下乌石河边,他们是人民厂的第一批建设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工厂建设的需要,张家铺、洞下李村又迎来了更多的上海支内职工、学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兵团战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凭着"把三线建设好,让毛主席放心"的坚定信念,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人迹罕至的山沟中披荆斩棘、开山筑路、建厂房、装设备,终于在1971年2月第一产品(57弹)生产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10月人民厂第二产品(85弹)生产定型并批量生产。1983年3月85弹药筒减伸工艺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至1988年,人民厂依靠军品出口(主要是152弹),数年内为江西地方军工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外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厂址迁至湓城街道新街人民厂新厂区,1992年被上海宝山钢铁集团收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民机械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工代号:9304</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机械厂,位于瑞昌市横港镇红星村,始建于1965年,由上海仪表局和上海无线电三厂对口建设,由上海建工局负责施工。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人拉肩扛,把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运进山沟,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20476平米建筑,实现年生产85加农炮引信50万发的生产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厂按三线建设要求,把企业建在大山的两侧,命名为“一号沟”和“二号沟”,两沟之间用山洞相连,85毫米加农炮弹引信和57毫米高射炮引信,是在洞中生产,其他工序在洞口附近的厂房里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其他三线企业一样,新民厂各项附属部门一应俱全。宿舍,礼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托儿所,商店,粮站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新民厂整体搬迁九江市区,后更名为江西新明机械有限公司,由江西国科军工办控股,保留了9304的代号,成为为数不多的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小三线企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厂搬迁后,旧址交与瑞昌市人民政府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航海仪器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工代号:459</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航海仪器厂,位于瑞昌市桂林街道办事处安家湾,始建于1970年,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军工企业,军工代号:459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时代的号召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知识青年等告别故土,投入到459厂的建设当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59厂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燃烧器产品系列和规格最为齐全的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制造商,形成了“火神”牌燃烧器系列产品:(1)、转杯式燃烧器:有燃气、燃油和油/气双燃料三大系列共89种规格的产品;(2)、压力式燃烧器:有位式和连续比例调节的轻油、重油及燃气三大系列42种规格的产品;(3)、介质雾化式燃烧器:有燃油、燃气和油/气双燃料三大系列36种规格的产品;(4)、低热值燃气燃烧器:有燃气和油气混烧两大系列12种规格的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厂具有高水平的燃烧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和调试服务能力,燃烧器产品和相关标准共获二十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生产的近千台各类燃烧器广泛用于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各类燃油、燃气炉上,并列装于中国海军舰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59厂职能部门有总经办、党群工作部、财务部、生产保障部、科技部、驻厂军代室、导航技术研究室、机械加工车间、装调车间、产品检验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厂区配套设施:医院、商店、银行等;家属区就有一区(10栋),二区(8栋),三区(6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459厂经历了转型阵痛,2008年整体迁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江船用机械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工代号:491</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江船用机械厂,位于瑞昌市夏畈镇石溪冲,始建于1970年3月,最初厂名为井冈山机械厂,1981年工厂更名为九江船用机械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厂主要生产船用空气瓶系列、医用高压氧舱系列、液化气贮罐系列,“莱顿”燃油燃气锅炉系列,还有炼油化工设备、钢质特种压力容器、港口起重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及厚壁钢管结构件等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厂于1985年取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批准书和制造许可证;1987年取得国家一级计量单位证书;1988年获得江西省和船舶总公司“质量管理奖”;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0年通过了国防计量认可; 1992年通过了军工质保体系评审认可;同年取得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高压氧舱制造准许证书; 1994年获得中国船级社船用锅炉工厂认可证书;1995年以后相继获得国家劳动部B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和高压氧舱制造许可证,并取得了江西省有关部门颁发的市政燃气工程设计证书、化工石油工程施工资质证书、压力容器管道安装修理许可证书;2000年船用空气瓶系列产品取得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和中国船级社资格认可;2001年5月取得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1年9月通过海军第二方质量体系认定注册审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厂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远离城市,远离交通要道的贫困山区。