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之路

长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8月,一直任教语文的我有幸兼任八年级道法教师,这对于我来说,正是求之不得的,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总以为政治(现在通称道法)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小科,只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行了,就像班主任上班会课一样。于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大讲特讲一些经典的道德小故事或者拿身边的与网上的正反事例来教育学生。直到有一天,我在改道法作业的时候,看到了刘祎萍同学给我的留言:“老师,你讲课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听,但作为道法科代表,有一点我想对您说,那就是能不能把书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让我们记一下,因为考试的时候要用到。”我这才恍然大悟,道法课不仅仅是思想教育课,它有严谨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如果单是给学生灌输心灵鸡汤,而不趁热打铁去牢记知识点,那无疑于水过地皮湿,效果甚微。于是,我就又秉持过去知识性教学的理念,将知识点的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内容。基于此,我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被严重弱化,同时,教学的趣味性也很差,学生俨然是知识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  再加上他们也认为主科学习才重要,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比较懒散,往往只有在临近测试的时候才会快速记忆,翻几次书,死记硬背几个知识点,无法深入理解知识。</p> <p class="ql-block">  期中考试很快就到了,成绩可想而知,不咋地。就在我陷入困惑时,新课改大潮汹涌而来。区教体局卫局长高度重视课改工作,亲临我校进行调研,连晚自习亦不放过。区教研室也多次到校,悉心指导,不厌其烦,这在以往是根本没有的,全体教师无不欢欣鼓舞。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两次随团赴区实验中学听课学习。每一次,我都非常认真地做着记录,生怕漏掉一点儿。我们学校李校长也大力推进课堂改革,连续在我校搞了两轮晒课活动,逐人上台展示自己的课改成果。</p> <p class="ql-block">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我校的“五二一·生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布置合作任务,使得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在教“做负责任的人”时,我设置了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各个小组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什么是负责,为什么要负责,怎样负责,并且要举出相应的事例。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则是以学定教的主导者。课堂上,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展示、班内展示,教师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整个课堂始终坚持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抓手。这样,不但符合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在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12月15日,早上第二节,我晒了一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复习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有学生情绪激昂,所有小组争先恐后,所有环节严丝合缝,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课后评议,大家纷纷点赞。</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6日,我又晒了一节新授课,虽然课堂很“生动”,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达标情况不太理想。通过反思,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与环境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对教学方法、内容、模式和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全面推进的目的在于转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各科教学中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使学生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积极探索学科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其身心得到愉悦。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必须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课程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探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创新优化教学的过程,从而实现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发展、提升。</p> <p class="ql-block">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力求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教学案例分析,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课改刚刚起步,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坚信,自己一定会在课改之路上收获累累硕果。</p>