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镇江

一片冰心在玉壶

<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西津渡</p><p class="ql-block"> 是因为那首诗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对西津渡心生向往。 </p><p class="ql-block"> 西津渡是依云台山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据说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历史古渡街区。一条古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千年历史踪迹。 </p><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千年,看到的不只是古渡的千年,大运河的千年,也是古城的千年。</p> <p class="ql-block">  镇江人的早晨应该是从锅盖面开始的,走在石板路上最先闻到的是锅盖面的香气。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p><p class="ql-block"> 与一般面馆不同,“品鉴馆”带着西津渡特有的文化韵味。馆内布置古典秀雅,简直是锅盖面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有趣的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镇江张嫂子面馆,张嫂子太紧张了,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没想到特别好吃,得到了乾隆的夸赞。</p><p class="ql-block"> 店里这个雕像据说是乾隆,正端碗吃面,对着我笑着说:“来吧,常州来的小客人,一起吃面?”</p> <p class="ql-block">  镇江锅盖面品鉴馆的玻璃橱窗里展示了一系列制作锅盖面的工具。“调、跳、漂、熬和煮”是锅盖面的五字秘笈。</p> <p class="ql-block"> 把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由师傅坐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似杂技又似舞蹈。反复挤成薄薄的面皮,最后用刀切成条状,即可下锅煮。可惜只是听说,没有看到“跳面”的实景。</p> <p class="ql-block">  略微拌面,让汤汁与面条重新交流一番,紧接着用筷子夹起面条,送入口中。面条柔韧弹牙,嚼劲十足,配上特制面汤的鲜美,大家都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路上看到一位阿姨肩上停着一只漂亮的鹦鹉,感觉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的风带着一股青苔的清新味道,伴着江南夏日特有的湿热气息,西津渡的夏日充满着无限的绿意,蓬勃向上的生机。我的心在雀跃,拍下了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小小的考古坑,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道路文化层历历在目,重重叠叠,真是“一眼看千年””</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不是节假日,西津渡特别安静 ,像婉约的女子褪了胭脂,静静地看着我们。或许当年的这里应该是“人来舟往,一片兴旺”。</p>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翘角飞檐,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延伸,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古朴的青石路中有条小径,婆婆公公问我是做什么用的。我说是残疾人的推车。公公笑了,“这是可以推独轮车的地方”。这些车轮碾过的痕迹都在见证着当年的繁华。 </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抬头所见“飞阁流丹”、“共渡慈航”都印证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再往前就是昭关石塔和著名的英国领事馆。据说只要穿过石塔 ,就说明你诚心诚意拜过一次佛。</p> <p class="ql-block">  阳光穿过树叶,投下斑驳的树影,洒在灰色的砖瓦上,仿佛历史停留在这里,丝毫都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阿姨给我们买了弓弩,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我跨越千年,成为当年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我最爱的镇江醋,特别喜欢吃醋,以前因为镇江香醋了解镇江,这次更深地走近了它,没有想到小小的古城这么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漂锅盖。</p> <p class="ql-block">瞻仰李公朴的故居,才知道,镇江是李公朴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样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3,2,1!发射!</p> <p class="ql-block">  在镇江的城市里一路穿行,沿路看不到高楼大厦,甚至见不到什么人,和西津渡一样安静,如果说西津渡似一位大家闺秀,那么镇江城市更似一位老者,无言却睿智。</p><p class="ql-block"> 作家叶兆言曾这样夸镇江:镇江的成功之处这是由于它发展得慢。”我觉得说得很对。</p> <p class="ql-block"> “江中浮玉”焦山</p><p class="ql-block"> 游完西津渡就想去焦山,一场大雨改变了我们的行程,直接去了扬州。回来的时候还是决定来焦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查了资料,焦山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郑板桥、康有为、柳亚子等人,曾在此攻读,还办过佛学院,有“文化山”之誉。</p> <p class="ql-block">焦山是一个湖心小岛,远远望去,像一块碧玉浮在江中,有“江中浮玉”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乘着游轮,习习凉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湖面碧波万倾,朵朵浪花跳跃着,特别惬意 。</p> <p class="ql-block">焦山,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小鱼在荷塘中嬉戏,吸引了我们的眼光。它们一会儿成群结伴,一会儿东躲西藏,荷叶姐姐婀娜多姿,成了它们遮风挡雨的小伞。</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定慧寺,“由戒生定 ,由定生慧”</p> <p class="ql-block">景色很美,我累了,又热,不肯再爬山,想停下来休息。</p> <p class="ql-block">妈妈继续拍照</p> <p class="ql-block">公公一声令下,继续走,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虽然万般不愿意,还是跟着大部队登山了 。妈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想登顶看最好的风景 </p> <p class="ql-block">“三诏不起”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东汉学士焦光,这应该也是焦山得名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登山时,小毕笑我没力爬山,娘娘腔,突然他哎呀一声,原来前面有个蜘蛛网突然荡下来,碰到了他的脸,他大惊失色。我笑得前俯后仰,忘记了疲惫。</p> <p class="ql-block">阿姨让我猜这棵银杏树的年龄,我猜1000多岁,其实是800多岁,我脑海立刻编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有一种树木,它历经沧桑而不朽;</p><p class="ql-block">有一种树木,它在寒风中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从它的年轮中,</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美丽风景;</p><p class="ql-block">在它的年轮中,</p><p class="ql-block">我读到了“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的豪情;</p><p class="ql-block">在它的年轮中,</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乡愁 。</p><p class="ql-block">果真,我看到了最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整个塔身遍布着佛像。</p> <p class="ql-block">苏轼也曾放船在焦山</p> <p class="ql-block">竹子,是郑板桥的读书之处吗?</p> <p class="ql-block">焦山8号,回去还是这艘船,像龙船,想起了当年乾隆下江南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镇江焦山的酸梅汁🥤可真美味哪!也许是因为有刚刚爬焦山的累,才换来了酸梅汁的甜吧!👍👍👍</p> <p class="ql-block">回来的路上,波光粼粼。往事如烟,焦山依旧。</p> <p class="ql-block">离开镇江的时候,饱餐了一顿镇江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镇江香醋排是我的最爱,入口轻咬,肉骨便已脱离,肉香带着醋的微酸,一块接一块,难以停下。</p> <p class="ql-block">肴肉是镇江三怪之一,自然要尝一尝,果然名不虚传,放上点姜丝,入口即化。</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镇江,虽然古老,但充满诗意,我会记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