最开始过来的一批建设者生活得非常艰苦,他们大多是从大连造船厂援内的职工,还有部分转业军人,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区有商店、粮站、照相馆、银行、邮局、子弟学校、澡堂、医院、职工大食堂、招待所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491厂为了更好地发展,</span>2011年陆续搬迁至九江市城西港区,<span style="font-size:20px;">并更名为“海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江州造船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军工代号:6214</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西江州造船厂,位于瑞昌下巢湖。1969年2月14日,中央军委办事组的一份请示报告提交到毛主席的桌前,毛主席在报告上批示:“在长江中游,另建一个核潜艇生产基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2月16日,中央军委造船工业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六机部九江地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同年6月,把指挥部改名为“214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九江地区造船基地建设工作。代号6214应运而生,“6”代指1970年6月正式工作领导小组,“214”就是毛主席批示报告的时间。为了保密,6214厂起初对外称燎原机械厂,后来,又对外改称江州造船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214厂的第一批建设者里有来自葫芦岛的专家,葫芦岛的渤海造船厂(代号431)是中国第一个核潜艇生产基地。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的一些潜艇专家,另外,还有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也被集中分配到这里。他们在解放军工程兵的支援下,开始了漫长的潜艇基地修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214厂各分厂厂址散落于瑞昌黄金乡、码头镇北部一带,厂区大多靠近下巢湖、黄砂一带,而职工生活区、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电影院等大多位于码头镇一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设初期,各分厂厂区都在无电无公路的山沟沟,建设者们为了赶工期,步行几十公里,用板车把物资和行李运进工地,做好施工前的各种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施工队伍还没等工地“三通一平”完成就进驻现场,大型设备无法进场,他们就把设备拆成零部件,一个一个搬进去再安装起来使用,没有工具,工人们就自制工具。当中国第二核潜艇厂建设第一次大会战时,由于大型机械和工程车辆不足,大批土建材料积压在码头运不进来,工人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用板车、肩膀、编织袋甚至是脸盆,克服下巢湖吸血虫泛滥的威胁,硬是用几天时间,把十几万吨的材料运到施工现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6214工程建设的,来自全国三十多个单位,人数最多时达3万多人,国家先后拨款2亿多人民币。几座靠水的山体全被掏空,分别建成了山洞车间和总装车间,下巢湖的水道尽头修建了大型的船闸,所有的核潜艇建造准备工作大多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底,由于由于国家财力不足,缩短了基本建设战略,六机部决定缓建6214江州造船厂。到1973年,6214基本完成了国家9409万元基建军工,建设了36.9万平方米的厂房,主要厂房和部分设备也已经安装到位。在最鼎盛的时期,职工最多高达720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如果按照生产第二代核潜艇的要求,6214厂不但需要补充很多工程项目和设备,而且在防止核扩散污染和在长江内解决反应堆实验的安全措施存在问题,投资缺口和技术不足束缚了6214厂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第二核潜艇厂刚刚建好,却面临无法生产核潜艇的尴尬困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6214厂首次承建的工程兵特种舟桥项目,在特种舟桥各类型号产品上,6214厂获国防工业重大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全军科研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2月,635c型海道测量船下水进入东海舰队服役,舷号"东测226"; 1983年2月第2艘635c海道测量船下水,后进入南海舰队服役,舷号为南测42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6214厂自行设计制造的3400吨级举力浮船坞“庐山”号下水,该浮船坞在1985年荣获船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4月2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双体客轮“瑞昌”号开始试航。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双体客轮之一。功率为6000马力,拥有1500个床位,与普通客轮相比,具有甲板面积大,载客量多,抗风能力强,抗沉性能好等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际关系急剧缓和,6214厂除了维护海军的老旧潜艇之外,军品订单几乎归零。2005年,6214厂宣告破产,同年11月成立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 2018年7月,中海重工曾发公告,称在瑞昌市政府支持下,江州联合造船将由扬子江船业接手,但当年10月的交易公告中并未出现扬子江船业的身影。至2021年,</span>船厂仍前途未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促进瑞昌工业化进程做出了极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国家三线建设资料、老职工回忆录、网络资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